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1月30日,一名记者来到了沈阳皇姑区,敲开了七旬老妇——李桂兰的家门。看着到访的记者,李桂兰起初有点害怕,她认为自己安分守己了一辈子,难道如今犯了什么事?直到记者说明来意,李桂兰才明白,记者是为她那位44年前去世的“懒后妈”而来。直到那一天,李桂兰才明白,自己眼中那位“不普通”的后妈,真的非常不普通。
李桂兰的父亲名叫李振海,解放后从事锅炉工的工作。在解放前,李振海曾在大帅府里工作,见过张学良、于凤至、赵四小姐等历史知名人物。解放前,李振海不幸丧偶,成了鳏夫。当时,李振海和前妻一共生了4个孩子。如今失去了妻子,自己又要工作,实在没法分心照顾自己的孩子。于是,李振海选择了续弦。
大约在1950年,李振海带回了一个大约50岁的女人。李桂兰发现,自己好像认识她。当年大帅府,这个女人曾经将自己视若己出,当成了自己的干女儿。而这个女人的名字,叫做张洗非。李桂兰记得在大帅府里,自己的父亲就和张洗非关系很好,两人都是评书爱好者,非常谈得来。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当年那位优雅的夫人,竟然会给自己平凡的父亲续弦。
就这样,这位“张洗非”便成为了4个孩子的母亲。李振海有三子一女,而张洗非和李桂兰的关系尤其要好,几乎整天都待在一起。
李桂兰对自己继母最大的印象,那就是此人不是个普通人。当时,李桂兰家里的生活来源完全靠父亲在支撑,一家六口挤在一个仅10平方米的破房子里,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之清苦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即便如此,继母却每天活得悠然自得,整天慵懒度日。
对于她的懒惰,当时已经70多岁的李桂兰仍然印象深刻。她说:
“继母爱美,整洁,不爱干活。她干得最多的活就是洗自己的衣服,从来不做饭,当时生活却很有规律,每天早晨出去遛弯的时候,都会在外面吃饭。”
即使再穷困,继母依然表现得十分优雅。刚建国的时候,大家都穿得十分朴素,而继母张洗非却每天穿着旗袍招摇过市。在旗袍旁边,她总会别着个小手帕。
看到与众不同的继母,李桂兰总是好奇地问她为什么把手帕别在旗袍旁边。对于这个问题,继母总是浅浅一笑,从不作回答。
与此同时,李桂兰还发现,继母特别喜欢喝酒,而且酒量还不小,每次吃饭时,继母总会喝上两杯。总是慢慢品尝,喝得很慢。
对于这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继母,李桂兰从来没有心生抱怨,因此她认为继母绝不是个普通人,至少出身于大户人家,曾经过了一段富贵的生活。而且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也印证了她的猜想。
1951年初,京剧大师梅兰芳率剧团前往朝鲜,慰问在前线作战的志愿军。途径沈阳时,梅兰芳决定在当地的剧团进行演出。当时,梅大师下榻于东北人民政府交际处的招待所。令李桂兰惊讶的是,继母竟带着她拜见了梅兰芳。李桂兰的哥哥李有才说:
“第一次还是我带继母去的,因为那时我在政府工作,可惜第一次没有见到梅先生。第二次,继母带着妹妹李桂兰去看望梅先生。即使那次,我们还不知道我们母亲的身份。不过看到梅先生对她的可气,隐约猜到,继母绝不是普通人。”
那次见面中,梅兰芳不仅请母女俩吃了顿饭,临走时还给了她一大笔钱。不久后,梅兰芳便托人给继母在省政府幼儿园找了一份保育员的工作,好歹有了一份工作和收入。
然而在1954年春,继母张洗非却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和脑血栓。当时李桂兰已经出嫁了,陪伴张洗非的是她的儿媳佟桂英。佟桂英说:
“婆婆是个性格开朗的人,也是一个要求进步的人。那时候,无论街道上组织什么活动。婆婆都积极参加,有时候还拉着二胡唱上一段,宣扬党的政策。”
