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博

在临床基础研究课题设计思路的讲座中,最后有张PPT是“课题自查要素表”。列出了5个要素点。

科研课题的基本流程(一个好的科研课题需要具备哪些要素)(1)

这个总结是从经典科研角度提炼的,那么是否还有其他的要素呢。

今天跟大家分享四点。

一、科学问题的先进性

前面自查表中描述是领域内关注点,这里再提更高的要求,所研究的科学问题需要是领域内最前沿的。

举例而言:

比如肿瘤领域,肿瘤免疫治疗现在非常火,那么肿瘤免疫治疗的靶点除了已知的哪几个,还有其他的吗?免疫治疗过程出现的副作用可以有什么措施?等等。

比如最新的肿瘤药物靶向KRASG12C的药物,临床出现耐药的原因是什么?(可以参考前面的文章“NEJM里程碑:KRAS G12C获得性耐药突变图谱出炉)。这个方向上,怎么找课题。目前很多医院都有新药临床实验的科室或项目,新药开展临床实验的时候,收集一下样品,根据病人临床表现来分组,寻找耐药敏感原因,或者副作用产生的原因。如果这个疾病或药物是很重要的,往往是NEJM的菜。因为,解决临床问题。

比如肥胖领域,以往认为脂肪巨噬细胞是通过炎症来调控脂肪细胞,但最新的研究发现,脂肪巨噬细胞有不依赖炎症的路径来调控脂肪细胞,提出了新的路径。(可以参考最新的science文章“Diet-regulated production ofPDGFcc by macrophages controls energy storage“)。

不同领域,每个领域的先进性科学问题都不一样。我们怎么来找呢?

路径:

1、跟领域内专家请教

找所研究领域的TOP专家交流学习,请教。这个就是前20年,清华北大复旦等高校毕业生,出国深造一定要找好导师的原因。因为,这些专家仅仅提供一个科学问题,就值得我们努力跟随。

但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寻找跟TOP专家交流的机会,是非常少的。

2、TOP文献

看领域内的TOP文献,看看同行近两年都在研究什么问题。

不过,发表的文章其实都是滞后的。而且文章里基本上都是成功的数据。所以,我们想做一个10分以上水平的课题,查看CNS是可以的。但如果想做一个CNS级别的课题,只看CNS是不够的。

Anyway,多看领域内的TOP杂志文献,多虚心与人交流,努力做好10分以上的课题,作为下一个更高阶段的起步。

二、所获资源的稀缺性

这里的资源指临床病人样品、研究所需要的技术平台等等。

比如,研究HIV的感染性,您是否可以拿到临床病人的样品。您是否有实验猴子的资源等等。

这里,在所研究科学问题领域,别人很难获得的内容,就是资源的稀缺性。

不过,这一点,对于大部分研究人员,很难拿到。

三、技术平台的新颖性

PCR算吗?如果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算。现在不算。

NGS算吗?如果是在本世纪初,算。现在不算。

蛋白组算吗,修饰蛋白组算吗?

其实,技术平台的新颖性是有时效性的。

目前季博能想到的,就是单细胞测序技术,不过,已经不是最新的了。但是,如果在您的研究领域中还没有人用过,那赶紧的。

还有空间转录组技术,这个是单细胞测序后面出来的,因为单细胞测序只能知道某群或某几群特殊细胞参与科学问题,但这些细胞在组织的什么地方?是怎么分布的?并不知道。空间转录组回答分布的问题。

还是那句话,不同领域,情况不一样。但不管如何,多关注新技术的研发,一旦出现,如果自己课题组也有能力hold住,赶紧上。

四、实验论证的严谨性

这一点,其实就是经典科研的要求。顶刊CNS中,cell与nature、science之间的区别。也是讲座中最核心机制部分的内容。季博做课题指导,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这个点上。

看TOP文献,除了解目前领域内大家关注的科学问题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高手是怎么论证的。而如何论证的,不同领域间是可以学习的。比如翻译的调控,可以通过m6A修饰,不管什么领域,都是可以用上的。

可能很多人会问,怎么把创新性给丢了。创新性是科研的灵魂,是必须项,也是大家都很清楚的内容。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在创新性的基础上,再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四点,只是到今天为止,经验的总结。或许后面会进行修改。但对于我们现在做课题设计时,季博建议需要思考这些点。第一和第四是我们一定要做到的,只要肯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做到。第二和第三需要看情况,不是每个课题组付出努力就可以做到的。

供您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