这是洛克的第一篇头条文章。希望大家能喜欢。

从这篇开始,洛克会开启一个系列,来介绍一些中国历史上比较冷门的,洛克又很喜欢欣赏的帝王将相。希望大家能从他们身上悟出不同的人生之道。

“滴”,又有微信了,洛克下意识的瞟了一眼,奥,是胖滚的信息,洛克懒懒的没什么兴趣,今天她不知道又要安利个什么。

一代明君宋仁宗简介(历史暗处的帝王将相系列)(1)

《清平乐》宋仁宗

等等,正午阳光,侯洪亮,张开宙,王凯,江疏影,等等怎么还有吕秀才(看过声临其境的各位看官,都会被喻恩泰的《亨利五世》的配音路转粉吧,反正我是听了鸡皮疙瘩掉满地,大大一个服字。),等等还TMD有张本煜,苍天啊,还演欧阳修?!真的是关公大战欧阳修了,有点内味道了不是吗?你懂得。最最最关键的,这剧竟然是讲赵宋的故事,主人公竟然是宋仁宗赵桢。

1.

是啊,是该让宋朝从故纸堆里出来透透气了。

网上一直有大秦,强汉,盛唐,富宋,暴元,刚明,奴清的说法(我当然是不同意奴清的呀。。。)。离咱们最近的大清咱们不说,格格阿哥阿玛额娘快成了宫廷剧标配了,朱重八,太岳相公,李老二(大胆,竟敢对天可汗不敬!),泗水亭长与霸王兵仙3个男人的爱恨情仇的故事也是1.0,2.0,一波波的拍。

唯独赵宋,基本是被忽略的,一直被掖在历史的衣襟里,仿佛让这段历史见点光,是多么的不合时宜。

仔细想想,其实是有道理的。

首先,在现在这个愿有生之年得见您君临天下的时代,人们更喜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天可汗的王气,甚至于“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的硬气。这多么热血,多么爷们。至于宋朝,一个谁也打不过,只有靠交岁币苟延残喘的书生掌舵的国家,除了靖康耻,崖山恨,还有千古奇冤风波亭,这些种花家永远的伤疤,你还有什么?! 连所谓的日本汉学家都揪着你说事,说什么崖山之后无中华,来证明日本才是中华文化正朔。

但是洛克还是决定把第一篇文章留给宋仁宗赵桢,确实与秦皇汉武这些一代雄主相比,宋仁宗似乎是一名庸常的君主,既无天纵之英明,也未有什么了不起的功业,甚至连个供坊间文人传诵的「游龙戏凤」的浪漫爱情故事也没有。在他统治下的42年,他和他的帝国都是那么的风平浪静,波澜不惊。

然而仁宗朝的名臣辈出,众正盈朝。宋仁宗朝的牛人名单,我们还可以拉得很长:范仲淹、吕夷简、杜衍、庞籍、包拯、韩琦、富弼、文彦博、狄青、张方平、赵抃、范镇、司马光、吕公着、吕公弼、吕大防、吕惠卿、曾布、章惇、范纯仁、柳永、晏殊、宋庠、宋祁、梅尧臣、苏舜钦、蔡襄、张载、邵雍、周敦颐、程颢、程颐、沈括、苏颂……这些名动一时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全都是在仁宗朝登上历史舞台。仁宗朝人才之盛,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时代可以比肩。

同时仁宗统治下的宋帝国也是中国封建王朝财富的顶峰。让我来看一组数据:

唐开元天宝年间人口大约6000万,而宋徽宗时期人口超过1亿。北宋的首都开封,是当时世界第一大都市,顶峰时人口超过150万,而同一时期世界其他名城如君士坦丁堡30万,日本京都17万,基本是现在北京单挑铁岭的碾压局。

北宋真宗仁宗朝税收达到巅峰约16000万贯,按当时价格换算大约是200多亿美元,当时是15税1,也就可以大致推算出当时的GDP是3000亿美元左右。大约是唐朝的最高值的3倍,明政府的历史最高峰也不过是它的19%左右。看完总量,我们再看人均,按1亿人口计算,北宋真宗仁宗朝人均GDP为3000多美元,而我国2006年人均GDP才2039美元。

