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韩荣君 通讯员 赵笑菊 文/图

眼下,位于豫西山区的洛宁,恰值青山叠翠、碧水漾波、绿竹葱郁、风清气爽的避暑好时节。然而,置身这秀水青山间的51.27万洛宁人,正用心思考、努力作答“时代命题”——

雁石镇乡村振兴方案(开创特色乡村振兴路)(1)

今年5月,经过全县干群众志成城、不懈努力,洛宁顺利摘下“贫困帽”。成绩面前,洛宁县委、县政府清醒地意识到,这不过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阶段性胜利。洛宁县委书记张献宇表示,接下来全县将继续走好美丽乡村的生态路,走好持续攻坚的减贫路,走好产业培育的兴农路,走好改革创新的示范路,走好城乡统筹的融合路,走好固本强基的凝心路,走好这些因地制宜、具有洛宁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让美丽乡村的画卷铺满2306平方公里的崤山洛水。

走好生态路 营建宜居乡村

长水镇长水村距洛宁县城西19公里,走在该村的滨河路上,平坦宽阔的道旁每隔15米就有一个绿色垃圾桶;干净整洁的街巷两旁,整齐的民房周围花木繁茂,蝴蝶、蜜蜂在房前屋后的红花绿叶中蹁跹飞舞……这条曾经杂乱破损的道路,如今处处展现出美丽乡村新风貌。

该村监委会主任杨红霞告诉记者,这条街上每个胡同都有一个保洁员,保证白天街道无纸片、卫生无死角。现在,村民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每天晚上倒生活垃圾,早上村委派专车收集。

一组统计数据表明,如今的长水村,村内道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化,达到户户通,宽度均超过3.5米。同时,配备专职保洁员18名,设立公厕4个,安装路灯60盏,排水、排污管道铺设1400米,建设垃圾填埋场一处,污水处理厂一个,村内自来水全覆盖,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雁石镇乡村振兴方案(开创特色乡村振兴路)(2)

近年来,长水镇完成植树造林面积27600亩、绿化通道25公里,全镇森林植被覆盖率已达65%以上,先后被授予全省绿化模范乡镇、全省生态乡镇、全省园林乡镇、全省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已顺利通过省级初验。

洛宁县将农村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农村人居环境示范乡镇、示范村为载体,初步形成“以点串线、以线带面、以点联动、打造亮点、整体推进”的格局。

为治理农村污水,全县已建成投用污水处理厂16个,初步实现乡镇政府所在地和重点示范村污水管网的处理和覆盖。

在解决农村垃圾方面,该县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引进专业垃圾处理公司。在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全县聘用保洁员2000多人,让全县农村垃圾收运处理率达到95%以上。

在抓好村庄绿化、亮化的同时,该县加大力度提升村容村貌,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推进农村公厕改革,让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有条不紊逐层推进。

“生态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贵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洛宁县委副书记、县长周东柯说,全县坚持以“八绿”工程为抓手,通过高标准提升“绿廊”,全覆盖打造“绿村”,统筹推进绿山、绿河、绿业、绿园、绿水、绿林等措施,大力实施国土绿化,倾力建设生态宜居洛宁。

在全覆盖打造“绿村”过程中,洛宁采取财政资金奖补,林业部门指导,乡镇统一采购供苗,帮扶单位和全村干群实施绿化模式,全县390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实施绿化美化。所有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都有绿植和竹景观。如今的洛宁,山更绿、水更清、林更茂、生态更秀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日益提升。

走好减贫路 用产业夯实兴农基础

虽然已经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但张献宇强调,务必坚决落“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从防止思想滑坡、防止帮扶弱化、防止反弹返贫着手,确保党员干部延续战斗状态,确保全县剩余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

雁石镇乡村振兴方案(开创特色乡村振兴路)(3)

在扶贫工作中,洛宁县以基层党建为抓手,以产业扶贫为切入点,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洛宁县景阳镇郭庄村属于深度贫困村,全村共有330户1350人,耕地面积950亩,主要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经过近几年的持续脱贫攻坚,郭庄村不仅人居环境、人均收入有了很大提升,而且老百姓的幸福感也不断提高,2018年实现了整村脱贫。

自洛阳市城市管理局驻村第一书记刘玉金帮扶以来,不断发挥郭庄村与帮扶单位之间的纽带作用,把党的好政策宣传发挥好,先后投资50余万元持续解决郭庄村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短板:硬化通组、通户道路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建设文化广场、小游园,组建电影播放队解决群众休息娱乐问题;为秀才岭安装新式太阳能路灯解决群众出行照明问题;对村庄进行绿化、亮化、清理垃圾解决脏乱差问题;购买水泵、水管解决农田灌溉问题;购买打印机、电脑、投影仪解决村“两委”办公难问题;组织“好婆婆、好媳妇”评选解决和谐家庭建设问题;为村集体无偿提供特色玉米种子、农药、农资、农具解决村集体经济壮大问题。另外,帮扶结对企业洛阳坤宇矿业有限公司投资建成的3个光伏发电项目已经并网发电,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

正在郭庄村一棵古树下纳凉的张建林老人激动地说:“自从刘书记来村里,村里大事小事她都当成自家事,刘书记说话从不起高声,这几年,村里装上了路灯,用上了自来水,修建了文化广场,介绍村民务工增收,村民家里也有了积蓄,做梦都没想到村里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民钱包鼓起来了,也开始注重文化生活及身体健康。村民张建青组建的万紫千红舞蹈队,两年多来每天晚上自发到文化广场练舞,成了村里文化广场上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目前,洛宁全县建成500亩以上农业园区8个,市级农业标准化基地6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多家。突出水果、菌蔬、畜禽、林业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在产品品种上突出苹果、金珠沙梨、食用菌、蔬菜、肉牛等10种优质产品,在产地布局上突出“西果、东粮、南林、北牧、中部菌蔬”五大核心板块区域,大力建基地、育龙头、创品牌、助脱贫,让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强经济支撑。

