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是潮语中一个“酷”词“这套西装,你穿起来过‘派’”“他最近赚着钱,起居豪宅,出入‘宝马’,够‘派’”在以上两则语例中,“派”是“风度”“气派”之意,有意思的是,“派”在古代汉语中居然未找到“风度”“气派”义项的语例显然,“风度”“气派”是在现代语言交流中派生出来的,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笠翁对韵第四课粤语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笠翁对韵第四课粤语版(潮语拾趣派)

笠翁对韵第四课粤语版

“派”是潮语中一个“酷”词。“这套西装,你穿起来过‘派’!”“他最近赚着钱,起居豪宅,出入‘宝马’,够‘派’!”在以上两则语例中,“派”是“风度”“气派”之意,有意思的是,“派”在古代汉语中居然未找到“风度”“气派”义项的语例。显然,“风度”“气派”是在现代语言交流中派生出来的。

“派”,在现代汉语中还有例证:海派、现代派;译文中的“派对”;风头特劲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片;精品钢笔代名词之“派克”钢笔。

“派”是潮流、时尚,为现代人所追求。相对于“派”,潮语中有一个词却充满乡土气息,乃至含有饱含辛酸的沧桑意味,这个词就是“笠”。

一句“吓笠”令人感慨,以前,潮地农民经常在野外活动,为了蔽日挡雨,往往要戴竹笠,因而“笠”就成为农民的代称。由于以前的农民受教育机会少,知识浅陋,少见识世面,愚昧落后。戴“笠”的农民就因为这些原因而受到愚弄和欺骗,甚至受到吓阻。这就是“吓笠”的由来。现在,“笠”变成了“派”,是时尚,凉爽透气的竹笠,竹笠蕴含浓浓的潮汕风情,“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是真正的“原生态”、“自然美”!相当多文化人以“笠”自称,是时代的进步。

沧桑竹笠,也是潮汕人拓殖海外的物证,坚实轻便耐用的竹笠,既能遮阳御雨,又可当扇子扇风,是野外作业的必需品,尤其适合东南亚炎热多雨的气候,故与锄头、浴布被称为“过番种田三件宝”。 (陈群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