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为阻止光绪皇帝和维新派的变法行动,西太后慈禧策动了“戊戌政变”,将光绪囚禁于北京西苑的瀛台,瀛台也因此而充满了悲剧色彩。

鲜有人知的是,当年怒火攻心的慈禧下令对光绪的处置可不是囚禁,而是御棍打死。听闻此事,慈禧身边一个伺候过光绪的老太监立刻慌了,赶忙托人连夜出宫去找荣寿固伦公主。

当晚,荣寿固伦公主进宫拜见慈禧,一天之后,光绪帝被囚禁瀛台,性命无碍。

历史上的慈禧的真实样子(她是清末慈禧都惧怕三分)(1)

光绪帝

别看朝堂之上慈禧呼风唤雨,孤傲冷漠,政治手腕不输男子,回到深院宫闱她也有一个女人身为人母的一面。

虽说对她亲手扶植的两任皇帝亲儿子同治和养子光绪,慈禧的严苛和心狠是出了名的。但到了荣寿公主这个大女儿面前,慈禧作为穆青的那种温柔慈爱,却显露得淋漓尽致。

荣寿公主并非慈禧亲生,但每当公主前来问安,慈禧必会提前准备好女儿喜爱的吃食。每遇宫中大事要事,她也定要先过问公主的意思。

伺候过荣寿公主的宫女太监们回忆说:大公主既不像深宫妇人一般见识浅显,也没有皇家之女的骄纵傲慢。她为人耿直,细致内敛,说话很有份量。

“毁容不事装束,虽二十许人,望之若妪媪也”。就是说荣寿公主不但长得不好看,也不爱打扮,20多岁时远远看去就像一个老妇人。

历史上的慈禧的真实样子(她是清末慈禧都惧怕三分)(2)

荣寿公主

“性颇贞洁,衣履朴素,绝无嗜好,遇事能持正心,不善太后之奢靡。”

荣寿公主妙龄守寡,荣寿公主从不穿着艳丽,反过来的是慈禧这个做母亲的却偏偏贪爱奢华。荣寿公主对此常常不满,甚至毫不顾忌这位皇额娘的面子,当着宫人们劈头盖脸就对慈禧说:“您老人家这么奢靡是做什么呢?您不过是清朝的老寡妇而已,打扮得这般妖冶,小心给人家落话柄。”

据慈禧的贴身宫女回忆,一次慈禧偷偷做了一件极其华丽的袍子,却不敢让嫌她奢靡的大公主知道,后来事情还是传到了荣寿公主的耳朵里。大公主跑到慈禧面前道:“我对您老人家不好吗?我天天都想着皇额娘喜欢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然后吩咐人去办来,您可倒好,,偷偷做了一件衣服来穿,还不许我知道,叫别人听见,当我们娘儿俩是什么人哪。”

一番话说得慈禧一时无语,继而又赶紧顾左右而言他地使劲转移话题。

久而久之慈禧反而怕了她,每次大公主来见,慈禧就会忙不迭地挑上一件相对朴实的衣服换上,化妆也很淡,首饰也不敢多戴。

因此宫里面的人私下都说大公主的威严连慈禧也怕上三分。

历史上的慈禧的真实样子(她是清末慈禧都惧怕三分)(3)

慈禧

1854年(咸丰四年)荣寿固伦公主出生,卒于1924年,是《清史稿》中记载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公主,也是慈禧身边对其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1854年,荣寿公主出生于北京恭亲王府,是恭亲王奕訢与嫡福晋瓜尔佳氏的大女儿。荣寿并非其本名,而是被收为慈禧养女之后的名号,论及出身,荣寿公主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公主,而只是位郡主。

依照清朝皇室祖制,皇女自宫中出封固伦公主,由嫔妃出封和硕公主,而亲王之女或因皇家恩赐或因出嫁时照顾夫家门楣,才有可能被晋封为和硕公主,而从亲王之女直接晋封固伦公主,纵观整个清朝历史,荣寿公主是唯一的特例。

两宫太后下懿旨,为犒赏恭亲王辛酉政变护驾有功,破例封恭亲王府大格格为固伦公主。由太后抚养于宫中,封号“荣寿”。

恭亲王奕訢很清楚,论见识学识慈禧不见得有多深,但论政治野心和权力制衡,慈禧绝不是弱者。

历史上的慈禧的真实样子(她是清末慈禧都惧怕三分)(4)

恭亲王奕訢

咸丰驾崩之后,他真正见识了慈禧对于大权在握的极度渴望,以及她可以为了夺取权力而不择手段的种种。

两宫之所以能够顺利垂帘,奕訢功不可没。但这种联手正是慈禧利用了奕訢被咸丰排斥在顾命八大臣之外的忿忿不平,才最终形成。

咸丰至死对他的不信任,让他不得不选择站在两宫太后一边,肃清咸丰挑选的八大臣,否则被肃清的就是他。因此奕訢利用他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人的特权,以及他和洋人之间的密切交往,帮助慈安慈禧成功垂帘。

