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导演尚敬发了一条非常简短的微博。

虽然都没提及片名,但还是瞬间将#武林外传15周年#的话题送上了热搜。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1)

其实不止周年纪念,这些年来,关于《武林外传》的各种消息,不管是所谓的“删减剧本曝光”,还是相关演员有什么风吹草动,都会立刻引发不小的关注。

足见这部剧集在观众心中的地位。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2)

当年的《武林外传》火到什么程度呢?

开播第一天,收视率仅1.95%,第二天暴涨到4.26%,之后一路上升,巅峰时期达到9.49%。

最终集的第80回甚至定在了新年夜,和央视春晚一争高下。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3)

2006年,那是个人们还会在电视上追剧的时代。

无数90后的课余时光,都是在这部剧的陪伴下度过的。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没事就把它拿出来重温。

熟悉的人物、剧情历历在目,脍炙人口的台词金句,也并不显得过时。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4)

更别提各种鬼畜名场面,仍然会以表情包的形式活跃在我们的手机里……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5)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6)

或许正因如此,大家都没意识到,弹指一挥间,15年过去了。

如今,《武林外传》在豆瓣超过30万人评分9.5,说是国产情景喜剧的口碑之最也不为过。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7)

其实,在更早的90年代,就出现过《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这样的经典情景喜剧,2000年之后,也有《家有儿女》《东北一家人》《炊事班的故事》等优秀作品。

但《武林外传》就像其中的一个异类。

它将武侠题材与情景喜剧做结合,重新解构“江湖”与“侠义”的定义,不论从内容还是表现形式而言,都极具开创性。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8)

剧中的几个主角,从名字到背景设定,都不难看出主创的武侠情结——

掌柜佟湘玉,源自《龙门客栈》的金镶玉,白展堂源自《五鼠闹东京》里的白玉堂,郭芙蓉,源自《神雕侠侣》中的郭芙,吕轻侯则是《楚留香传奇》里的左轻侯。

李大嘴,直接就用了《绝代双骄》里的角色原名。

莫小贝的“衡山派掌门”身份,明显指代《笑傲江湖》里的莫大。她没出场就挂了的哥哥名叫莫小宝,源自韦小宝。

其他角色,诸如祝无双、姬无命、燕小六、白三娘等等,命名方式也都有来头。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9)

不过,虽然化用了这些不得了的名字,剧中的主角们却不是什么正经侠士,而是些普普通通的“二半吊子”。

扒开喜剧的外壳,他们的身世经历还各有各的悲惨。

佟掌柜原本是龙门镖局的千金,千里迢迢嫁来汉中,还没过门就成了寡妇。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10)

一张自带声音的截图↑

白展堂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盗圣”,金盆洗手后在客栈安定下来,做了跑堂。

但鸡鸣狗盗的过去,是他抹不去的黑点。

即便一招“葵花点穴手”使得飞起,见到官兵还是会瞬间吓到瘫软。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11)

吕秀才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祖上是知府。

可是跟着子曰(yuē)了几十年,也没曰出个功名来,屡试不中后穷困潦倒,连祖产都卖光了。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12)

郭芙蓉的父亲是人人敬重的“郭巨侠”,她不想活在父亲的阴影下,却学艺不精。

刚出来走江湖,就一路好心办坏事儿,被人扣在店里做杂役……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13)

正是这样一群有过去、有缺陷的人,阴差阳错聚到了一个屋檐下。

他们所演绎的“江湖”,并不是一个快意恩仇的逍遥世界,而是隐匿于市井的烟火气息和小人物的生活百态之中。

就像第一集里,佟掌柜开导想要逃跑的小郭——不是非要跑出去打打杀杀,才能行侠仗义。

所谓“侠者”,指的是心存善念,走到哪里都让人夹道欢迎。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14)

要说《武林外传》最击中人心的地方,其实就在于它的人情味。

剧中的很多笑料,并不是简简单单抖个段子,它有讽刺、有哲思,但也都是点到即止,呈现出一种悲喜交融的生活质感。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15)

比如很多人印象最深的第29回——“吕圣人智斗姬无命”。

这集开头,大家都在揶揄秀才穷酸,读了多少年书也没见有什么用处。

屡试不中的秀才也无力反驳。

只能弱弱表示,读书不光是为了功名,知识就是力量。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16)

