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客家山歌文化,深入挖掘红色故事,将红色火种播进大学生心中,10日下午,由梅州市嘉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和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共同承办的“大学生三下乡之客家山歌剧中的红色故事”活动在梅州市山歌剧团开展,活动以经典红色题材客家山歌剧《彩虹》开展学习参观。

梅州客家山歌的内容(梅州嘉应学子走进客家山歌剧)(1)

据悉,梅州市山歌剧团成立于1958年,主要负责客家山歌和客家山歌剧的研究、保护、传承、展演和推介工作。剧团成立63年来,作为客家山歌剧实验性、示范性剧团,创作上演了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剧目。

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负责人张展中表示,从上世纪60年代前期的《彩虹》开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相思豆》《漂流的新娘花》《啼笑冤家》《山稔果》《山寨红灯笼》,再到新世纪以来《等郎妹》《山魂》《桃花雨》《红婚纱》《客魂·家风》《围屋月光光》等,频频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

梅州客家山歌的内容(梅州嘉应学子走进客家山歌剧)(2)

客家山歌剧已经成为梅州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希望通过山歌剧《彩虹》,能让老师、同学增加对客家山歌剧、对梅州红色文化历史的了解。“暑期三下乡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青年学子唯有深入实践,才能深切感受社会前进的脉搏。”嘉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党委高华珊书记在活动中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的同学提出了要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在实践中锤炼品格的要求,并希望学生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实践中长才干,努力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据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副主任、国家一级演员、客家山歌剧省级传承人杨苑玲介绍,《彩虹》是一部红色经典山歌剧,它创排于1963年,该剧反映的是在大革命时期闽粤边区的一个游击队地下联络点,革命烈士后代彩虹为掩护女红军雁姐送信到闽西而大义灭亲、处决叛徒丈夫的故事。1965年《彩虹》剧组进京演出,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受到了一致好评。除此之外,参加活动的同学都纷纷表示,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

梅州客家山歌的内容(梅州嘉应学子走进客家山歌剧)(3)

梅州客家山歌的内容(梅州嘉应学子走进客家山歌剧)(4)

“观看了山歌剧《彩虹》后,领略到了客家山歌中红色文化的魅力,通过此次调研学习,深刻体会了非遗文化背后的传统内涵和红色精神,也更多了些文化自信。”嘉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的李同学说。

梅州客家山歌的内容(梅州嘉应学子走进客家山歌剧)(5)

“观看客家山歌剧《彩虹》,多位优秀表演艺术家精湛的演出感染了我们,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客家山歌中的红色故事。此次活动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也引导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担当。”嘉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的丘同学说。

【全媒体记者】汪思婷

【实习生】梁诗婷

【作者】 汪思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