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早春二月的一个清晨,身在疫情中心的武汉人被一段精辟的汉骂唤醒了。一位武汉嫂子极富地方特色的汉骂横空出世,那久违的属于武汉大嫂的大嗓门,那熟悉的底气十足、气吞山河的汉骂,那逻辑清晰、有理有据的喊话,以及“沆瀣一气、一丘之貉、拾人牙慧”成语连用的“精准打击”,虽隔着手机屏幕,也让武汉人为之一振,封城以来憋屈了一个月的情绪也仿佛被宣泄了。

湖北通城骂老公的方言(从武汉嫂子的汉骂说起汉骂与汉话)(1)

这段汉骂不同于那些平淡无奇的街头巷尾的骂街,它甚至给多年来臭名昭著的汉骂带来了一丝清新,哪怕是最高雅的文人学者也为之喝彩。

人们纷纷在手机上群发和啧啧称叹。假如武汉嫂子开通了打赏功能,那么,武汉人今天应该可以集体给她凑一个首付。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汉水与长江汇合处,由武昌、汉口和汉阳三镇组成。1927年1月,汉口、武昌合并为武汉市,划为京兆区(中央直辖)。至此,武汉成立特别市,名称沿用至今。

湖北通城骂老公的方言(从武汉嫂子的汉骂说起汉骂与汉话)(2)

老汉阳火车站

武汉历史悠久,早在距今8000年~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先民们就在这水网之域繁衍生息,用石制器具拓现远古文明。黄陂区盘龙湖畔的盘龙城,筑于商代,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东汉末年,江北先后称曲阳县、沌阳县、汉津县、汉阳县(606年),江南先后称汝南县、江夏县(589年)。自汉以降经南北朝至元、明,武汉成为水陆交通枢纽,商贾辐辏。明代中期成化年间,由汉阳龟山之南入江的汉江主道改由山北入江,由此而形成汉口新镇,奠定了武汉三镇的地理基础。

湖北通城骂老公的方言(从武汉嫂子的汉骂说起汉骂与汉话)(3)

盘龙古城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汉口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1861年3月,汉口正式对外开埠。汉口对外开放后,湖广总督官文上奏清政府于1862年1月1日设立江汉关,并于次年正式征收关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分汉水以北地置夏口厅,治所即今汉口。至此,汉口与汉阳城区、武昌城区统称“三镇”。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汉爆发,建立了湖北军政府,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926年12月,国民政府迁都武汉。1927年1月,汉口、武昌合并为武汉市,划为京兆区。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武汉市正式建置。三镇合并建制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6月改为湖北省辖的省会城市。

武汉属古楚国,楚文化是武汉文化的底蕴;武汉以发达的工商业和水陆交通著名,码头文化是其近现代衍生出的文化。

码头文化形成于码头货运、商业交易等为中心的各阶层人的一种文化,往往以“利”字当头,而以“义”字为口号的,带有浓厚的江湖气。武汉话中的汉骂应该就是从码头文化衍生而出的。当年汉口码头也是中部省市南船北马的枢纽中心,川陕的土漆、桐油、木耳、香菇等特产,江浙的丝绸、洋布、洋油、洋火、洋烟等汇聚汉口;各种烟馆、酒馆、茶馆、饭馆、赌馆、旅社、烟花柳巷等,基本商业设施应有尽有;汉口长期的潮湿闷热的气候,使得当地人有一种憋闷的感觉,加之码头周围的市井街巷环境的脏乱差,总是让人心烦,因此有情绪就要宣泄,出口成“脏”便成了汉话的特点,也就是出口带把子。有些看似肮脏的口语其实未必是骂人,语气词而已。换言之,在多数情况下,此骂非骂。但外乡人第一次听到后肯定是不舒服,即使解释后还是有点憋气。

湖北通城骂老公的方言(从武汉嫂子的汉骂说起汉骂与汉话)(4)