而慈禧也明白,垂帘之后,宫外的种种事务仍然需要奕訢来撑面,因此时候奕訢即被封为议政王,享双倍亲王俸禄,总理各国事务,并入主军机。

而这意味着奕訢一下掌握了朝政、外交以及军事大权,除了地位还是亲王之外,实权已经远超两宫太后。

历史上的慈禧的真实样子(她是清末慈禧都惧怕三分)(5)

正所谓功高震主,精明的慈禧证明可能让奕訢这个议政王做得如此舒坦呢?

1861年,慈禧以同治皇帝的名义册封攻秦王府的大格格为荣寿固伦公主,此时咸丰皇帝的亲生女儿荣安公主都还没被册封,可见这是多么大的殊荣。

可是奕訢清楚,这道旨意看似对他的莫大奖赏,却实则是对他一招致命的制衡,因为一旦他敢起反心,威胁皇权,他深宫中的亲闺女就是最好的人质。

此时此刻,大格格在慈禧眼中已不再单纯是那个会讨欢心,会带着弟弟嬉戏玩耍的大侄女了。而是她制衡恭亲王奕訢的砝码。

进宫后,慈安太后对荣寿公主一如从前,而慈禧虽也无微不至,但整个人却似变得凌厉许多,周围害怕她的人越来越多,就连同治皇帝与她也日渐疏远。

但荣寿公主不怕,她隐约地感受到慈禧身上那种与日俱增的孤独感。年幼的荣寿公主早早学会了察言观色,异于同龄人的成熟懂事让慈禧觉得很是欣慰。

历史上的慈禧的真实样子(她是清末慈禧都惧怕三分)(6)

慈禧

慈禧虽然喜欢荣寿公主,但对她的父亲奕訢却从未放心过,权力制衡只是一时的缓兵之计。

一次,奕訢在给慈禧禀报公务的时候,慈禧故意没有让他叩头后就起来说话,于是奕訢一边跪着一边讲,讲到后来竟然没有意识到他自己已经站起来继续说了,慈禧抓住这一点,联合朝臣里应外合,一份关于奕訢的御前失礼的弹劾奏折炮制而成。随即,奕訢的所有职务被一一罢免。

女儿被慈禧牢牢的抓在手中,为了女儿,奕訢只能臣服。为表臣服,首先力辞女儿固伦公主的封号,只有他们父女都安分降格,慈禧那颗多疑的心才能稍稍地安生。

慈禧心里并没有想削荣寿公主封号的意思,但奕訢想表忠心,她也没必要矫情。固伦的封号被拿掉,可也没有一个和硕之类的封号取而代之,荣寿公主一下子从唯一一个被破例晋封的公主,变成了唯一一个没有封号的公主。

这一切背后的较量荣寿公主并不能全然参透,但父亲的变故所带给她的内心的恐慌却是实实在在的折磨。十一二岁的荣寿公主第一次感受到了宫廷间的险恶。

或许自小行走于宫中就通晓喜怒不形于色的好处,封号被削并没有改变荣寿公主的生活和她与慈禧的母女关系。荣寿公主静如止水的性子令慈禧刮目相看,她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为了荣寿公主不像自己年纪轻轻就孤孤单单,慈禧在荣寿刚满12岁便开始张罗她的婚事。在王妃、命妃等贵妇的指引下在一间昏暗的内屋,从三个少年当中挑选出她的额驸。

选中的男孩她喜不喜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选中谁能令慈禧满意。被选中的男孩名叫富察志端,是满清王公里很有学识的青年。富察志端论辈分跟荣寿公主还是表兄妹,这样就亲上加亲,慈禧对此非常满意。

富察志端在同治十年英年早逝,可怜的荣寿公主在结婚仅五年就守了寡。

历史上的慈禧的真实样子(她是清末慈禧都惧怕三分)(7)

荣寿公主和她的丈夫富察志端

清朝祖制,成婚大礼行完之后,公主与驸马就各回各家,驸马每天早晚去公主府请安,请安完毕就返回自己的府邸,除非公主宣召他才可以留宿。

之后,慈禧再次下旨将荣寿公主接回宫中,侍奉在她自己的左右。再回紫禁城的荣寿公主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她再次接连面对亲人的突然离去,妹妹荣安公主,弟弟同治皇帝,还有东太后慈安。

