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雨季,在山野的草丛中总能发现一坨坨黑乎乎,上手滑滑的,形如泡烂的海苔状的东西。小的时候,妈妈喜欢捡一些洗干净后炒鸡蛋,一度感觉像泡发的羊屎跟妈妈理论这个东西不能吃,虽在吃过后感觉不错,可还是经常追着问妈妈是不是羊屎变的。多年过去了,时时还会想起那个味道,滑而不腻,细细咀嚼,还有股淡淡的泥土和青草味儿。 我们当地称其为“地瓜拉皮”,是雨季的好食材,就是处理起来比较麻烦,泥土比较多。

东北地皮菜做法,山野美食地皮菜(1)

地皮菜, 又名地耳、地衣、地木耳、地皮菌、雷公菌、地软儿、地瓜皮等。

东北地皮菜做法,山野美食地皮菜(2)

陶弘景在《名医别录》里说:“地耳生丘陵,如碧石青也。”是一种营养价值很丰富的野生美味,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磷、锌、钙等矿物质。《本草纲目》记,地踏菇属地耳、石耳类,形状如木耳,气味甘、寒、无毒,明目益气;现代医学研究,地踏菇味甘性寒,清热凉血,并有辅助降压之功效。以色列魏茨曼研究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皮菜所含的一种成分可以抑制人大脑中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能对老年痴呆症产生疗效。

地皮菜其实是毫不起眼的,平时它像大地的褶皱,薄薄地附在地里。一场细雨,它就“哗”地膨胀开来,粘滑滑的,像泡发过的黑木耳,从地上捡起来,晶莹剔透,软嫩得能捏出水来。

东北地皮菜做法,山野美食地皮菜(3)

古时有歌谣唱到“地踏菜,生雨中,晴日一照郊原空。庄前阿婆呼阿翁,相携儿女去匆匆。须臾采得青满笼,还家饱食忘岁凶。”记述了地耳生长、充饥救荒的情景。可见,地耳自古以来,就是饥年重要渡荒的天然野蔬,可谓大自然恩赐之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