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和大家讲讲三十六计中的以逸待劳,原文如此说: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干货三十六计完整版图文并茂(老宋解说三十六计系列之)(1)

老宋还是用大白话说说,这文绉绉的话,意思就是困敌可以用积极防御的方式,逐步消耗敌人的战斗力,包括有生力量,也包括金钱和粮食。敌人弹尽粮绝,必然会由强变弱。而我方从一开始就注意保存实力(这就是“逸”的意思),并因势利导还可以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使用此计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能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我们看看以逸待劳的历史案例,老宋一直认为通过故事,我们更能体会计略的精髓。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彝陵,哮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

干货三十六计完整版图文并茂(老宋解说三十六计系列之)(2)

刘备御驾亲征,夷陵战役揭开序幕

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陆逊深谙兵法,细致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撤退,观时待变。

于是陆逊命令军队全部撤出山地,退出正面争锋的战场。

没有了敌人,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时间也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只能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

就这么彼此僵持了快半年,陆逊发现蜀军纪律涣散,斗志低迷,意识到胜利的机会终于来了。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吴军开始了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并大败而归。刘备也因此抑郁而终。

干货三十六计完整版图文并茂(老宋解说三十六计系列之)(3)

火烧夷陵

这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夷陵大战。陆逊对此战役的主谋略,就是以逸待劳。

老宋再强调一下,此策略重点有两个:其一,是劳,也是重点,让敌人疲劳(损耗敌人的金钱、粮食、有生力量等),总之能让敌人实力下降的,都是“劳”;其二,就是逸,基于敌人劳损的前提下,让自己安逸(不是睡懒觉哟,是保存实力,或尽量少的损失自己的实力)。

我们再看看现代商业社会,也有不少故事可以生动说明此策略的。

上世纪20年代初,福特面临又一次打击,汽车销量急剧下降,出现了不景气的现象。当时,正值美国汽车工业全面起飞的时期,各大公司纷纷推出色彩明快鲜艳的新型汽车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喜爱,因而销路大畅。惟独黑色的福特车保持不变,显得严肃而呆板,销路自然大受影响。但是,无论对各地要求福特供应花色汽车的代理商,还是对公司内的建议者,福特总是坚决顶回去:“福特车只有黑色的。我看不出黑色有什么不好,至少比其它颜色耐旧些。”生产逐渐艰难了,福特开始裁减人员,部分设备停工,将夜班调成白班以节省电费,公司内外人心浮动,连福特夫人也大惑不解,沉不住气了。

福特却笑着说:“,先不告诉你,等想妥了再说。”他夫人担心公司牢骚太盛,会不会人心思走。福特信心十足地说:“我们公司的待遇高于任何企业,他们不会生异心,同时他们知道我是绝不服输的人,相信我不跟别人生产浅色车,一定另有计划。”

有人建议说,至少我们应该有新车在市面上销售,不至于让人说公司快倒闭了。

福特俨然地一笑:“随便说吧,谣言越多对我们越有利。”人们感到很奇怪,问公司是不是正在设计新车?是不是跟别人一样,会有各种颜色的新车?

福特说:“不是正在设计,是已经定型了!是我们自己的,和别人不一样,而且我们的新车一定比别人都便宜!”这就是福特一生中最得意的“杰作”操作之一。福特利用购买废船得到的回收钢铁,大大降低了成本,为即将推出的A型汽车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1927年5月,福特突然宣布生产T型车的工厂全部停工,这是公司成立24年来第一次停止新车的出厂,市面所卖的都是存货。

干货三十六计完整版图文并茂(老宋解说三十六计系列之)(4)

福特T型车

消息一出,举世震惊,猜测蜂起。除了几个主管干部外,谁也摸不清福特打的是什么算盘。让人奇怪的是,工厂停工后工人并没有解雇,每天仍然上下班。这一情况引起新闻界的极大兴趣,报上经常刊登有关福特的新闻,助长了人们的好奇心。

两个月后,福特终于透露,新的A型汽车将于同年12月应市。这比宣布工厂停工引起的震动更大。年底,色彩华丽、典雅轻便而价格低廉的福特A型车终于在人们翘首期待中源源上市,果然盛况空前。它形成了福特公司第二次起飞的辉煌的局面。

干货三十六计完整版图文并茂(老宋解说三十六计系列之)(5)

让福特二次中兴的A型车

福特公司由于T型车的开发,早已确定了它在美国汽车工业中的地位。这次面对各公司以色彩、外形为武器发起的挑战,福特并没有应战,而是养精蓄锐,扬长避短,抓住质量、价格这两个关键作充分准备,一旦成熟,就使对手们由强变弱,由优变劣了。这就是老福特的“锦囊妙计”——以逸待劳。

老福特的“以逸待劳”正是一种后发制人策略。这种策略常常表现为一种紧跟方式,就是说,企业并不强行研究开发新产品,而是当市场上某种新产品初露头角并显示出较强生命力时,就立即进行仿造和改进,把自己的新产品快速抛入市场,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后发制人”或者是“以逸待劳”的策略是在商战中经常应用的。“以逸待劳”并非“好逸恶劳”,而是养精蓄锐,等敌人劳师动众、疲于奔命、彼竭我盈之后待机而动。

我们再复习一下,以逸待劳的策略精髓所在:在敌人持续劳损,我们刻意保存实力,随着时间推延,彼此的实力对比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最终达到有利于我方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