后来佟桂英还经常看到婆婆从自己珍爱的柳条箱中拿出一张照片。这张照片里有一个英俊的军人。对于那位军人的长相和穿着,佟桂英过了那么多年依然记忆犹新:
“照片里的男人很英武,肩上有很大的军章,衣服上还有很多金黄色的穗。”
婆婆张洗非总会静静地看着这张照片,脸上露出恬静而淡然的微笑。后来佟桂英问婆婆:“这是谁?”而婆婆总是说:“他是我的朋友”。
随着病情的严重,张洗非的生活逐渐难以自理,甚至连自己的大小便都做不到。大概在1954年3月份的时候,张洗非不幸去世。李有才说,当时他参加了葬礼,父亲将继母最喜欢的那种军人照片放进了棺材,其他都烧掉了。
张洗非去世了44年,但李有才、李桂英对她的身份依然一无所知。直到记者的到来,他们才知道,自己的继母不是别人,正是蔡锷的“知音”——小凤仙。
民国时期,小凤仙曾是个名满天下的侠妓。1981年,当红影星王心刚和张瑜主演的《知音》,又让小凤仙这个“侠妓”广为新中国的民众所知。
在影视作品中,小凤仙是北京八大胡同中的名妓,相貌艳丽,精于琴棋书画,品位不凡,与蔡锷真是美人配英雄。不仅如此,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小凤仙俨然就是政治新闻中那种所谓的“消息灵通人士”,政治嗅觉非常敏锐,精于权术,老于世故。不仅如此,小凤仙虽然沦落风尘,但却是个同情革命的女子,当蔡锷留恋于她的温柔乡之时,告诫他不能被腐蚀被利用,更不能磨灭了他的英雄壮志。
在小凤仙的鼓励和掩护下,蔡锷最终逃出了袁世凯重重布防的北京,到达云南组织了护国运动,最终戳破了袁世凯称帝的迷梦。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小凤仙所起到的作用,似乎并没有演义和影视作品中那么突出。
小凤仙是浙江人,出身于一个汉军旗人的家庭,原本姓朱。由于小凤仙的母亲是个小妾,因此母女俩经常受家里主母的欺负。后来,小凤仙母女不堪屈辱,于是逃出了朱家。然而在当时,一介女子又如何能养活自己呢?不久后,小凤仙的母亲就去世了。
小凤仙的奶娘姓张,她非常可怜这个幼小的孩子,于是她将小凤仙带在身边,并一起在浙江巡抚家做佣人。然而好景不长,革命军的炮火轰开了浙江巡抚的大门。无奈之下,张奶妈只好带着小凤仙逃到了上海。
失去了工作,张奶妈连自己都养不活,何况是小凤仙。无奈之下,张奶妈只好含泪将小凤仙卖给了一个姓胡的领班,开始学唱戏。在戏班子里,她得到了小凤仙的艺名,这一年她刚满13岁。
随后小凤仙跟着胡老板迁到了南京,以卖唱为生。然而可悲的是,战争阴影却如影随形。二次革命爆发后,张勋带领辫子军攻入了南京。为了躲避战祸,小凤仙和胡老板只好逃回上海。其后,小凤仙又跟随戏班子北上北京,并在八大胡同陕西巷的云吉班定居。
当时戏曲演员和妓女都属于下九流,没有太过于本质的区别。很快,小凤仙便下了海,又卖艺又卖身。当时小凤仙年仅15岁,青春活泼、声音婉转,很受当时嫖客的欢迎。虽然称不上什么名妓,但也算是云吉班老鸨的摇钱树了。如果没有遇到蔡锷,小凤仙恐怕就要浑浑噩噩度过一生了。
1915年,云南都督蔡锷在袁世凯的召唤下到达北京。一开始,蔡锷也期望着袁世凯能振兴国家,强大民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蔡锷却发现袁世凯面上是民国总统,实际却谋划着称帝。
为了保卫辛亥革命的果实,蔡锷决定反出北京,组织护国运动。然而对于蔡锷,袁世凯本来就戒心重重。一方面,袁世凯将蔡锷高官厚禄地养了起来;另一方面,又派特务将其牢牢看住,不让他离开北京、天津半步了。
为了麻痹袁世凯,蔡锷决定韬光养晦,整日混迹于八大胡同,以听曲狎妓而自污,从而让袁世凯以为自己胸无大志。
在云吉班,蔡锷结识了年仅15岁的小凤仙。在蔡锷看来,年轻懵懂的小凤仙是自己韬光养晦计谋中最好的掩饰。相比于阅历多、交游广、城府深的名妓,青涩、单纯、平凡的小凤仙自然更适合蔡锷隐匿遁形。毕竟蔡锷来到八大胡同,本来就不是为了取乐的。
