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顺治皇帝
顺治皇帝是清朝立国后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满清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他六岁登基,在位一十八年,年仅二十四岁便命丧黄泉。
中国历史上,寿数极短的皇帝并不少见,比他还短命的也大有人在,但是这种短命皇帝大都出现在皇朝末期,像顺治皇帝这样处于皇朝兴盛时期仍年不足而立的,却是极为罕见。
也正是因为这种反常的表现,顺治皇帝之死,成为了清史上排得上号的“热点话题”。那么,为何顺治皇帝只活了24岁?看看他的生活状态,只能说能活24岁已属奇迹。
阴暗的童年1643年,大清王朝的建立者皇太极在清宁宫无疾而终,礼亲王代善及诸王文武群臣定议,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嗣皇帝,以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辅政。
也正是这一年,顺治皇帝开始了自己长达7年的傀儡生活,直到1650年,多尔衮意外去世,顺治皇帝才从这位“皇父摄政王”的阴影下提前走出来。
关于这位“皇父摄政王”到底给顺治皇帝的童年生活蒙上了什么样的阴影,史书里所记载的,比如:将顺治皇帝才能动用的印玺收为己有;享受顺治皇帝才能享受的仪仗;代替顺治皇帝颁布法令。
更甚至,多尔衮还严重违反礼制,追封自己的生母太祖妃乌喇纳拉氏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祔享太庙……
野史中所透露的,比如电视剧《孝庄秘史》中,顺治皇帝的生母孝庄文太后,为了保住自己儿子的身家性命而委身多尔衮。
考虑到多尔衮和孝庄文太后的姻亲纠葛,以及满族人的传统婚俗,想来这件事情也不是空穴来风,毕竟无风不起浪。可以说,多尔衮这位“皇父摄政王”对自己的侄子皇帝很不客气。
按照中国历史上权臣们的“惯性”,凡是扶持傀儡皇帝的人最终总是忍不住自己当皇帝,多尔衮想要“取而代之”的野心不仅表露无疑,而且还丝毫不加掩饰。
一个六岁的孩子(福临),从懵懂无知到通晓人事,整个生活在一个随时可能会被毒杀的环境中,他内心的惊惧程度可想而知。
谈到了这里我们可以大胆假设一下,假如多尔衮不是“突然暴毙”,顺治皇帝能不能活到“亲政”,几乎根本不是一个问题。总的来说,阴暗的童年为顺治皇帝的“短命”埋下了伏笔。
纵情任性的小皇帝尝过大悲后,难免沉迷于大喜,意外“送走”多尔衮的顺治皇帝,在掌权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追封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以此来稳住多尔衮的同党。
等到皇权稍微稳固,很快他又顺着朝臣的“弹劾”,正式宣布多尔衮的十四条罪状,追夺一切封典,甚至于毁墓掘尸。
疯狂发泄完内心积压的抑郁不平后,年纪轻轻而又无拘无束的顺治皇帝,便犯了一个几乎所有皇帝都会犯的错误——纵情任性。
一方面,他在处理朝政时常常任性而为、无所拘束,不肯接纳朝臣的建议,独断专行。
比如纵容太监干政,顺治十五年,内监吴良辅等人作弊纳贿,罪状显著。可福临却说:“若俱按迹穷究,犯罪株连者甚多。姑从宽一概免究......”
另一方面,顺治皇帝开始沉迷于女色,当然这也可能是为了皇位传承的需要。不管目的如何,反正顺治皇帝的后宫很快便充盈了起来,他在八年的亲政生涯中,宠幸了几十个妃子,生了十多个子女。
顺治皇帝的大儿子爱新觉罗·牛钮出生于1651年,换句话来说,顺治皇帝极有可能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已经进行房事了。
十二三岁,现在上小学四五年级的年龄,身体尚未发育完全,便开始纵情于女色,如此一来,寿数大减也在情理之中。
痛失所爱、伤心欲绝时间来到《汤若望传》中有记载:顺治皇帝喜欢上了他人的妻子,随后这个妻子的丈夫还被顺治帝打了,被打的男子不久后“怨愤致死”。
而后,顺治帝将这位未亡的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并生下了一个孩子。只是,在公元1660年左右,这个孩子突然去世了,而其母因伤心欲绝,不久亦薨逝。
这个女子便是顺治皇帝最喜爱的妃子董鄂妃,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极为哀痛,史书记载:“辍朝五日,以宫女多人殉葬,丧礼逾制......”
不管是史书记载,还是野史杂谈,我们基本可以确定,顺治皇帝对于董鄂妃有着超乎于一般的爱恋。为了所爱之人,他可以逾越礼制将董鄂妃的儿子立为太子,甚至在董鄂妃死后,给予她超越规格的葬礼乃至于追封为皇后。
仔细阅读史料,我们还可以发现,同年9月(1660)顺治皇帝在火化心爱的董鄂妃后,先是参观了明皇陵,随后在10月时,便做出了削发为僧的决定。
虽然在大觉禅师玉林通琇的劝阻下未能成行,但是是什么让一位皇帝愿意抛弃人世间最尊贵的地位,去常伴青灯古佛,这就很值得玩味。
换句话说,他对生的留恋已经随着董鄂妃的离开,变得极为淡薄了。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顺治皇帝此时的心境,应当便是如此。
顺治皇帝的生死成谜《鹿鼎记》是金庸先生的一部小说,其中也有对顺治皇帝的“安排”,金庸写道顺治皇帝在董鄂妃死后便出家为僧了,虽然这是小说家之言,却也是顺治皇帝生死成谜的一个反映。
在野史的记载中,除却人世牵挂的顺治皇帝出家为僧,皈依了自己的信仰。此种说法,在民间极有市场。而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史书对顺治皇帝的逝世记载得过于含混。
《清史稿》对顺治皇帝的病史记载极为简洁:“上不豫”,只有“上不豫”三个字,连是什么病症都没说。
而在故宫博物院的“顺治皇帝大事年表”中,则记载“初二日,顺治帝患痘,病危......初七日,逝于养心殿”。也就是说,从患病到去世,仅仅只有五六天的功夫。
虽然说是所谓的“天花”,但是即便是“天花”,疾病进展也未免过于迅速,其“真实性”也着实让人产生怀疑。
而在福建南安石井发现的《延平王起义实录》,它则记载顺治帝亲征郑成功,在高崎之战中中炮身亡,清将达素畏罪自杀,清廷对此秘而不宣。
也就是说,顺治皇帝24岁后究竟归宿如何,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统史料记载,顺治皇帝死后,自己列举了14条“罪状”,主要内容是:习汉俗,重用汉官超过满人;未能对皇太后尽孝心、不能听言纳谏......
当然,这些显然都不是顺治皇帝的本意,而篡改诏书的人也就是欺负顺治皇帝不能反驳。由此不难看出,这位年仅24岁的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生前未必多么荣宠,而死后确乎有些凄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