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就已正式提出“三民主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即1924年1月27日),孙中山在广州亲自开辟了一个系统讲述三民主义的讲座会后的3、4月和8月间,孙中山几乎每个星期的休息日都要从珠江南岸的大元帅府出发,前往珠江北岸的广州文明路广东高师礼堂演讲三民主义,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孙中山生平简介以及贡献 民国人物轶事孙中山演讲三民主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孙中山生平简介以及贡献 民国人物轶事孙中山演讲三民主义
早在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就已正式提出“三民主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即1924年1月27日),孙中山在广州亲自开辟了一个系统讲述三民主义的讲座。会后的3、4月和8月间,孙中山几乎每个星期的休息日都要从珠江南岸的大元帅府出发,前往珠江北岸的广州文明路广东高师礼堂演讲三民主义。
在演讲三民主义过程,一件关于孙中山“节俭闹革命”的故事,在革命同志间很快传开了。事情是这样的:刚开始时,孙中山与随从10多人先由大元帅府出门到江边,乘轮船过江后改租汽车前往高师,因为人员较多,每次要租三部汽车才能成行。不久,孙中山觉得这样耗费有点高了。一天,他对副官说:“你去把庶务干事找来见我。”庶务干事见孙中山后问:“先生有事找我?”孙中山笑着点了点头说:“我想了解一下每次去高师演讲要付多少车费?”庶务干事回答说:“每次往返租三部车,共计要15元钱。”孙中山说:“往返路程总计不过5华里左右,要用去车费15元,太浪费了!以后过河后不必租车了,我们可以步行往返!”此后,孙中山每次去高师演讲,过江后即偕卫士、秘书和副官等人,从码头步行前往文明路。
孙中山演讲三民主义,原定民族、民权、民生每个主义均为6讲,共18讲,但从1924年1月27日至8月24日一共只作了16讲,8月24日以后,因为应对广州商团叛乱及准备北伐而中止,民生主义部分没有讲完。每次演讲时,由秘书黄昌谷负责记录,由国民党元老、时任高师校长的邹鲁负责读校,最后由孙中山本人修改审定记录稿。孙中山对于演讲稿的读校工作十分重视,每篇演讲稿一般都经过3次修订才定稿,然后,才交给负责宣传事务的戴季陶拿去出版发行,作为对党员和民众“宣传之课本”。很显然,孙中山想通过系统地讲演三民主义,使得国民党员正确理解他的学说和思想,以此去从事革命实践,当然也与澄清社会上一些人对他联俄联共政策、建立国共合作的误解有关。
孙中山演讲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如下:1.民族主义。孙中山指出中华民族面对沉重的危机,因此要实现国家独立,必须联合苏俄,反对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孙中山认为,救中国危亡的根本方式,在自己先有团体。2.民权主义。孙中山强调五权分立和直接民权,否定由少数地主、资本家阶级把持政治,提倡“全民政治”。孙中山说,我们“发起革命的时候便主张民权,决心建立一个共和国。共和国国家成立以后,是用谁来做起皇帝呢?是用人民来做皇帝,用四万万人来做皇帝”。3.民生主义。孙中山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原则。这个原则发展了他早期的“平均地权”思想,把生产资料同劳动者直接结合起来,所以“耕者有其田”政策,不仅满足了广大农民的物质利益,也将激发农民支持革命的热情。孙中山在讲述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关系时,他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它们之间并无矛盾,这表明他对科学社会主义有许多误解之处。
作为伟大民主革命家的孙中山,在三民主义演讲中,他是把政治问题摆在首位的,在处理政治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时,他也没有重政治轻经济的偏向。然而,由于他的民生史观影响,他以人类求生存的欲望、意志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离开社会生产方式去谈历史发展的动力,以“互助”代替阶级斗争,从而否定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动力的观点,这是他的不足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