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图文/刘向荣(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教师)

说起历史上的李白来,妇孺皆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大家耳熟能详。

李白字帖是谁写的(李白不仅是唐朝诗人)(1)

诗仙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与唐朝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相区别,李白与杜甫又合称为“大李杜”)。

李白不仅是唐朝大诗人,而且还是唐朝书法家。李白不仅给后世中国人留下许多千古名诗,而且还给后世留下弥足珍贵的书法墨宝。

李白字帖是谁写的(李白不仅是唐朝诗人)(2)

《李白草书上阳台帖》

李白字帖是谁写的(李白不仅是唐朝诗人)(3)

《李白草书上阳台帖》

“诗仙”李白给后世留下的珍贵书法墨宝是《李白草书上阳台帖》(以下简称《上阳台帖》)。《上阳台帖》是李白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创作的纸本墨迹草书书法作品。

此帖命运多舛,最先曾入宣和内府,后来归贾似道,元朝曾经张晏处,明代藏项元汴天籁阁。到清代时,先为安岐所得,再入内府,清末又流出宫外。民国时,为张伯驹购买收藏,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献给国家。1958年,此帖转交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李白字帖是谁写的(李白不仅是唐朝诗人)(4)

李白《上阳台帖》

该帖纸本,纵28.5厘米,横38.1厘米,草书5行,共25字,是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其内容是:“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李白因何原因而创作《上阳台帖》呢?原因是这样的: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离开四川,游览风景名胜三峡,到江陵碰见道士司马承祯,得到司马承祯赞赏。后来唐玄宗命司马承祯于王屋山建立道观,并题写匾额。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并来此寻访司马承祯,待到达阳台宫后,得知司马承祯已经仙逝。李白专门拜访故人,但此时却不见其人,惟睹其画(司马承祯不仅道术精深,而且诗、书、画都有很高造诣,尤其擅长山水画),故有感而书《上阳台帖》。

李白字帖是谁写的(李白不仅是唐朝诗人)(5)

李白《上阳台帖》

李白字帖是谁写的(李白不仅是唐朝诗人)(6)

李白《上阳台帖》

《上阳台帖》为李白自书其四言诗,该诗既概括了王屋山高耸峻拔之势和源远流长之水,也通过赞颂司马承祯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对其的内心仰慕之情。

李白的书法其落笔天纵,收笔处一放开锋,宋黄庭坚评李白:“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山谷题跋》)

从书法角度看,《上阳台帖》书法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法度不拘一格,宛如李白豪放、俊逸的诗风。全贴结体亦参差跌宕,顾盼有情,奇趣无穷。

该贴上有许多历史人物的题跋,其中两位皇帝的题字引人注目。哪两位皇帝的题字呢?

李白字帖是谁写的(李白不仅是唐朝诗人)(7)

乾隆帝题字

一位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的题字,清高宗乾隆弘历的题字是引首的楷书“青莲逸翰”四个大字。另一位皇帝是北宋宋徽宗赵佶的题字,北宋宋徽宗赵佶的题字是正文右上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一行。

李白字帖是谁写的(李白不仅是唐朝诗人)(8)

宋徽宗题字

“瘦金体”是北宋皇帝宋徽宗在书法体上的创新,宋徽宗“瘦金体”跋文内容为:“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上阳台帖》是“诗仙”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本已很珍贵,但上面因留有乾隆帝的题字和宋徽宗“瘦金体”跋文,使得该贴显得更加珍贵了(当然有人认为是狗尾续貂,特别是乾隆到处题字)。无怪乎,《上阳台帖》是被称为中国国家一级文物中的“一级甲”中的“国宝”。

综合上述,因着《上阳台帖》的传世,后人得以管中窥豹,了解李白的书法作品 。或许在当时,李白的书法影响不大,但经过一千多年,流传下来的李白书法非常稀少,《上阳台帖》就显得“物以稀为贵”。从这个意义上讲,李白不仅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而且是历史上“物以稀为贵”的唐朝书法家。

参考文献:百度“上阳台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