在文化上,唐诗宋词并称中国文化的双壁,宋词豪放派代表苏轼,婉约派代表柳永,晏殊,欧阳修都活跃于仁宗时期。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也经欧阳修于仁宗朝达到顶峰,唐宋八大家的六位都活跃于仁宗朝,在思想方面,程朱理学的奠基人二程(程颢和程颐)和他的老师周敦颐(没错,就是爱莲说的那位)也基本是仁宗神宗两朝的人物。日本的历史学巨匠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更把宋朝比作“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的历史大师陈寅恪先生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在我最愿意生活的10个时代的调查当中,11世纪的宋朝是高居榜首的。

很难想象,一个创造了这样一个辉煌王朝的帝王竟然如此的寂静无声。

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可能这就是隐藏在历史迷雾里的宋仁宗的真正面目吧。

”仁宗虽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

3.

宋仁宗的第一个标签当然是“仁”。毫不夸张的说,悠悠中华五千年,唯此一仁宗。

何为“仁”?仁者爱人就是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在皇权至上,眨眼间就可判人生死的中国封建社会,这是一种难得的近乎稀有的高贵品德。

仁宗作为富有四海的大宋天子,却把每一个百姓和臣下当成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关于宋仁宗仁德的故事有很多,据说有一次,宋仁宗在散步,一段时间后,身边的人发现他频频回头张望,却又什么也不说,不知什么意思。回到宫里,他急匆匆地对宫女说:“好渴,快帮我端水来喝。”宫女奇怪地问:“陛下为何不在外面取水喝,而忍渴这么久呢?”他边喝水边说:“我回头找了多次,没见掌管茶水的当值侍吏,又不便询问,倘若一问,侍吏必受责罚,故忍渴而归。

宋仁宗死的那天,开封城内军民百姓罢市同悲,数日不绝,连乞丐和小孩儿都买了纸钱,到皇宫门前焚烧痛哭他们哭的不止是一个封建皇帝,更是一个人情味十足的父亲兄长。就连辽国皇帝都珍藏他的遗像,奉其御容如祖宗。据说那一天是晦日,整整一夜都看不到月亮。。。

4.

宋仁宗的第二个标签是“忍”。

关于这个忍字,我觉得《清平乐》里有一段台词诠释的入木三分,“君临天下原来不是开疆扩土,不是建功立业,是谨小慎微 如履薄冰,何不干脆改成个忍。”

作为天下共主,他知道“一言可福万民,一言可祸四海。“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 贵为有史以来最富足王朝里最繁华时期的帝王,他一生节俭,他从来没有像自己父亲送真宗那样修建过什么超级宫殿,更没有宋徽宗的丰亨豫大的艮岳。甚至于就是28只螃蟹他都觉得太奢侈。他只是不停的告诉自己"“朕居宫中,自奉止如此尔。此亦生民之膏血,可轻费哉?”

更难得的是他对于权力欲的克制。严守“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以养臣下刚劲之气”。的祖训,鼓励官员们广开言路。

在朝堂之上,他不搞一言堂,实行集体决策制度,大臣们一起商量着决定,遇到一件不一致的情况,大臣敢直接开喷,著名的包拯包青天就经常喷的仁宗皇帝一脸吐沫星子,仁宗以丝绢拭面。包拯视而不见,继续慷慨陈词。

他充分的信任和授权自己的大臣,他的臣下一个个都比他上镜率高,庆历新政是范仲淹主持的,搞文化改革的是欧阳修,在西夏跟李元昊有来有去的是韩琦韩相公,作为帝国的最高领导,宋仁宗实在想一个隐形人。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宋仁宗选择把帝王的生杀予夺的大权牢牢的锁在了笼子里,不与臣下争权,不与百姓争利。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请允许我用宋史的《仁宗本纪》来结述宋仁宗的故事。

“……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悠悠千古,唯此一仁宗!

喜欢洛克老师的文章,想跟洛克老师讨论互动的同学,请添加微信号timwolfmo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