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晋献公二十二年至晋文公元年,即前656至前636),一直默默无闻,突然有一天“割股奉君”,令重耳感动、同僚惊心,流亡结束后却因隐居“不言禄”而被后世称颂。本文拟从别样角度看介子推的悲剧人生。

故事梗概

历史文献关于介子推的记述不多,综合《左传》《史记》及其他经典著作和文学作品,有三个故事点可供欣赏。

晋文公元年(前636,逃亡结束)春天,秦国护送重耳到达黄河岸边准备归国,狐偃拿了一块宝玉献给重耳,并说:“臣牵马执缰服侍您走遍了天下各国,过错也太多了。臣自己都知道,何况您呢?臣请求从这时离去吧。”重耳说:“我回到晋国后,哪有不与您同心的,请河伯作证!”于是,重耳就把宝玉扔到黄河中,与狐偃明誓。介子推见状笑道:“公子归国,这是天意,狐偃窃为己功,并要挟君上免罪赏功,太无耻了,我羞于与他共事。”说完就隐蔽起来渡过黄河。

同年,重耳举行复国之赏,功大的封给城邑,功小的授与爵位。时值周室内乱,“未尽行赏”,便出兵勤王,“是以赏从亡者未至隐者介子推”,“介子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对此,介子推很有怨气,他认为:“晋献公有九个儿子,现在只有公子重耳在世,他继承晋国国君是上天的安排。狐偃等二、三人却以为是自己的力量,这不是欺骗吗?偷别人的财物,尚且叫做盗,何况贪上天的功劳以为自己的力量呢?下冒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我难和他们相处啊。” 邻居和介子推母亲劝他觐见重耳,把事情说清楚。介子推说:“我怨恨那些人,再去仿效他们的行为,罪过就更大了。况且我已经说出了怨言,绝不吃他的俸禄。”他母亲说:“你如果真能这样,我和你一起隐居起来。” 母子俩至死没有再露面。重耳得知介子推隐居绵山,就把整座绵山封给介子推,作为他的封地,又起名叫介山,“以此来记载我的罪过,而且表彰能人。”

后来有人扩展这个故事,说重耳得知介子推去处后,亲往绵山寻找,为逼介子推现身,不得以放火烧山。介子推终不肯出来,母子相抱,烧死在枯柳之下。

“割股奉君”是介子推故事的亮点,也是介子推敢于“不言禄”“不奉召”的资本,但这个亮点在《左传》《史记》中没有记载,而见于《庄子•盗跖》《韩诗外传•卷十》及一些文学作品。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说,重耳准备离开狄国去齐国时,也就是重耳逃离晋国第十二年的某一天,守藏小吏头须席卷重耳的钱财跑路了,重耳一行生活出现困境,到卫国五鹿时,众人只能采集煮食野菜,但重耳难以下咽。就在这时,介子推捧一盂肉汤给重耳吃,重耳“食之而美”。食毕,问介子推:“这种地方怎么弄到的肉?”介子推回答:“臣之股肉也。臣闻‘孝子杀身以事其亲,忠臣杀身以事其君。’今公子乏食,臣故割股以饱公子之腹。”重耳流泪说:“我连累你了,将如何回报你?”介子推说:“但愿公子早归晋国,以成臣等股肱之义,臣怎么敢图报!”

别样印象

读介子推的故事,本人难有溢美之词,却有别样印象。

一、自卑又自闭。《史记•晋世家》记载重耳十七岁时就“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左传》说五贤士中没有贾佗、先轸,而有颠颉、胥臣),重耳逃亡时四十三岁,“从此五士,其馀不名者数十人。”有的人身世显赫,有的人家人现任晋国大臣。介子推祖上何人不详,家中只有老母一位亲人。介子推资历、身世远不及人,总有一堵无形的墙隔在介子推和众人之间,他不怎么说话,也不怎么合群,不太引人注意,就连重耳也很少向他询问什么事情,除“割股奉君”外,几乎没有存在感,因而在论功行赏时,患难与共十九年的君王和同僚谁也没有想起他,或者想起而不愿提起,以致遗漏。

介子推的精神都有哪些(对介子推的别样印象)(1)

(图片来自网络)

二、迂腐不清高。狐偃等能随从重耳流亡,有“君亡臣从”的政治惯性,有数十年君臣相处情谊,更是希望重耳有一天终成正果,自己也能飞黄腾达,光宗耀祖。春秋战国时代,做卿大夫是读书人光明正大的目标,读书人到处找着做官、喊着做官、争着做官。臣子争功免祸、君王论功行赏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否认这个人情世故,言行拘泥于陈腐的准则,是不切合实际的。介子推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回家奉养老母,还能做到“割股奉君”,复杂的情感世界里说不清忠君还是清高。说忠君,却不能从一而终,半途而别;说清高,对没有得到封赏耿耿于怀,逃避绵山。

三、不忠也不孝。《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介子推也曾说:“孝子杀身以事其亲,忠臣杀身以事其君”,可惜“言”和“行”大相径庭。一是重耳能亲往绵山寻找,含有“给足面子”和“低头认错”的意思,介子推于情于理都应该就坡下驴,继续为重耳服务、为晋国分忧,而事实却是相反,怎么能称得上“忠”。二是“父母在,不远游”,介子推长期在外,已经有失孝道,为显示“清高”的一己之私,又一意孤行隐居,害得母亲死于非命,说他“弑母”都不为过,怎么能称得上“孝”。

介子推的精神都有哪些(对介子推的别样印象)(2)

(图片来自网络)

结束语

做人要耿直,但要识得人情世故,尤其不可迂腐、自私,迂腐伤己,自私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