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出生在鲁南地区的姑娘,我对我的家乡只有鄙视没有怀念因为鲁南地区最大的陋习就是重男轻女,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山东陋习多吗?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山东陋习多吗(说说鲁南地区的陋习)

山东陋习多吗

我是一个出生在鲁南地区的姑娘,我对我的家乡只有鄙视没有怀念。因为鲁南地区最大的陋习就是重男轻女。

说一说最近的事吧!我老家后院的大娘突然离世了,心脏病很久了,独居在家,被发现的时候已经死了三天了。她有三个女儿都嫁人了,在农村没有儿子的,办丧事的时候就得让她已故老公的侄子当孝子,然后孝子需要继承她的房产和宅基地。在农村都是这样,没有儿子的家产给侄子也不会给女儿,而这个侄子至始至终不用对大爷大娘尽一点责任,只有丧礼上当孝子这一事。还有很多事情,最后导致农村重男轻女,没有儿子就被人嘲笑,被人骂“老绝户”。

我从小在这样的农村长大,深受其害。我有个弟弟,从小弟弟仅仅依靠性别就得到了父母的偏爱,而我只会是耻辱。不管女儿是多么优秀,都比不上儿子的传宗接代。我亲眼见为了生儿子东躲西藏,生的女孩随便送人,可怕的是在一个地方事情多了反倒是正常的。我亲眼见很多女孩为了改变命运比男孩子更努力更拼命,也亲眼见那些被宠溺大的儿子多么不孝顺父母。

在农村基本上都是给儿子娶媳妇后把自己的房子装修一下给儿子了,父母就去村边上随便搭个小屋住,命如草芥,使命完成就等死了。我小时候没有想过不对,我现在跳出了那个环境,觉得匪夷所思。

说说我姥爷吧,他家是典型的农村家庭。记得姥爷去世前一直咳嗽,咳了好多年,我记得我奶奶咳的时候都会喝止咳糖浆,我问姥爷为什么不喝,姥爷摇摇头说是没钱。后来在最后的时候,他的子女也只是把他带到卫生所挂了两天水,走个形式,那意思是不是不管老人,其实呀就是做给别人看看。姥爷去世了,舅舅们却有钱了,葬礼办了好多天,通宵达旦地,一切都像表演,晚上还找了唱戏的,下葬还找了哭棺的。其实我早看出来了,舅舅们其实一点不伤心,他们心里反而很放松,脱掉了累赘般的窃喜,但是还要装出难过给别人看。

在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却不一样,那是我的爷爷。爷爷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爷爷跳不出环境的影响,但是他却把财产给了儿子,把爱给了女儿。我经常羡慕我的姑姑,她从小被我爷爷宠大的。后来爷爷又特别疼我疼我表妹(姑姑的孩子)。就在上个月爷爷去世了,我跟表妹连夜赶回去,也没能见最后一面。当地风俗是女儿给买纸扎花圈盖棺布贡品孝衣,儿子负责买棺材和继承所有财产。然后五七和百天烧完纸后,女儿再也不让去坟了。前几日烧五七,我爸说让我姑给买两身新衣服去坟上烧,就是正常人穿的新衣服。后来我姑买了两身寿衣给烧了,寿衣便宜呀,我爸还不满意。谁都知道这么多年来,谁都比不了我姑姑孝顺爷爷,爷爷穿的吃的全是姑姑事无巨细给置办,我很支持姑姑,我觉得老人在世时好好孝敬才是孝敬,我最讨厌看那些人的表演,人死了,烧新衣服就是孝敬吗?村里快要改革了,现在还往地里埋棺材占用了大量农田。据说以后政府弄公墓,那时候就是骨灰盒放墓里,那时候看他们该怎么讲究这些老规矩。

现在的鲁南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男的比女的多好多,即便光棍成群他们也不去反思。像我的奶奶我的妈妈那一代女人真的很苦,据妈妈说,老规矩是娘家兄弟不去叫不能回娘家,嫁出去的女儿真的就是泼出去的水,很多女人承受着家暴虐待无处申诉。就我们那个镇上,因为我家离医院近,记得小时候三天两头就见有妇女喝了农药被拉去洗胃的,日子本来就穷还要受虐待,还无处申冤,只能寻死,愚昧的思想周围冷漠的人心像一把把刀子。

有一部电影《喜丧》,讲得就是我们那的故事。不知大家看过没有,很真实,看过之后心里难过许久。

我因为爷爷的疼爱资助我上了学,很多像我这样的女孩,有时候初中上不完就要去打工,挣得钱就要交给家里,让家里男丁上学。不管谁的成绩好,就因为培养女儿是泼出去的水就因为女儿命贱。而在那个环境下,女儿也认为是对的,就这样一代代传下去。我有一个女同学,从小学习可好,她哥学习就不大行,当时考上了高中,哭了整整一天,她妈心软了才让她上了学,现在可能读完博了吧。

女儿难道不是自己的骨肉吗?女儿比儿子差哪里了?姓氏只是个符号,人死后都会化成尘土。或许你的坟五年之内还有人祭拜,五十年之后呢?我们普通人终究尘归尘土归土,不知道那些守旧思想的人终究要坚守什么,那些丧尽天良、匪夷所思的事都成了正常。这是一个新的时代,不再是过去了,社会更加文明、公平、公正,我们这一代人又会是一代另样的父母,会更懂珍惜和爱,更懂人生的意义。您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