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孩子的微笑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工作是一项价值判断的认知与实践活动,因此,“权”和“度”的价值取向、标准尺度是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工作成败的关键。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的问题。因为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是关于人的教与学、关于教学质量评价行为的价值判断、关于教育发展与未来的复杂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要坚持人本、公平和发展的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四个核心素养(义务教育学生素养评价)(1)

1. 人本:符合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

人本是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需要坚持的第一理念。与“人本”紧密相关的“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都有共同的含义,那就是“以人为本”,这是顾名思义的理解,也是最直接、最简明的理解。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首先必须是“以人为本”,同时,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评价教学质量是“以人为本”,还是应该以教育为本。也就是说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应是符合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的评价。

首先,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直接涉及人的问题,所以,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必须遵循人的地位和价值,要维护人的尊严,要坚持对每个人有基本的尊重,维护和促进人的平等,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和发展。

其次,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属于教育评价领域。因此,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要遵循教育的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四个核心素养(义务教育学生素养评价)(2)

最后,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是文化的行为,而人的任务行为都是基于文化及受文化影响的。因此,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要依据于文化发展趋势,尤其是体现社会中积极的文化价值。

2. 公正:符合社会与公众的利益诉求

“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一种社会理念,它是我们所追求的基本准则和价值观的体现。公正与公平、平等既相互关联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种理念上的区分大众认可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分类:第一是理念依据上的不同,这其中就包括自由、平等的社会合作等理念的区分;第二是现实依据的不同。

公正表现为“给每一个人他所应得的”这种基本的形式。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公正理念主要是指评价结果公平公开,而且符合社会与公众利益诉求。

首先,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方式要实现社会化,人才的培养最终目的是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进步服务,因而义务教育的核心素养的评价方式就应该满足社会性,实现社会化。在进行评价时应该积极鼓励社会人进行参与,并且紧跟社会的需求制定评价标准,以实现快速有效的评价目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四个核心素养(义务教育学生素养评价)(3)

其次,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制度应该法治化,使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成为“一种常态、一种坚持、一杆衡量评价对象”的天秤。

最后,有了完善的评价标准,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单位也应该给予合法化,完备的评价标准和完善的评价体系机构是实现最终评价目的所必须的,建立一个公开公正的评价机构是很有必要的。这个机构应该能够实现评价的公平和公正,得到公众的认可,最后通过这个评价机构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来提升该机构的民众公信力。

3. 发展:满足学生、教师和学校诉求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新的理论支点。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实现教育的超越性;(2)强调教育的持续性;(3)重视教育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事实上,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在“以评促评”“以评促教”的过程中,要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宗旨,就必须让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为满足学生、教师、学校诉求的评价。教育最终目的是推动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为科学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提升服务,而教育本身也应该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只有教育自身具备可持续发展性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四个核心素养(义务教育学生素养评价)(4)

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带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和时代背景,因此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也要符合时代性和社会要求。提高教育的质量,保障教育的权利,根据社会的不断变化要求及时建立、充实适应社会要求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有真正的、为大众服务的教育事业,也只有这样义务教育的可持续性理念才能得以推广和传承下去,才能不断推动整个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实践构想

经过20多年的理论探讨和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命题已经深入人心。因此,要实现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价值期许,就必须走向实践。为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制定比较权威的学生核心素养评价常模,科学运用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结果。

1. 制定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常模与标准

教育是终身的事业,对于学生核心素养来说这也应该是综合性培养和发展,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终身事业,因而在进行教育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教育的可持续性,不能仅仅单独地设计某一个阶段的教育规划,而是应该从个人发展的整体出发,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四个核心素养(义务教育学生素养评价)(5)

这样的教育机制才能推动社会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建立学生核心素养常模首先要深入理解这八项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标准,最终确定中国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常模。

2. 充分利用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结果

第一,积极对待评价的结果,为学生、家长、社会提供全面而详尽的信息。教育评价的结果是客观数据,也是专业的学术结论。因此,在实施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之后,要对结果及时公开解释,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全面了解评价结果的含义与价值。

第二,要充分发挥评价结果的导向作用。评价结果是客观的,但是解读其结论却是主观的。因此,为了发挥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导向性作用,必须正面引导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结果利用。杜绝把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结果作为甄别、筛选的依据,而是要为维护学生发展找准方向。

第三,充分发挥评价结果的育人作用。要坚持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理念,充分利用评价结果,引导义务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引导学校教育理念变革,进而培养素质全面的现代化公民。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四个核心素养(义务教育学生素养评价)(6)

小编有话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其实质是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因此,在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中,要时刻关注评价结果与社会发展趋势的一致性,体现核心素养在引领教育改革上的作用。同时,所有的评价都是为最终的管理和决策服务的,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是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为课程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提升而实施的评价。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好评价的结果,达到评价的最终目标。

本文由孩子的微笑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感谢您的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