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几千年的历史,留下最多的不是那些古建筑和文物瑰宝,而是那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化和不见书史的俗语,这些不上大雅之堂的传统,有些似乎不合时宜,有些写出了古人的普世道德,还有那礼仪廉耻的道德既视感。在吸收的时候,不仅仅是听个热闹,记个大概,更应该懂得这些智慧的来处

食了坟前供

站在今天人的角度看问题,这是一个没有鬼神的世界,拥有高度文明的社会,然而这社会一样有乞丐,有着食不果腹的人,都说这个时代比古代先进了,对待这些穷人,真的有不一样嘛?

闽南戴过孝的人怎样脱孝(再饿莫吃坟前供)(1)

“再饿不吃坟前供”是说给谁听的?古人生活的区域,大多建设了城墙来维护治安,唐朝之前还有宵禁的政策,城里人都躲在里坊之内,享受自己的生活;坟地是修在哪里呢?基本上离生活区不会太远,农村亦是如此,都是修建在离城比较近的乡下。

城里的人,居者有其屋,然而自古以来就有乞丐,不然李自成造反哪里拉来那么多的农民军;在和平的时代,很多大户人家还是喜欢积阴德的,在给祖上上香之后,在坟前留下的贡品一般是不会带走的,留下来后,基本上就给这些流民和乞丐吃了。

再饿不食坟前供是教导着家人不要随便吃,因为那是留给故去的人积德用的,古人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流民和乞丐的命,有时候可能就是这一饭之恩就能活下去,不但黄泉路上的人积了德,也为活在世上的人积德行善了。

闽南戴过孝的人怎样脱孝(再饿莫吃坟前供)(2)

不坐人肉凳

在古人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对于“仁”和“礼”的追求都有着极致的要求,儒家的发展也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一步步发展,将“礼”的要求做到了极致。

南宋之后理学的兴盛,让儒家的礼偏离了曾经的味道,这变化中,那些对女人的束缚最为突出,听了“再累莫坐人肉凳”,眼前浮现的画面,第一个就是女子坐在他人身上的轻佻形象。

古时候的女子,成人之后会坐谁的身上,肯定是自己丈夫的啊!怎么会变轻佻了呢?那是因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深入人心,将这个变成了你的道德评判标准,要想亲热都得躲在家里,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做了就是有伤风化的。

试想一下,在现在的社会,年轻的情侣在一个公园里,如果女的坐男的腿上,是感觉浪漫呢?还是感觉轻佻?不同的年纪还是有着不同的认识,更多的人会说,还是回家这样比较合适,这正是人们认识中潜移默化的印象,认为这种行为是有伤风化的。

闽南戴过孝的人怎样脱孝(再饿莫吃坟前供)(3)

实际上,人肉凳一开始并不是指坐大腿,古代的富人会养很多的奴隶,在他们的眼里,奴隶天然是低下的,主家上马要当肉凳,主家下马要当肉垫,是极不平等的,在社会进步以后,随着儒家仁爱思想的推广,肉凳慢慢的消失了。

结语

古人的智慧很多是出于善良的本心,是进行普世价值的道德推广,是能力越大社会责任越大的另类体现。古人的许多思想不是简单的封建可以概括的,在吸收国外先进思想的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掘,不应该仅仅是表面的理解那么简单。

古人对于仁和礼的追求,在现代社会,大家应该有着取其精华的认知态度,保持中国人那种温良精神的留存,使得自己生活的土地上,越来越和谐和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