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改编成的电视剧,我从来都不会用史料来吹毛求疵地要求它必须达到贴合,因为,无论如何考证,站在今人的角度去回顾过往,总是会不自觉地掺杂进自己的主观想法,当然,除了那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实物。

所以,这类电视剧对于历史的解读,只要不是太离谱的,都是可以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的。而那些即便早已被所谓史学家扣上反面脸谱的历史人物,其实,判别的时候真的没有标准的是非善恶的尺子。

因此,从不同角度解读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也就不能抱着较真的心态,而是应该带着审视的态度。

这是一部当年赚足观众眼泪的剧(抛开戏外诸多丑闻)(1)

就我而言,近些年看过最为满意,甚至隔三差五还会重新翻看的,莫过于《大军师司马懿》系列作品。虽然,戏外因为主演缘故丑闻不断,还摊上官司,但却不能否认这部电视剧本身的优秀。

当然,有很多人会拿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来对于剧中司马懿或是曹操的种种行为进行批判。但我想说的是,《三国演义》本身也是一本小说,既然是小说,那就夹杂着真假难辨的故事在其中。所以,如果真的要较真大可不必,也不用非得再搬出陈寿的《三国志》来考证。

后人的解读终究无法完全还原历史,那索性就添加一些后人的看法在电视剧中,既是靠拢历史事件,也是贴近现代思考,最后总是能从中升华出历史和现代融合的价值理念,也算是为历史剧这类型作品做出探索。

这是一部当年赚足观众眼泪的剧(抛开戏外诸多丑闻)(2)

《大军师司马懿》可能无法媲美它的前辈们,比如《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等等的历史剧,但是,却也在承前的基础上,做到了启后的示范,成了开辟新型历史剧新思路的吃螃蟹人。

而且,这部电视剧无论从制作水平还是演员演技,甚至服装道具上,都可以算得上是近年来最优秀的国产历史剧。

当然,它的优秀还在于创新,在于探索,它将那些刻板化的历史人物填充进了普通人的性格,而且在叙事过程中,更加能够看到烟火气息,从而采用平视的视角,凸显每个人物具有的不同性格。

这是一部当年赚足观众眼泪的剧(抛开戏外诸多丑闻)(3)

最明显的,就是第一部中杨修的恃才傲物和司马懿的锋芒收敛,他们台前的对垒,无非就是凸显王侯将相家的地位之争,所以,故事的重点是他们背后的两股势力曹丕和曹植。

当然,处在这部电视剧金字塔顶端的是曹操是掌控全局的,他也是剧中最突出的角色。于和伟饰演的曹操是整部剧中最抢眼的,在人物性格的处理上,保留了乱世枭雄的霸气,却也添加进去很多迟暮老人矛盾的心理,比如在曹植和曹丕之间选择的矛盾,尤其是在汉臣还是汉贼这个问题上的矛盾,恐怕缠绕了曹操一生。

记忆犹新的就是那段高台上的独白,应该算是创作者站在今人角度借助曹操的口来作出他一生的总结。此刻,烈士暮年,虽有壮心却拗不过天命,功过是非已然都在笑谈之中,后人骂他也好,称赞他也好,那都无关紧要了。

这是一部当年赚足观众眼泪的剧(抛开戏外诸多丑闻)(4)

历史必须有它的厚重感,但不代表历史人物只能单一刻板,甚至脱离凡尘。于是,在这部电视剧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复杂的人际关系,比如,曹操与两个儿子之间的关系,曹丕和曹植之间的关系,司马懿和曹操之间的关系,司马懿和曹丕之间的关系,司马懿和杨修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的展示,让所有人物都具有了立体化的形象,摆脱扁平,突出性格,尤其是不同环境中表现出的不同态度。

这是一部当年赚足观众眼泪的剧(抛开戏外诸多丑闻)(5)

《大军师司马懿》分成了两部,一部是《军师联盟》,一部是《虎啸龙吟》,前者在于内部的朝堂争斗,后者在于外部战场厮杀,当然,战场和朝堂在两部剧中是互为补充的,我这里说的只是两部剧各自的侧重点。

在《军师联盟》中,主要的看点有三个,前期司马懿和杨修的明争暗斗,中期司马懿和曹操的生死博弈,后期司马懿和曹丕的患难相处,而《虎啸龙吟》中,主要的看点有两个,前期司马懿和诸葛亮的相爱相杀,后期司马懿和曹叡的明争暗斗。

这是一部当年赚足观众眼泪的剧(抛开戏外诸多丑闻)(6)

《大军师司马懿》试图站在历史的基础上,利用今人的眼光去解读出新的历史文化,以此来符合当下人的历史价值观,所以,才会有曹操对于自己一生的总结,才会有对于空城计利用虚幻代替真实的解读。

我们首先不去考证它的真假,单凭它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解构和重组,而且,观众看了之后总能品砸出其中的韵味来,就足以说明,这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这是一部当年赚足观众眼泪的剧(抛开戏外诸多丑闻)(7)

我之前说过《走向共和》,也说过《雍正王朝》,那么,这两部电视剧也符合史实吗?并非如此,尤其是《走向共和》中的李鸿章,电视剧和我们课本中所描述的大相径庭,可是,李鸿章究竟是什么样的人?难道真的可以概括全面?

并非如此,历史是什么样的,没有人知道,所以,才需要不断解读,然后,拼凑起丰富的人物形象,不能你说他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因此,如何更好地将历史人物立体化的展示出来,不仅仅需要把他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更需要我们真切地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地依靠所谓的史料。史料固然重要,可史料真的真实吗?谁都不敢打包票。

这是一部当年赚足观众眼泪的剧(抛开戏外诸多丑闻)(8)

《大军师司马懿》有历史的脉络,也尊重历史的考证,但却出其不意的用了今人的解读,将司马懿这个阴谋家的成长史一一呈现出来,而在构建他复杂的人际关系网时,没有模糊任何一种关系,而是把每一种关系都做了细化,尤其是突出了处在关系网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不是说司马懿是主角,就要忽视其他配角的处理,所以,我们在第一部中能够记住杨修这个人物,在第二部中能够记住曹爽这个人物。

这是一部当年赚足观众眼泪的剧(抛开戏外诸多丑闻)(9)

至此,这个系列作品登上了国产电视剧佳作行列,它在向十多年前的那些前辈历史剧看齐,它也在为后辈历史剧铺路。

无论从叙事格局还是拍摄态度,这部耗时最长耗资最多的电视剧,势必在多年后会被人重新提起,只是,我希望那时候是用比较的方式被人提起,而不是追忆,毕竟,有比较才能有突破,而如果只是追忆,那就说明,还没有哪部古装历史剧能够做出改变。

这是一部当年赚足观众眼泪的剧(抛开戏外诸多丑闻)(10)

突然想起《军师联盟》第一集中司马懿说过的一句话来

“我辈治学,就是要从残章断简中重塑文明,上合圣贤之精神,下利国民之策略,决不是断章摘句,相互争斗。这篇文章上可规劝君王,下可教导庶民,就应当流传于后世。研究注疏,怎么能说是无用之功呢?学识之对错不仅仅在乎于文字,更关乎于态度。”

虽然谈论的是学问,大概这也表达了创作者们对于我们历史剧的看法,但愿能够有后起之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