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90后的一代来说,《大宅门》电视剧可以说是我们的童年时代的回忆,伴随着那句:“由来一声笑,情开两扇门,乱世风雨乱世魂”不由得把我的思绪带到了童年时代,《大宅门》电视剧首映于2001年,那个时候在我们那里还不是彩电普及的时代,我记得那个时候舅舅家就有了彩电。每天到了晚上大家就会守着电视看大宅门,那个时候我还是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对于大宅门所演的剧情,看的是一知半解,但是留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斯琴高娃主演的二奶奶,那个时候懵懵懂懂的,只知道二奶奶当了家,还经常被三爷欺负,至于其他的内容一概不知。

大宅门第27集(重温大宅门)(1)

二十年后又重温大宅门是不一样的体会,看过大宅门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大宅门讲述了中国百年老字号“百草厅”药铺的兴衰史,以及医药世家白家三代人的恩恩怨怨。正如别人所说:“大宅门里面没有一个是配角!”是的 !大宅门里面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在大宅门中如果说 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 深刻,我想很多人都会像我一样认为是二奶奶,确实在大宅门里二奶奶确实是一个“狠角”,作为一个女人她临危受命,在老爷子一命呜呼的关头接手了那么大的白家,但是二奶奶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智谋。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为了打通宫里的关系,在白家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她用白家修祖坟的钱给老佛爷面前的红人——常公公买了宅子和姨太太,开始得到全家人的反对。但是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爷子后,得到了应允。由于结交了常公公这为后来的重新收回百草堂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宅门第27集(重温大宅门)(2)

在我看来二奶奶是非常有眼光的 ,是因为她当给常公公买宅子和丫头的时候,她只知道常公公在宫里才开始得势,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也是押宝似得,把宝压在常公公身上了!”事实表明,二奶奶具有非常准确的判断力 ,她压中了,常公公后来成为了老佛爷面前说话举足轻重的红人,并且常公公为白家日后盘回百草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二奶奶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大宅门第27集(重温大宅门)(3)

二奶奶的卓越才能,不仅仅体现在这一方面 ,我们都知道剧中的白大爷因为误诊同治皇妃被判了斩监候,其实我们都知道大爷是冤枉的,那个妃子其实是被老佛爷毒死的 ,老佛爷不喜欢那个妃子所以毒死她,詹王府正好利用这次机会嫁祸给了白大爷,如果不是二奶奶机智来了一个“狸猫换太子“,大爷可能就 一命呜呼了 ,但是她守口如瓶硬是把这个秘密瞒了多少年,一直到后来老爷子死 ,才跟老爷子说 ,后来大爷常年在外,也非常想见见自己的孩子,二奶奶想出了一个法子:等到赶大集的时候让大爷扮演成药材贩子带着三个孩子去逛大集,当大爷看到孩子不能相认 ,但是孩子们却不知道在自己面前的药材贩子竟然是 自己死去多年的爸爸,爸爸看到儿子却不能相认 ,儿子却不知道眼前的药材贩子这就是自己多年“死去的爸爸”,觉得看药材不新鲜想要去别的地方看看的时候,二奶奶说:“孩子们!再待一会!多看看这些药的时候!那一幕多么痛心!其实二奶奶不是让孩子们多看看药材,而是让孩子们多看看爸爸,让爸爸多看看孩子,但是这 其中的辛酸只有二奶奶和大爷自己知道 !” 剧中还有很多剧情还可以体现就不一一列举。

大宅门第27集(重温大宅门)(4)

但是总的一句话,老爷子还是选对了人 ,二奶奶真的非常 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是一个有胆识、有格局、优秀的人。临终时候还未雨绸缪给自己留下了后手,居安思危。这样的女子确实难得,但是人无完人,她封建等级思想十分严重,阶级门第观念特别明显表现为临死也不认杨九红 ,临死还说了句 :“不让杨九红带孝!”她打心眼里看不起杨九红,杨九红的孩子一出生她就派人抱走了杨九红的孩子,让佳莉从小就不认自己的娘,一直到最后佳莉远去台湾都没有喊杨九红一声:“娘”!这 对一个做母亲的女人来说是多么悲哀!

大宅门第27集(重温大宅门)(5)

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任何人都存在着缺点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人的思想会受到时代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杨九红的出生 不好 ,从小因为父母双亡被哥哥嫂嫂卖到了窑子里去当了窑姐,但是这个也不是她自己所不能选择和改变的。

但是在二奶奶的思想里,窑姐就是窑姐 ,是无法改变的。不管怎么样自己也不会认她,也不会愿意把自己的孙女给一个窑姐带,因此抱走孩子是必然的事情,这是导致了杨九红的悲惨命运的一部分原因,这为后来的佳莉不认母亲的悲剧埋下伏笔。二奶奶的思想同样也是受着封建思想的影响的,其实不仅在大宅门中,在整个满清社会都是这样,主子就是主子,下人就是下人,这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大宅门第27集(重温大宅门)(6)

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都听过清朝的八旗,其实八旗也有上三旗和八五旗之分,这就是等级制度的写照 。

这部剧有两部,在第二部中我们得知这部剧的编剧作者郭宝昌先生就是李天意的原型,且整个剧情是自己的真实经历,毕竟是文学 作品其中也有一定虚构的 情节,但是据说这是赵老花了四十年时间写的 剧本,据说她他从16岁开始写《大宅门》为此郭宝昌自己也付出过惨痛 的代价,在那个特殊 的年代 ,他写这些东西是“为资本金家树碑立传”,整个过程也十分曲折 ,直到1994年郭宝昌谢绝一切片约 ,再次创作《大宅门 》,这一 经典的作品才得以问世。

据说:“郭宝昌觉得自己将家族故事公之于众,有违背祖训,所以在大宅门 片头画面有一个人跪在大宅门前,郭宝昌说那个跪着的人就是自己 。”

大宅门第27集(重温大宅门)(7)

经典就是经典,大宅门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 ,但是大宅门的故事 还会在街头巷尾流传下去,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