此时朝堂上坐着的是她年幼的弟弟光绪,看着光绪,荣寿公主心里一阵哀叹,他仿佛看到了十多年前坐在那里的同治。

由于素问大公主是慈禧身边的红人,起初光绪很怕荣寿公主,但对于光绪荣寿公主处处给予保护。慈禧的政治手腕,荣寿并未亲眼见过,但慈禧的脾气禀性她却比谁都清楚,她深谙慈禧的底线。

在重新回宫侍奉慈禧之后,光绪七年,慈禧以光绪御令再次晋封荣寿公主为荣寿固伦公主。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原本是想趁着荣寿公主外出,拿下并处死光绪帝。不料得到消息的荣寿公主,连夜叩开慈禧在西苑的寝宫大门,跪在地上苦苦劝说,希望慈禧能念在光绪年幼入宫,远离亲生父母,很是可怜的份上,放过他,见慈禧听罢面有动容,荣寿公主又继续说了一通好话,慈禧竟放弃了杀念。

此事之后,光绪对荣寿公主感激不已,而事实上此时若非慈禧也抱一丝犹豫,荣寿公主的进言未必能真的起作用。

但深居浅出的荣寿能有如此的大局意识,着实令慈禧惊讶。

历史上的慈禧的真实样子(她是清末慈禧都惧怕三分)(8)

1898年,荣寿的父亲奕訢去世,对于这一生不能在父亲面前尽孝,荣寿始终耿耿于怀。奕訢生前曾经总理各国事务,常和洋人打交道,荣寿对此也很感兴趣。

慢慢地,荣寿公主开始帮慈禧料理部分外交事务,在裕德龄的帮助下,她数值各国贵族或宫廷礼仪,许多外国使节的太太进宫都由她来接待。

而或许这又要说回到性格使然的话题上来,尽管外使们都对荣寿称赞有加,但她自己很清楚

自己想要是是什么,一个安稳的居所、一段平静的人生,对她足矣。但所谓的皇宫之内从未有真正的平静。

自1901年八国联军入侵,她陪伴慈禧仓皇出逃,到1908年光绪、慈禧相继去世,宫廷中最后的八年动荡过去,属于她的时代就已结束。

1908年,在册立了溥仪为光绪帝继承人之后,被囚禁八年之久的光绪和大清国最后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先后在一天之中突然驾崩。

大公主哭着去吊唁,但眼前的景象却让她悲愤交加,大殿中,皇帝和慈禧的尸体一左一右停在床板上,还未装殓,床板前两只蜡烛如同鬼火一样,整个屋子里竟然没有一个人。皇后怯懦,不谙事体,太监大臣都各怀心思,没有人操持葬礼,没有人维持秩序,也没有人站出来说一句话。

看到这里荣寿公主的心火一下冲到了脑门,她找来掌事的太监,训斥他们毫无体统,旋即又驱车去找溥仪的父亲载沣。还没开口,生性懦弱的载沣就吓丢了一半的魂。

一进门,荣寿公主见载沣在家端坐堂中,勃然大怒,她高声斥责道:“今天你大喜了,你儿子做皇帝了,你做摄政王了。两宫太后对你不好吗?现在帝后死了,你倒悠闲淡漠,在家也坐得住?”

载沣害怕极了,连忙召集王公大臣操办丧事。人手稍稍齐了一些,大公主就开始布置任务,调动人员,安排各种礼仪,一直到下葬,事事井然有序。

此时此刻,所有人不禁感叹,慈禧一身跋扈,亲子不待,反倒是这个养女真是没有白疼。但宫墙内外究竟又有谁能正在读得懂大公主心中的悲哀呢?

见证了种种明争暗斗,经历了无数至亲离别,这一次真的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民国之后,荣寿公主深居简出,但她的影响力却未完全消失,尤其实在满清遗老的心中,她还是大公主,地位没有丝毫改变。当时清王朝倒台,不少生活无着的人去投奔大公主,大公主见状,便干脆拿出一些本钱,开银庄做生意, 她仁厚和蔼,收留和帮扶了不少人。1924年,荣寿公主寿终正寝,享年71岁。

《清史稿》公主表中有关荣寿公主的记载,仅有半生,对于这位中国封建王朝的末代公主,史稿中并未着重更多的笔墨,然而,不同于清朝大多数公主或远嫁和亲或孤独终老的悲惨命运,同样寡居的荣寿公主一生传奇,历史选择选择了她来完结整个公主时代,似乎有着一定的必然。

1924年,荣寿公主卒于北京,葬于安定门外雷桥村,雷桥村是当年她陪着慈禧出逃京城时的落脚地,那里至今还流传着关于荣寿公主当年的故事。

或许对于荣寿公主而言,这一生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她更希望做一个简简单单的田间女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嫁一个普通的男子,生几个健康的孩子,从不知愁为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