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王国里有一座高大漂亮的木头房子,房子里生活着快乐的熊猫一家,家里有魁梧健壮的爸爸,温柔善良的妈妈,和两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啦啦是姐姐,唻唻是妹妹啦啦和唻唻是双胞胎,她们长得一模一样,爸爸妈妈都分不出来,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数学绘本奇怪的一天教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数学绘本奇怪的一天教案(教布娃娃学算数)

数学绘本奇怪的一天教案

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王国里有一座高大漂亮的木头房子,房子里生活着快乐的熊猫一家,家里有魁梧健壮的爸爸,温柔善良的妈妈,和两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啦啦是姐姐,唻唻是妹妹。啦啦和唻唻是双胞胎,她们长得一模一样,爸爸妈妈都分不出来。

爸爸用木板给啦啦唻唻做了一块大白板,挂在墙上让她们画画写字时用。自从有了大白板她们就经常在上面写写画画,啦啦和唻唻觉得自己就像幼儿园的鹿老师给小朋友们讲课。有一天,啦啦唻唻在幼儿园里学了几道加减算术题。

放学的路上爸爸问她们:“孩子们,你们学会了吗?”

啦啦和唻唻说:“学会了。”

爸爸高兴地说:“太好了,那等你们回家也要像鹿老师一样当一回老师把你们的算数题教给你们的小学生,好不好?”

啦啦唻唻很想当老师,她们觉得爸爸的这个主意非常好,但是……,啦啦和唻唻把心里的疑问告诉了爸爸,“爸爸,可是,谁是我们的小学生呀?”

爸爸微笑地说:“你们当然有了,你们的布娃娃和玩具都是你们的小学生呀!”

“对呀!”啦啦唻唻高兴地直拍自己的小脑袋,“我们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呢?爸爸你真是太聪明了!我们爱你!”

听到孩子们的称赞爸爸高兴得眉开眼笑,他喜滋滋地说,“那时当然,我可是啦啦唻唻的爸爸,当然是聪明的啦!你们可要当好小娃娃的老师,把你们学到的知识都要教给他们,好不好?”

啦啦和唻唻高兴地说:“好的!”两个人手拉手蹦蹦跳跳地往家跑去,爸爸则在后面跟着。

啦啦唻唻回到家和爸爸一起向祖宗牌位鞠了躬请安,上了一炷香,就跑进客厅齐心合力挂起大白板,再齐心合力把自己的玩具和布娃娃拿了出来,在小白板前面摆成好几排当作听课的学生。

第一排是个矮的塑胶人和动物们;第二排是布娃娃和动物布偶们;第三排是个子最高的芭比娃娃们;第四排你们绝对猜不到!爸爸坐在第四批也当起了小学生听老师讲算数课。

“小朋友们,我们马上就要上课了,你们都坐好,认真听老师上课。”

啦啦和唻唻用粉笔在白板上写了4道算术题,10 2=? 14 2=? 3 20=? 15-4=?爸爸还帮她们用报纸卷了两根“教鞭”,有了教鞭她们觉得自己更像老师了。

啦啦用教鞭指着第一题问小猴子玩具:“BOSS,10 2=?”

“不知道!”唻唻跑到小猴子旁边,拿起小猴布偶学着BOSS的声音说。

“BOSS,不要马上回答,好好想一想再回答”,啦啦鼓励说。

啦啦举起两只手,左手伸出5根手指,右手伸出5根手指示范给“BOSS”看,“BOSS,你看这就是10,伸出你的两根手指就是加2,我们一起数一数,1、2、3……,一共多少个?”

“BOSS”回答说:“10 2=12”。

“回答正确,”啦啦老师表扬小猴子“BOSS”说。

这次轮到唻唻当老师了,她用教鞭指着第2道题问布娃娃:“芭比,12 4=?”

“等于7”啦啦跑到芭比娃娃旁边,拿起芭比娃娃学着“芭比”的声音说。

“回答错了”,唻唻鼓励说,“芭比你再想想。”

啦啦举起一只手,伸出4根手指,示范给“芭比”看,“芭比,你伸出所有手指是10,我这是4,加起来是多少?我们一起数一数,1、2、3、4、5……,一共14个,”啦啦又伸出2根手指,说“我们再加上2,现在是几呢?”

“芭比”说:“是16!”

啦啦像鹿老师一样给了“芭比”一个微笑,点了点头说:“芭比,现在完整地回答一遍14 2=?”

“芭比”回答说:“14 2=16”。

“回答正确,你很聪明,芭比,”唻唻老师表扬“芭比娃娃”。

“芭比娃娃”说:“谢谢鹿老师。”

小老师啦啦和唻唻轮流给小朋友们教算术课,教得非常认真,布娃娃和玩具们也学得非常认真,每一个在课堂上随便说话,交头接耳,做小动作的,只有被老师点名她们才会起立说话。

啦啦唻唻觉得做老师教“小朋友”非常开心,感到很自豪,以后还要当小老师把自己学到知识教给布娃娃和玩具们,让它们也一起学习,等自己以后长大了也要当老师!

故事的启示

前不久(2007年),在对一些来自特殊家庭的小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训练中,发现这些学生们什么道理都懂,但就是不按照正确的道理和方法去实施或行动,即缺乏行动力。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布置了一个可以开发智力的手指游戏“一枪打4鸟”,让他们回去练习。第二次活动时,发现一些孩子回去练习过,一些则没有。我就随机挑选了两名学生上讲台,用“让孩子做老师”带领大家练习“一枪打4鸟”的游戏。游戏后,问上讲台的学生有何感想?均答:很有成就感,还有一些紧张。

心理学认为,个体缺乏行动力是源于动机缺乏,自我能效丧失。一个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需求的孩子,让他去学习无疑是受罪。他们常常会说“学习有什么用?”、“学习好有什么用?”、“反正也不是为自己读书”。他们的父母也常常说“你怎么不给我好好读书?我供你吃供你喝,我容易吗?你怎么怎么不体谅父母呢?”在这些孩子看来,学习和自己毫无关系,完全是为了父母而进行的一件苦差事,自己只是完成任务而已。试问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如何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呢?(关于兴趣丧失的原因,可以参考《帮妈妈做家务》中的关于“习得性无助”的有关内容)

让孩子重新获得成就动机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时常让孩子在学习中展示自己,获得鼓励、肯定,感受到成就感,享受成就感,激发孩子对成就的欲求。对学龄前的儿童来说,布娃娃和动物玩具都是有生命的,她们在向玩具教授知识时的获得的荣誉感、成就感和在那两个学生站在讲台上教的下面的学生的感觉并没有什么区别,家长千万不能把这个游戏当成小孩“过家家”,嗤之以鼻、随意处之。要知道你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

家长一定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放大它,激发起孩子追求成功、追求荣誉的天性。当然家长还要为孩子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就如“熊猫爸爸”为孩子们准备了小黑板,当孩子们的学生,给她们心理支持,就是让孩子展示自己刚学到的知识的平台。

“让孩子做老师”的方法还有以下好处,家长们不妨试试。

1、特别适合纠正孩子一些屡教不改的坏习惯。

2、适合孩子总是没有学习进展或没兴趣的科目。

3、适合巩固新知识,只有完全掌握新知识的孩子才能知识输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