大家谁也不信。

但后来,“盗神”姬无命越狱,跑来同福客栈寻仇。

跑路失败的众人被逼入绝境。

危急关头,反而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挺身而出,用一串“灵魂拷问连环杀”,将姬无命问到怀疑人生——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17)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18)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19)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20)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21)

在这串“我是谁”、“从哪来”、“往哪去”的连环逼问中,姬无命逐渐迷失自我。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22)

崩溃之下,他一掌拍死了自己,危机成功得到化解。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23)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24)

眼看着围观全程的众人陷入懵逼之中,秀才潇洒地甩甩头,再次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知识就是力量。”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25)

比如第21回,讲述一个未来游客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受挫,多次自杀失败后,利用时光旅行来到了同福客栈。

他本想找到“衡山掌门”莫小贝,让她一掌劈死自己。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26)

但和老白喝了几壶后,两人掏心掏肺聊了半宿。

从客栈众人的经历中,他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气——只要心里还有念想,我们就有活下去的理由。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27)

还比如第9回,莫小贝嫌弃家里这群大人没出息,骂老白“和谁都假熟”,骂秀才考不上功名,骂小郭光说不练假把式,把大家的痛处挨个戳了一遍。

说完后,还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一向溺爱小贝的佟掌柜,这次也没有轻易原谅她。

而是直接给她上了堂“爱的教育课”——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28)

总体看下来,《武林外传》的幽默在于一份反差感。

它用虚构的故事来讲述现实中最平凡的真理,用古装设定讲述现代的迷思。

也让每个不无缺点的小人物身上,都体现出一丝侠义。

武功高强的老白,平时是挺爱吹嘘。

但在小郭闹着要跟他比个高下时,他说了这样一番话来阐述学武的意义——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29)

爱贪小便宜的掌柜,平时锱铢必较。但她可以原谅一个曾经想取自己性命的人,因为发现对方已经改过自新。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30)

看似一招不慎签了“卖身契”的小郭,其实是自己选择了留在店里。她知道在这里丢的“面子”,得靠实际行动去挣回来。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31)

而抛开这些剧情和人物上的闪光点,《武林外传》在表现形式上也非常超前。

画风经常说变就变——

比如一言不合玩穿越。

还是第9回,出走的莫小贝露宿街头,在梦中她来到未来,发现同福客栈已经变成了平谷影视基地(剧集实际的拍摄地)。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32)

比如恶搞综艺节目现场。

第37回,小郭和无双在店里比拼才艺。整集故事直接变成了一期(号称全国收视第一的)古装真人秀。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33)

不仅比赛、点评、投票、颁奖环节一个不少,就连插播广告都学得惟妙惟肖。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34)

比如打破“第四道墙”,让角色忽然从戏中抽离,面向镜头开始对观众说话: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35)

还比如在主线剧情中,一本正经地对不露脸的群众演员们表示感谢: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36)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37)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38)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39)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40)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41)

当年第一遍看的时候,很难不被这些出乎意料的操作惊喜到。

而如果重刷,或许还会发现许多曾经没有留意过的彩蛋。比如剧中对于“六人行”(即《老友记》另一译名)的多次提及。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42)

秀才墙上的子曰变成了“六人行,必有我师”,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43)

就连那张著名的叠脑袋海报,也是对《老友记》的致敬: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44)

据导演所说,这是因为《武林外传》的一部分灵感,就来源于美剧《老友记》。

虽然两部剧的风格、题材完全不同,但人物之间彼此守护、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珍贵情感,却是一脉相承的。

也正是这种人情,使得喜剧的余韵悠长,即便15年后再看也依然会被感动。

每次刷到第80回的离别篇,看着一路走来的大家站成一排向镜头挥手说再见,还是会觉得恋恋不舍。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45)

但转念一想,这又何尝不是最完满的结局?

再长的故事也会有结束的一天。

但它给人带来的温暖与感悟,却能够长久伴随人的成长。

就像秀才在屋顶上说的那段话,一辈子或如白驹过隙一样短暂,但那种陪伴的心情很长,如高山大川,绵延不绝。

还记得当年的它吗(还是没谁超过它)(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