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谭家齐 图:视觉中国

其实元末明初最关键的战事,竟是爆发于鄱阳湖中,确是令人有点匪夷所思!只要对长江流域的地理形势稍有认识,即会疑问为何当朱元璋支援江北的安丰之时,陈友谅不趁火打劫直扑南京,反而全军攻击没有什么战略价值的南昌呢?又或者以他的优势兵力另派一军攻打南昌,而亲领主力直扑建康城呢?这就像对手向着你敞开胸膛,你竟打他的手肘而没攻击心脏。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或许明白陈友谅不相信部下,故怎也不肯分兵。可是对于前一问题,清初史家朱国桢曾言:“友谅兵势最强,跳荡江湖间,鼓行而下,目中已无建康矣!”就是说陈友谅相信自己军力强盛,足以逐步蚕食朱元璋的领土,故此骄傲到不考虑趁金陵空虚时直捣黄龙的可能。怎样说也好,陈友谅毫无疑问是白白浪费了朱元璋移兵安丰,这个可一不可再的战略失误。

1361年朱元璋趁江东桥之役战胜陈友谅进侵的余威,一举反攻占领了汉政权于江西一带不少领土,声威所及连南昌及吉安一带的守将,亦主动向朱元璋请降。为吞并整个江西,朱元璋曾在南昌部署,更以亲侄朱文正率将镇守。在规划防卫的过程中,朱元璋将南昌城靠江边的城墙内移,避免前此太平府被陈军直接由巨舰登城占领的险境。

鄱阳湖

因此,陈友谅率巨舰浩浩荡荡的兵临南昌城下,猛然发现城墙从江边内移,实在吓了一跳。在这样的改变下,陈军水师的巨舰便失去威力,汉军亦被迫下船上岸攻城。只是朱文正这时已早有准备,命诸将分门拒守,自己则统领精锐三千人往来各处策应。如此攻防战一拖便是两个月,双方各有死伤。不过南昌形势危急,朱文正也立刻派人到建康请援。刚从安丰回师建康的朱元璋,得知南昌告急,立刻带领水军二十万驰援南昌,准备与陈友谅决一死战,同时命攻打安徽合肥的徐达撤围,领所部前往会师。朱、陈兵力丛集江西鄱阳湖,决战一触即发。

从陈友谅连南昌城墙业已改建的情况也未掌握,以为拥有巨舰便可迅速攻城掠地,反映他缺乏必要的情报,而这也彻底影响汉军军需的配备及作战部署,致使庞大的水军顿兵坚城下三月,一筹莫展,严重影响士气,也可见他战略失误的端倪。

陈友谅在南昌城下必然会后悔当初为何不直攻南京,甚至可趁朱元璋回兵相救时,将宿敌生擒或击杀。朱元璋大概已逃入坚城南京,将他直接消灭便一点也不容易了。可是,陈友谅得到的战报,竟是朱元璋亲领舟师进入鄱阳湖作战,这简直是失而复得的天赐良机啊!敌人在这战争僵局中会主动送上门来,只要击败甚至擒杀朱元璋,南昌浪费的时间与人力物力,便可连本带利讨回了。而在湖中决战的方式,又似乎适合他的巨舰发挥威力。于是,陈友谅便在农历七月中朱元璋亲入鄱阳湖后,主动撤了南昌之团,在鄱阳湖中等候领取似乎唾手可得的胜利果实。

朱元璋陈友谅鄱阳湖大战的兵器(大明定鼎鄱阳中)(1)

位于南京阅江楼的朱元璋塑像

另一边厢,在驰援南昌时,朱元璋的臣下曾提议不入鄱阳湖而直捣陈的根据地武昌,迫陈友谅撤围回师。但朱元璋没有接纳,因为担心攻武昌不下而陈军回师封锁长江,便成了困兽之斗,有可能全军覆没,于是他选择直入鄱阳湖寻找倦乏的汉军决战。为了将汉军困在湖中,朱元璋部署了部分兵力扼守泾江口和南湖嘴,控制鄱阳湖入长江之水道。又调原驻守江西上饶之兵,扼守鄱阳湖南面的武阳渡,阻截南方的出口。朱元璋的部署反映了另一个陈友谅的弱点,就是在这些战略位置中,他为何不先朱元璋一步去占据?最可能的解释是,陈友谅有意开放这些门户让朱元璋派兵进入鄱阳湖。自信满满的他,就只怕朱元璋不入湖中。

