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以来,在传统的基础上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中,苏百钧是令人瞩目而且非常突出的一位。

读苏百钧的工笔花鸟画(读苏百钧的工笔花鸟画)(1)

春寒纸本 145cm×183cm 1992年

苏百钧出身于书香门第,他从小就背诵唐宋诗词、中国古代画论、古文学并练习书法等。从他父亲的教育中受益匪浅,他在绘画中学到的不仅是具体的绘画技法,更重要的是用绘画语言传达内心情感的原则。1984年 ,他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研究生班。80年代末, 他脱颖而出,作品《小憩》入选全国第七届美术作品展,并获1988年中国画大赛大奖。他的雅致、清新而略带朦胧味的抒情风格也逐渐形成。90年代初,他发表的作品《圆寂》《夕照》《涟漪》《暮韵》《晚风》《清辉》《秋韵》《庭院》《春雨》等,表明他的个人风格更加成熟。

读苏百钧的工笔花鸟画(读苏百钧的工笔花鸟画)(2)

姜花绢本 148cm×183cm 2007年

从苏百钧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从宋人绘画与外国绘画中吸收了营养。更确切地说,他从家教中获得了这一传承。不同于他前辈的是他以更新的视角、更广阔的胸怀审视民族遗产和外来艺术。改革开放的时代给予了他更多的见识与勇气处理传统出新这一课题。安详、平和的社会与文化气氛,使他对现实更为亲切,使他更专注生活中有朝气的一面,它以入世的态度歌颂美和抒发内心的情怀。古人的和外来的技法被他融为构成个性风格的因素。他尊重传统工笔画的立意、设色、布局、线条等完整的表现体系,但他不为这一套程式所束缚。在程式和生活感受面前,他更尊重后者。他善于提炼自己新鲜的生活感受,并从中获得可贵的意和趣。也就是说,他在观察体验自然美的时候,努力悟出自然美的属性以及它与人的心灵相和谐的那种关系。这样,他描绘的对象便自然蕴含了他的感情,表达了他的“意”。而且,由于他把这种对自然景物的体悟升华到人生的某种理想境界,他表达的“意”便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从而也使作品意味隽永。苏百钧重视作品的选材,但他的作品不以奇特、 稀有的题材取胜,他写普通景物,但托物言情、缘物寄情,有一种难以言传的艺术魅力。这样,苏百钧的艺术创作便和沿袭传统、陈陈相因的工笔花鸟拉开了很大距离而显示出创新的特色。

读苏百钧的工笔花鸟画(读苏百钧的工笔花鸟画)(3)

涟漪 146cm×175cm 绢本 1991年

艺术作品的现代感不是刻意做出来的,而是作者现代观念和感情的自然流露。苏百钧坚持用现代人的眼光看世界,去发现美,去表现美。凡是触动他视觉和心灵的事物,他都敏锐和细心地体味与捕捉,但他对把握画面视觉形象的整体感似乎有独特的天赋,精微生动的细节描绘熨帖地服从于同一构图的需要。线、色彩、布局均为画面的意境服务。他往往在构图上取自然景象之片段,以“不完整性”取得画面的生动感,并使观众在欣赏作品时自然地将视线与思绪扩充到画外。苏百钧采用了现代构成法,各种造型因素在画面上的结合都经过他精心的布置和经营。可是人们读他的画时,首先感受到的是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寄托于形象的情调和境界。这其中的奥妙不仅是由于他有高超的艺术处理技巧,而主要是因为他把意境的表现放在第一位。从苏百钧近期的作品可以看出来他是用心来画画,用心来真正表达自己的东西,我想这是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他连续在三届的全国工笔画大展中获得学术奖。他越来越注重作品的格调意境,越来越注意写意又写情,有了这种真诚的精神,有了这种对自然美的追求,有了对传统的深入理解,有了对大的中华文化精神广览博收的胸怀,他定会成为主角的。

读苏百钧的工笔花鸟画(读苏百钧的工笔花鸟画)(4)

圆寂绢本 150cm×180cm 199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