走好创新路 叫响乡土品牌

近年来,洛宁县以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为抓手,大力推广“洛水山肴”县域公共品牌,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品牌,在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前列,探索出更多“洛宁经验”。

雁石镇乡村振兴方案(开创特色乡村振兴路)(4)

目前,该县已经形成了天豫、清谷田园、香腮、上戈牌、豫嫣红、云鹤等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并强力提升洛宁县公共区域品牌“洛水山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洛水山肴”积极开拓网络销售渠道,上线以来多次利用网销平台开展“山货上头条”“天猫年货节”“11·11购物节”等促销活动,真正将洛宁农特产品推向了全国。

除了打造本土品牌,该县积极引进品牌企业,瞄准国内外著名品牌,先后引进了北京德青源、三阳畜牧和内蒙古科尔沁牛业等多家国内外著名畜牧品牌企业。

现如今,“德青源”牌鸡蛋、“科尔沁”牌牛肉及其制品、“阳牧鲜”“田园土羊”牌羊肉及其制品等均为著名商标,逐步形成了全县畜牧业品牌优先、品牌带动、品牌提升的良性循环。

据了解,目前该县通过有机认证(转换)的企业达到49家、获得证书76张;全县无公害农产品达33家,绿色食品6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家,“三品一标”总面积达51万亩。“三品一标”工作已成为推动该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能。

周东柯介绍:“我们将以打造‘中国有机农业之乡’为引领,整合‘三品一标’品牌成果,汇聚品牌合力,全力打造‘洛水山肴’县域农业公用品牌,发挥品牌更大效益,为洛宁乡村振兴插上品牌腾飞的翅膀。”

走好融合路 城乡“美美与共”

乡村振兴,不仅要让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还要让农民的生活多彩起来,让农村不比城市差。为此,洛宁县努力走好城乡统筹的融合路,坚持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加快形成中心城区、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三级联动”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持续推动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收入均衡化、要素配置合理化。

近年来,洛宁县高度重视乡村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结合脱贫攻坚和教育扶贫政策,多方筹措资金3900万元,建成人工草坪足球场55块,实现足球场乡镇全覆盖。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是洛宁县文化扶贫的内容之一。洛宁县投资7200万元,对全县所有行政村实施“七个一工程”。目前,洛宁县390个行政村(社区)均具备一个文体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达标率为100%。

在洛宁县城郊乡坞西村,新建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置有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信息资源共享室、便民服务中心、党员电教活动室、党建书屋、老年互助幸福院、标准化卫生室、文化体育广场、简易戏台等便民服务、文化活动硬件设施,配备了文化活动器材、广播器材、体育健身器材和宣传栏等软件服务配套设施,这里也成为老百姓最爱去的地方。

洛宁县罗岭乡前河村现如今已经成了著名的“三彩陶艺村”, 漫步这里,村里仍保留着醇厚的天然趣味,山间芳树遍植,传统民房、窑洞点缀其间,以陶缸为原料的创意作品随处可见,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前来观光,文化的灵气为当地发展带来了活力。

按照《洛宁县城乡总体规划(2017~2035)》,洛宁县的发展定位是:洛阳南部生态涵养区、国家有机农业示范区、中原绿色矿业发展基地、山水宜居生态旅游城市。

在空间布局方面,洛宁县将形成“一心引领、一轴延展、两带联动、三区融合”的空间布局,构建以县城为中心,3个中心镇、4个特色镇和8个一般乡镇为支撑,86个美丽乡村为补充的三级城镇体系。

走好凝心路 “三治并进”固本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治理水平高低,直接反映出社会治理的整体成效,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洛宁县坚持“三治并进”,以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支撑,全面提升乡村治理工作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新局面。

在洛宁县马店镇关庙村,经过广泛讨论,村里确定红白事操办公约,对红白事如何办做了详细规定。

如婚事用餐每桌不超过300元,用烟标准每盒10元以下;丧事不摆酒席,以大锅菜为主。根据红白事章程,每家操办红白事需要提前3天向村红白理事会报备用餐标准、用烟用酒的品牌和价格,由村红白理事会进行监督。

除了红白理事会,关庙村还成立了村民议事会、乡贤参事会、道理评议会,聚焦经济产业发展,解决村民间的矛盾纠纷。

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让关庙村在自治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效和经验。

在洛宁县罗岭乡的讲理村因“讲理”而闻名。已于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的讲理村,依托孝道文化,筹资修建了“讲理堂”,为重温讲理村和谐、和睦的好村风、好民风搭好了平台,创建好了载体,形成了“人人讲孝道、人人讲道理”的良好文化氛围和社会秩序。

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洛宁县组织工作会议暨“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工作动员会上,该县出台了3年工作方案,明确2019年为“基础巩固年”,通过夯实基础、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提升,重点解决乡村治理中的基础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引导激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健全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和办法。

“抓不好党建,一切归零。”张献宇表示,洛宁将重点做到“三个三”,即结合洛宁实际,强力推进党建项目化、党建标准化、党建规范化“三化”建设;通过“三化”,达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为实现“三治”,必须做到大抓基层、大抓支部、大抓典型“三抓”。

今年,洛宁县将重点谋划实施22个党建项目,通过立项目、定目标、明责任、抓落实,聚焦短板、精准发力,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着力构建具有洛宁特色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迈出新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