可是,身经百战的朱元璋怎会是省油的灯呢!陈友谅可能对水战过于自负,竟也没有注意到对水战来说的最基本又重要的因素:水量。这种地利因素足以影响水战的成败,也令敌我强弱的形势逆转。陈友谅顿兵南昌城下数月,天时已由盛暑而转至初秋。1363年的雨量不算大,鄱阳湖这时水位很低,故此陈友谅的巨舰在低水位中行动较平常不便。除容易搁浅外,初秋的风力未强,也不像江面上有往下游的水流推动,于是在浅湖上的巨舰,反成了陈友谅的包袱,在面对朱元璋较灵活的水舟时,可以造成的破坏相对有限。

因此,这场决战仍未展开,天时地利就对陈友谅不太有利。可是,陈的巨舰虽然难以主动攻击,但要将它们击沉也是件艰巨的任务,而朱元璋在这场战争中绝不轻松,多次几乎被杀被俘。他最终胜利,或多或少都是靠运气的。先是在七月二十日康郎山一带首度接战,陈友谅悍将张定边力战迫近朱元璋的指挥船,而指挥船在撤退时竟搁浅了,眼见朱元璋即将被俘甚至被杀,在这千钧一发之中,常遇春赶来解救,还一箭射伤张定边,陈军这才退却。不过徐达于此战后立即退守建康,应是在战斗中受了重伤。数日之后,朱元璋的指挥船再次被围攻。史传有说朱元璋手下亲兵换上他的衣装,投水自杀以迷惑敌军,令陈友谅的军队稍为退却,换取时间让朱元璋改乘他舟。此后不久,原来的指挥船即被陈军炸得粉碎了。

朱元璋陈友谅鄱阳湖大战的兵器(大明定鼎鄱阳中)(2)

位于湖北仙桃沔城陈友谅纪念馆内的陈友谅塑像

陈友谅接着连连失利,只好采守势移泊渚矶。朱元璋也移驻左蠡,与陈友谅对峙。陈友谅拿不下主意是逃还是战,又与朱军相持一个月;至此汉军力战数月而粮草用尽,这位连连失算的主帅,最后不得不率余众强攻入长江的南湖嘴突围。这时朱元璋已预先埋伏舟师火筏,四面围攻,令陈军溃不成军。不过,陈友谅这时仍有上万大小船只和十数万水军,只要突围回武昌休整,说不定仍可如这一次一般,在战败休整后卷土重来。对于朱元璋来说,击破陈军主力而保衞江西,已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了。

可是上天或许真的垂顾朱元璋及两湖百姓,就在陈军突围激烈之际,陈友谅望窗探首观战,竟被流箭穿眼贯脑而毙命。这箭据传由朱元璋手下功臣郭英所发。主帅一死,陈友谅军完全崩溃,五万残兵立即投降,友谅子陈理趁乱逃回武昌,收残部苟延残喘,而剩下的猛将只有那位几乎杀掉朱元璋的张定边。这战役自1363年7月16日开始,至8月26日陈友谅被杀为止,历时共四十天。

虽然历史是由胜利者所写的,但从现存官私的史料可见,鄱阳湖之役并不是一面倒的战争,交战相方互有重要的战略失误,而且两方主帅同样曾处于极度的危险之中。事实上,朱元璋比陈友谅更有机会被俘被杀。最终朱元璋战胜而陈友谅死于离开战场路上的战果,可以说是有很大的运气成分,陈氏之死对全部人都是个意外。而在此凶险之战中,朱元璋仍得到胜利,大抵令他更相信自己真正获得上天的垂顾,确确实实是真命天子。尔后多年他在不同场合的自述中,鄱阳湖之役总不离他嘴边,足可见此战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

朱元璋陈友谅鄱阳湖大战的兵器(大明定鼎鄱阳中)(3)

鄱阳湖

________

历史男团,四个外表成熟内心年轻的熟男为你讲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