在交往中,小凤仙发现蔡锷和其他的“嫖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小凤仙后来回忆,蔡锷每天都给她讲三国和水浒的故事,并且通过这些故事告诉做人、做事的道理。在蔡锷的耳濡目染之下,小凤仙也养成了爱听评书的习惯。
到了后来,小凤仙的老鸨告诉她,不要和蔡锷太过于接近了。因为蔡锷是革命党,袁世凯表面上优容他,实际可不是这样。后来,小凤仙问蔡锷为什么要和袁世凯作对。而蔡锷则坦然道:
“我们流尽鲜血,将皇帝扔进了茅厕,如今袁世凯却要把皇帝捡回来。你帮我逃出北京城,我一定能打倒袁世凯,那时候我再接你游山玩水,开开眼界。”
作为一个年幼的妓女,她自然不知道什么是革命党,也不知道为啥要推翻皇帝。但是小凤仙还是被蔡锷的真诚所打动,于是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蔡锷逃出北京。
后来,蔡锷安排小凤仙在云吉班举办了一场酒宴,但没有告诉她,到底为什么要办。后来,等宾客们都济济一堂后,蔡锷借口上厕所,匆匆离开了宴会现场,甚至连大衣、怀表都没有带走。而蔡锷的这一番金蝉脱壳之计,最终瞒过了侦缉队。随后,蔡锷坐上了去往天津的火车,然后转乘“山东丸”号客轮,向南方驶去。
蔡锷从云吉班离开的背影就是留给小凤仙最后的印象了。后来她说:“蔡将军到了云南,没有来信。”有人说,护国战争后,蔡锷给小凤仙寄了一笔钱,这或许是蔡锷与小凤仙最后的联系了。
由此可见,在蔡锷制定的金蝉脱壳之计中,小凤仙自始至终都是个幌子,她所扮演的角色,远没有影视剧中那么突出。对于小凤仙,蔡锷也绝对没有可以称为“爱情”的成分。以两人年轻和知识上的巨大差距,两人也不可能真正发生什么恋情。如果有,也只是小凤仙对蔡锷单方面的依恋和崇拜,两人绝对没有未来。
自始至终,蔡锷的知音有且只有他的夫人——潘蕙英。无论在羁留北京期间还是在护国战争期间,蔡锷所挂念的唯有潘蕙英。即使戎马倥偬,蔡锷依然会给潘蕙英写信,诉说自己对妻儿刻骨的思念。
对于蔡锷来说,小凤仙或许只是生命中的一个过客。但对于小凤仙来说,蔡锷却是她的爱人,她的白月光,是改变她命运的贵人。因此终其一生,小凤仙都活在蔡锷的影子里。
1917年,蔡锷为了国家和民族燃尽了最后一丝生命,年仅34岁。他的英年早逝震撼了全国,同时也将远在北京的小凤仙彻底击垮。
在民国总统黎元洪的安排下,蔡锷的灵柩停放于北京中央公园。为了蔡锷,民国政府违背了他进行薄葬的嘱托,而是选择了盛大的国葬。为了送别这个国之栋梁,北京城万人空巷。
就在这时,人群中却出现了一抹倩影,来人正是小凤仙。她身着素服,泪眼婆娑。在蔡锷的灵前,小凤仙献上了鲜花和她的挽联。
一副挽联写道:
“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患余生,萍水相逢成一梦;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另一幅挽联写道:
“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以小凤仙的文学水平,自然写不出这样的挽联。据说这两个挽联,都是小凤仙特地请当地的名士——易宗燮撰写的。在挽联中,小凤仙将自己比作小乔、红拂女,将蔡锷比作周瑜、李靖。这幅挽联让我们穿越了千年的历史长河,让古今人物联系在一起,无疑增加了小凤仙和蔡锷故事的传奇性。
小凤仙离开灵堂前,北京大学堂的学生们发现了她,并将她团团围住。然而小凤仙却无心敷衍,而是满脸泪痕地推开人群,迅速走出了中央公园。后来学生们虽然追踪寻访,却一无所得。
到了后来,慕名而来的男人们几乎要踏破云吉班的门槛。原因无他,这群无聊的他都想实现一亲小凤仙的芳泽,满足“与蔡将军同靴”的怪癖好。然而他们却失望地发现,小凤仙的住处早已人去楼空。
蔡锷耀眼的光辉,让小凤仙不再愿意操持贱业,她决不能容忍蔡锷的英明受到哪怕是一点的污损。在去往天津的火车上,小凤仙曾试图用安眠药自杀。然而幸运的是,颠簸的火车却颠撒了她的药品,让她活着到达了天津。或许是蔡锷的在天之灵,不想让她死吧!
