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藏古寺”,这是人们对于古寺庙的一般意向。然而,有一座古寺“大隐隐于市”,藏于重庆两江新区的开发区之中。这就是的普渡寺!

重庆华岩寺的前世(普渡寺重庆历史钩沉之四)(1)

普渡寺位于长江北岸

普渡寺,原名“上丰都”、“寺坪庙”,始建于隋朝,坐落于长江北岸,明月峡山近收眼底,总占地面积2645平方米。

重庆华岩寺的前世(普渡寺重庆历史钩沉之四)(2)

普渡寺

重庆华岩寺的前世(普渡寺重庆历史钩沉之四)(3)

2001年,重庆市佛教协会委任释智才担任普渡寺主持。

当地传说隋朝年间,一只野山龟从重庆铁山坪森林出发,一直沿江爬行,抵达鱼嘴地界,一位白须老者对它说:“你乃神灵化身,能保一方平安。”言毕只见一缕白烟飘然而去,龟身变成一块大青石。

后来辽僧(隋朝高僧)发现了这块宝地,向隋文帝进谏将其修筑为普度众生的佛门圣地。隋文帝赐辽僧一瓦钵,辽僧拿着瓦鉢四处化缘,在龟石上建成“上丰都”。

重庆华岩寺的前世(普渡寺重庆历史钩沉之四)(4)

普渡寺现状

然而,隋朝时期建造的普渡寺后经历战乱而毁坏。如今的普渡寺是清朝道光三年(1823年),由鱼嘴当地民众重修,庙地40余亩,建有三重大殿、一座石牌坊。

重庆华岩寺的前世(普渡寺重庆历史钩沉之四)(5)

普渡寺门口石刻

重庆华岩寺的前世(普渡寺重庆历史钩沉之四)(6)

普渡寺佛像基座石刻

解放后,普渡寺被改做学校,学校停办后,这里一度荒废颓败。经修缮,现在的普渡寺院落里整洁、碑刻回廊,佛龛石基座有着精美的石刻,木梁上面有着雕纹彩绘,古意盎然。

普渡寺是按建筑原有结构进行的翻修,保护本来的平面布局、造型和艺术风格,“修旧如旧”,传承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

重庆华岩寺的前世(普渡寺重庆历史钩沉之四)(7)

屋顶

普渡寺下,就是大名鼎鼎的果园港!

重庆华岩寺的前世(普渡寺重庆历史钩沉之四)(8)

从普渡寺鸟瞰果园港

如今的普渡寺与现代的开发区交融,一古一今,相得益彰,于繁华喧嚣处,修得大自在,诉说着“大隐隐于市”的悠然惬意。

重庆华岩寺的前世(普渡寺重庆历史钩沉之四)(9)

晨钟

(半艺斋钩沉,辛丑仲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