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7年!他骑着摩托走街串巷,为2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

来源:齐鲁网

王德建

山东蒙阴县坦埠镇的邮递员

36岁的他

已经在为烈士寻亲的道路上坚持了7年。

60多岁老伯帮40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他骑着摩托走街串巷)(1)

2016年的一天,王德建在分拣信件时,发现了一封写着“为烈士寻家”的平信,拿着信件,王德建有些犹豫。王德建说,“本来规定退回去,心里总觉得这些老前辈们为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流血牺牲了,总想尽点微薄之力。”

60多岁老伯帮40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他骑着摩托走街串巷)(2)

随后,王德建就带着信在自己所负责投递的村庄里走街串巷的打听。他辗转了六七处村庄,耗时3天,通过走访烈士故人、打听村委会、询问村中老人等方式,终于核实了烈士的准确信息。

60多岁老伯帮40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他骑着摩托走街串巷)(3)

从此,王德建就成为了一名志愿者,踏上了义务为烈士寻家的征程。2019年,73岁的公丕平找到了王德建,希望他能为自己找到牺牲的父亲。公丕平的父亲17岁当的兵,27岁就牺牲了,找到老父亲的牺牲地是公丕平最大的心愿。对于老人的心愿,王德建感觉自己责任重大,就想着努力试一下。

60多岁老伯帮40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他骑着摩托走街串巷)(4)

不过,仅仅是寻找烈士牺牲地——湖南相家桥,就大费周折。王德建对照当时行军路线图上的地址,慢慢地分析比对,最终确定老人提供的“相家桥”地址不对,应该是“杨家桥”。

60多岁老伯帮40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他骑着摩托走街串巷)(5)

最终,在王德建的帮助下,公丕平到湖南找到了他父亲的牺牲地,50多年的寻父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7年的时间,王德建已为20多位烈士找到了家。王德建说,“其实自己也没做多么大的贡献,就是为烈士亲人传递点信息。干好本职工作,在为烈士寻亲的道路上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愿望就是我手里的烈士名单也来越少,找到的烈士亲人越来越多。”

背着绿色的邮递包,

包里装着一份沉甸甸的寻亲烈士名单,

王德建骑着摩托车继续穿梭在蒙山脚下。

在投递路上的逢人就问,

他想通过村里老年人的记忆,

找到为烈士寻家的蛛丝马迹,

或许能为名单上的烈士找到家。

王德建说,

自己在沂蒙山区长大,

从小听红色故事长大,

所以对这些革命烈士特别敬重。

60多岁老伯帮40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他骑着摩托走街串巷)(6)

“一封信,一颗心”。

青山处处埋忠骨,

70多年前,

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

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今朝英雄归故里,

王德建怀着对革命先烈们的敬意

又踏上了帮烈士寻亲的新征途。

致敬!

闪电新闻记者 谷会媛 马世超 蒙阴台 张冰报道

本文编辑:王雪燕

审校:黄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