几经辗转,小凤仙又回到了北京。起初她终日坐在屋子里,对着天棚发呆,时而泪水洗面。后来,小凤仙经常去戏院听戏,消磨时光。但她从和人打招呼,整天沉默寡言。
后来小凤仙在戏院内结识了一位东北军的师长,此人的面容和蔡锷十分相似,而且也是个戏迷。小凤仙见他为人忠厚,少有匪气,而且也是一个戏迷,于是和她攀谈起来。3个月后,小凤仙和他结为了夫妻。然而好景不长,这名师长死于战祸,她又成了一个孤飞的小鸟。
一晃数年过去了,解放军解放了整个东北。在此期间,小凤仙改名为张洗非,并再次遇到了以前的故人——李振海。为了找一个依靠,小凤仙决定和李振海结为夫妻。李振海知道小凤仙的身份,因此对她尊崇有加,即使小凤仙在家里什么事都不干,李振海也依然甘之如饴。能娶到大名鼎鼎的小凤仙,那是多少年才修来的福气啊!
后来由于生活实在困难,小凤仙便于1951年拜访了梅兰芳。对于小凤仙这个大名人,梅兰芳自然是认识的。梅兰芳认为这次见面事关重大,于是叫来了秘书许姬传,让他记录两人的谈话。
在谈话中,小凤仙首次透露了自己的出身、家世和沦落烟花巷柳的过程以及帮助蔡锷逃出生天的过程。当谈及蔡锷英年早逝时,小凤仙再也无法忍受悲痛,泣不成声。事后,梅兰芳帮助小凤仙找了一份工作,还给了她一笔钱。
此后的岁月,梅兰芳再也没有联系小凤仙。这并不是因为梅兰芳薄情寡义,而是为了保护小凤仙。在那个年代,小凤仙的身份实在是太敏感了。因此直到梅兰芳去世,都对小凤仙的身世和行踪守口如瓶,只是将资料交给了史学家荣孟源。而这也是后来小凤仙“重见天日”的契机。
1954年,洗尽铅华的小凤仙去世了。李有才回忆,继母一直张着嘴,似乎想说什么,但始终说不出来。七天后,小凤仙最终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撒手人寰。对于她的亲人,她没有透露任何消息,谁也不知道她最后想对这个世界说什么,她把自己的一切带到了另一个世界。直到改革开放后,学者们才通过梅兰芳留下的资料,查清了小凤仙的去向。才知道一个名叫张洗非的普通女人,就是当年叱咤风云、名动京华的小凤仙。
很难判断小凤仙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自她出生以来,不幸和灾难就如同蚀骨之蛆般跟随着她,最终小小年纪沦入了青楼。然而当结交了蔡锷,帮助他打到袁世凯后,小凤仙懵懂而意外地成为这一段波澜壮阔历史中的一抹亮色。
或许小凤仙根本不会在乎后人如何猜测她,对于她的一生,她或许早已无怨无悔。就如蔡锷送给她的一副对联中所写:“不信美女终薄命,从来侠女出风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