汉话声腔高,火气十足。武汉当年是广袤的湖区,多数人靠湖而生,湖上男女说话,声音就像吵架一样。男人划着木筏下湖,打鱼摸虾、采摘莲藕、摸螺丝蚌壳,女人烤熟了一只野鸭,会对着宽广的湖面喊叫:"回来奇楼(吃肉)啰。"语气率直响亮,男人才能听得见。这就是汉话声音大、嗓门高的缘故吧。

许多武汉人到外地,一开口说家乡话,就容易被误认为是四川人。武汉话属西南官话湖广片,有武汉老城区方言和新城区方言之分,其中最正宗的是武汉三镇老城区的方言。解放前,武汉三镇之间方言也有所不同,有些词汇和语调不完全一致,有细微差别。解放后,三镇往来互通,三镇老城区方言几乎已完全相同。

当然,武汉的汉骂在全国大城市中也是很有名的,但不是什么好名声。2012年,武汉市文明办通过向市民发起倡议,摒弃“汉骂”、倡导”汉敬”,让语言文明跟上时代步伐。

听武汉嫂子的汉骂,只想说过瘾解气!

骂算是轻的了!武汉封城,所有城内的武汉人就像生活在孤岛上,日常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只能无奈被迫借助外力,我相信很多社区都出现过同样的问题,只管封城不管市民生活。

当然的确有很多基层的社区人员认真负责、不辞辛苦地为了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但是还有很多却是敷衍塞责、尸位素餐的干部,面对居民的困难不管不问,仿佛置身于世外。居民的生活物资全靠自救,没有任何组织出面管理,社区一片混乱,经常出现一窝蜂的下楼去取菜,而且出现物资分不清白,居民扎堆等待等危险情况,这样对于疫情防控肯定不利。

湖北通城骂老公的方言(从武汉嫂子的汉骂说起汉骂与汉话)(5)

几个小区的居民,几百来号人,混在一个所谓的网购群里下单,有的居民下单后等了好几天都没有见到商家的呼叫,也没人给个回复。社区的人员坐在门卫卡口玩手机还觉得自己挺认真负责。

前段时间说挨家挨户、地毯式排查,只听见声音却看不到人员上门,十多天过去了,倒是有人来了,一开门恨不得隔层楼跟我们说话,不痛不痒问了几句,连体温没给测量就走了,就不怕万一有人谎报?这难道不算给疫情防控增添隐患吗?请问这样的排查有什么用?

被武汉嫂子“汉骂”不作为后,社区工作人员把全部精力都放在防控疫情上面,已在努力改进工作方式。但愿汉骂不在出现,但愿各级领导干部改变工作作风,全心全意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

[附]一些武汉常用的汉骂词语

1.个板马的(语气词,表明一种态度)

2.个婊子养的(一种语气词,无辱骂之意)

3.你莫跟劳资“翻”。(你不要惹我。)

4.劳资“呼”你两哈的。(要打人了,而绝不是叫人。)

5.你不识“吓”是吧?(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吧?吓读核)

6.你要“么样”?(你是不是想打一架?)

7.苕头日脑(呆头呆脑的)

8.你不服周?(不服气)

9.弯管子(很蹩脚,极不正宗)

10.心里冇得哈数(心里没有数)

11.搞么斯唦(搞么名堂唦;你想干什么)

12.搞不清白(搞不清楚)

13.裹筋(纠缠不清或理不顺。如“裹不清白”、“这题目蛮裹人”)

14.敲死(作死)

15.翘胯子(死了)

16.不中神(不行了、不中)

17.鬼款/瞎款(胡说、乱讲)

18.翻翘(不服气)

19.蛮砸实(很厉害)

20.掉得大(出丑了、吃亏了)

21.掉底子(丢人)

22.抖狠(逞强好胜)

23.蛮扎得(喜欢乱嚷嚷)

24.岔巴子(多管闲事)

25.闹眼子(一种是不诚信、欺骗;另一种是胡闹、瞎闹)

26.爹爹 (爷爷)

27.婆婆(奶奶)

28.老头 (爸爸)

29.姆妈 (老娘,妈妈,"木"带鼻音)

30.拐子 (哥哥)

31.侨子(朋友)

32.舅辫子(妻子的弟弟)

33.老亲爷 (=岳父大人)

35.老亲娘 (岳母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