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每天分享有趣且实在的情感干货。
文|WeGo_老王
又快到一年的七夕,今天来聊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算是提前给你们打预防针。
七夕没礼物该不该分手?
纪念日不表达爱意,总觉得缺了点仪式感,可是在这个除了清明节,几乎所有节日都能当情人节过的社会氛围下,我们还有必要在乎七夕有没有收到礼物吗?
而且为什么节日必须要有礼物,感情一定要通过某个物件来体现吗?
除了礼物以外,难道就没有其他东西可以证明爱的存在?
早在1992年,美国著名的婚姻辅导专家盖瑞·查普曼就出版了他的作品《爱的五种语言》,提出了亲密关系中表达和接受爱意的五种方式。
爱的五种语言分别是:肯定的言词、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
我们可以发现“接受礼物”是包含在五种爱语之中的,即交换礼物这件事情本身,就能达到传递爱意的效果。
但是既然形容为“语言”,自然就会联想到一种较为普遍情况——语言不通。
事实上,在亲密关系中,两个人有着不同爱语的情况屡见不鲜,倒不如说,拥有共同语言才是难得的,值得庆幸的。
这就有点类似:我喜欢苹果,但你送给我一车橘子。你在表达爱意的过程中感动了自己,我却只感到无语。
知道这个道理,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发呢?
第一,认清自己的爱语。
我知道有很多人经常在网上看一些文章,比如标题是“不愿意为你花钱的男人,一定不爱你”,为了测试男友对自己的感情,就故作任性地提出某个超出对方钱包承受范围的礼物。
这些所谓考验爱情的测试,十有八九会带来坏结果。
要么你测试成功了,给对方留下了“作”的坏印象。
要么你测试失败了,给自己找不痛快。
关键是还不好下台阶——不生气吧说不过去;生气吧,其实本来也没那么重视礼物,就有点觉得“应该生气”,逼着自己去生气的意思。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本来就没有多重视节日礼物,说明“接受礼物”本来就不是你的主要爱语,那就没必要硬要去学,去模仿。
第二,清晰地表达你的爱语。
当你清楚自己的爱语是什么,就要清晰地表达出来,不要让对方,以免留下误会的余地。
与上面的例子相反,如果你真的是一个特别重视仪式感的人,那么一定要告诉伴侣,你很重视节日,期待能收到礼物。当然礼物贵不贵重是次要的,关键是要让对方知道,你很在乎其中包含的用心和诚意。
有的人很重视礼物,但是就不说,假装不在乎的样子,想要对方自己领悟,自觉地给出惊喜表现。
结果因此暗自拔高了期待值——收到惊喜,就成了意料之中,无惊无喜;没达到惊喜程度的都会失望,自顾自生闷气。
要知道伴侣两人有相同的主要爱语是少见的,你重视礼物,对方却未必,有可能他的爱语是另外四种语言之一。
爱的语言不通,交流就成了问题,误会和矛盾就这么发生了。
第三,了解伴侣的爱语。
可能你的爱语就是“接受礼物”,而且你已经各种明示暗示都做足了,对方就是get不到你的意思,就这么“直”。
那么如果你真的喜欢这个人,就去了解他的爱语是什么。虽然没有礼物,但是他在其他地方做得非常好,你能充分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的,这就够了。
千万不要以单一维度,只从自身的角度去判断爱不爱,就算是灾难级别的直男,也不妨碍他爱你。
一旦你找到并且学会说对方的主要爱语,就相当于找到了你们爱情的保鲜秘诀。
当然,如果你是作为送礼物的一方,也要学会伴侣的爱语。任何单方面的期待被理解都是自私的,相互尊重才是根本。
礼物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有多贵重,是否超出你经济承受范围,一个真正爱你的人,不会舍得你花大钱买礼物。
重要的是在礼物中包含了多少真情实感,能让对方在收到后,即使过去了很长一段日子,就算再怎么吵架闹矛盾,每次看到那份礼物,还是会想起自己是深深被爱着的。
礼物之于特殊日子,就是一份具象化的,可收藏的回忆。本来就是作为寄托爱意的物品才出现的,我们不应该让送礼物变成一种负担。
顺带一提,在“接受礼物”以外,还是要结合其他“爱的语言”一起使用,正确运用五种爱的语言有助于感情稳定,让关系越来越亲密。
作者介绍:
老王,自说自话的怪人,致力于把标题写到你看不懂为止,非典型情感咨询师,专注恋爱挽回,喜欢挑战高难度。甭管你多奇葩的拉黑,砸单来吧。
感谢阅读,私信回避型与焦虑型的相爱相杀,是注定的吗?
怕什么就来什么是为什么?
怎么挽回已有新欢的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