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在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占很大比重,而选词填空又是重中之重。很多同学在备考过程中觉得这一部分题很难,无从下手,特别是很多同学提到自己的思路也没错,就是最后二选一排除不了。其实,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从提升对材料的理解来把握准确度,也就是语境分析到位去入手。

那么,语境分析如何“到位”?中公教育结合下面几个题来给大家讲一下。

例题1世界建筑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人们在建筑房屋的过程中,创造着自己的建筑文化。因此,建筑汇聚了文化的精华,也体现了建筑师的人文修养。纵观历史上优秀的建筑师,除了常识渊博外,大都有着丰富的阅历,而不是________的理论家,正因此,他们才能________,迁想妙得,将自己意匠独造的想象力渗入建筑之中,丰富人类的建筑文化。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循规蹈矩 融会贯通

B. 纸上谈兵 博采众长

C. 闭门造车 才华横溢

D. 墨守成规 推陈出新

【中公答案】B。第一空“建筑师大多有着丰富的阅历,而不是____。”该空位于否定词之后,表达的意思应与“大多有着丰富的阅历”相反,并且符合“理论家”的特点。A项循规蹈矩多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作变动;C项闭门造车,比喻脱离实际,只凭主观办事,侧重凭主观办事;D项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填入横线处能修饰“理论家”,但不能表达没有经历过只谈理论之意,排除。B项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填入横线处能修饰“理论家”,也与“大都有着丰富阅历”意思相反,表达只有空谈没有亲身经历之意。

再看第二空,由前文“正因此”可知,结合该空表达的意思是有“常识渊博”“丰富的阅历”带来的积极影响。B项博采众长指从多方面吸取各家长处,填入横线处符合语境。

例题2雾霾问题是个棘手难题,但再棘手也得解决,而且难题破解还得摁下“快进键”。虽然从客观规律上看,治霾难________,可就紧迫性而言,治霾还必须得________,抓住那些核心症结对症施治。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劳永逸 釜底抽薪

B. 一马当先 根治病灶

C. 一蹴而就 只争朝夕

D. 一步登天 刻不容缓

【中公答案】C。第一空,文段意为从客观规律看,雾霾难以在短时间内治理好。A项“一马当先””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D项“一步登天”比喻一下子达到极高的境界或程度。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含有讽刺意味)。两词用在此处均不恰当,排除B、D。第二空,与“紧迫性而言”相对应,该空表达得意思是治理雾霾得“抓紧”。A项“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C项“只争朝夕”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目的,“只争朝夕”比“釜底抽薪”更恰当。故本题选C。

综上,两道例题都是错误率比较高的两道题。

第一题中,C选项很具有迷惑性,“才华横溢”这个词填入横线处用来修饰建筑师很合适,但文段想强调的并不是建筑师的才华,而是他见识过的建筑多了之后给自己作品带来的好处。

第二题的A项迷惑性很强,容易把横线处后的“抓住那些核心症结对症施治”当成提示信息。此处文段重点在强调的是雾霾问题很难但是得解决而且还得摁下“快进键”,接着具体分析从客观规律上很“难”,从紧迫性上看很“急”,所以此处对应的提示信息为“就紧迫性而言”。

从这两道题当中能总结出分析语境时的两个技巧:第一,不能只看修饰关系,一定要结合语境。第二,分析语境要整体把握。

中公教育希望通过不断的练习,大家在语境分析的准确性上有所提升,更多的答题技巧欢迎大家关注中公教育行测频道。

2023行测答案内蒙古(2022内蒙古阿拉善国考行测技巧)(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