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一字之法贵在结构,结构有道则字无不佳。”也就是说,汉字书写,尤其是楷体字书写,只要能把握好字的间架结构,写出来的字就没有不好看的。
然而,通过裸字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就象要知道物体的重量需要借助于秤去称,要想知道物体的长度需要借助于尺子去量一样,要想了解汉字结体的奥秘,也需要借助外物去测定。
一、关于字的间架结构
清末书法家黄自元在其《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开篇语曰“古人论间架以有画之字为式,论结构以无中画之字为式。兹比而合之,不复区别。”
所谓字的间架结构,实际上分间架和结构两层含义。
间架指的是组成字偏旁的笔画排列组合的规律,具体包括笔画的长短、角度、形态和摆放位置。间架二字的间是指偏旁的长宽大小,架是指笔画排列组合的方式方法。
结构则指偏旁的摆放方式。包括偏旁摆放方位、高低、远近。如两个偏旁左右摆放时,就把这个字叫左右结构型字。三个偏旁左中右摆放时,这个字就叫左中右结构型字。于是有了左右、左中右、上下、上中下、包围、半包围结构型字。当一个字只有一个偏旁存在时,就把这个字叫独体结构型字。
所以,对于独体字而言只存在间架问题,而不存在结构问题;对于由两个及其以上的偏旁组成的合体字而言,既有间架问题,又有结构问题。
由此理解黄自元的话,那意思就是说:古代,论字的间架是以由笔画连接而成的独体字为模式,论字的结构则以偏旁之间不存在笔画连接的合体字为模式。因为合体字既讲间架又讲结构,所以合在一起叫间架结构。
由于现代规范楷体字是在前人规范书写的基础上又经过现代电脑科技加工制作而成,并且在设计中大量运用了黄金分割原理,使字显得更加工整、美观、漂亮,并具有左收右放、上密下疏、中紧外松及外端笔画共圆、有结体主体菱形九宫区等结体规律和书写特点,有些笔画形体及位置的安排仅从裸字中未必能做出较准确的判断,因而对自己的书写会造成一定的困难。
二、要想把字练写规范,就得了解字的间架结构规律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通过裸字观察笔画间的位置关系来判断字的结构特点和写法,这种观察并不准确,也无法在田字格、米字格中保证把笔画写到位。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怠。”要想写好字,就得先清楚地了解汉字的构形特点和规律。知道笔画该怎么写、写成啥样和写到什么位置。今利用我国首款汉字间架结构全息测定图,不但能对字的间架结构进行测定分析,还能从中获得许多汉字构形奥秘,从而对在田字格、米字格中练写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可从中感受到田米字格中练字之难具体表现在何处。
三、通用规范字间架结构解析
设定在一方格内所写字的面积,仅占整个方格面积的50%,并用华文楷体同一字号的字作示范。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字的结构形态不同,虽然字为同一字号,但在实际占位面积上会有一些区别。先把字放进汉字间架结构全息测定图中进行结构特点分析,然后在标塑格、田字格、米字格中分别进行展示。以便为书写提供相应先知信息。每次选用10个字进行结构解析,分期进行。
“一”字只有一横画,是汉字中最简单的字。由于受到汉字上密下疏构形的影响,其位置并不在中竖线上,而要写在体现上密下疏的疏密关系的结构横线上。其长度关于中竖线左右对称,以体现其居中状态。其形态倾斜度较小,左仰右按,斜中求正。
“乙”字也只有一画,但这一画是由横、折、弯钩共同组成的,这一笔复合性笔画塑造了字的形体,写起来并不简单。
其横可视为通常9度倾斜的短横,折则从中竖线与结体主体区上边线交点稍过一点起向左下方45度方向倾斜。由折变弯钩的的极点则与横的起笔上下相对,弯钩的底部有平坦段,两端上弯则有对称似的弯,底部看起来就如有人说的“象家里的平底锅那样”,以使字有稳定感。
其整体造型:头小身子大,就象水面一只抬头漂浮的一只鸭。
“二”字由上短下长两横画组成。上横画过结构中心上焦点,下横过中宫下边线与主体区左边线交点,两横关于几何中心竖线左右对称。
“十”字一长横一悬针竖,左右关于几何中心竖线对称,横画将竖画分成了上下接近成黄金分割比关系,而使字显得上密而下疏。因此,“十”字既有轴对称之美,又有黄金分割之美。
“丁”字上横经过结体主体区上边线,两端与圆相接,竖钩在中竖线上,稍过结体主体区下边线,钩向左上方45度方向。
“厂”字,横画过结体主体区上边线,左起中宫左边线与主体上边线交点,右止于结体主体右上角与圆相接;竖撇画先竖后撇,自然过度,撇不过对角线,与对角线擦肩而过;横尾撇尾几近同一条对角线上。
“七”字由一斜长横和一竖弯钩构成。斜起中横线下,落于结构横线之上,倾斜度较大,竖弯钩画竖起结构中心竖线,而非中竖线。先竖后变平底锅式弯钩,以使字有平稳感,向上竖直钩出。
“卜”字由一垂露竖和一长点构成。竖起结构中心竖线,长度与上下限横画引导线相接,长点画起于中宫上边线下,落于几何中心线上,倾斜角度小于45度。
“八”字由一撇一捺构成。撇短捺长,撇高捺低。撇为短斜撇,捺画先直后平。其具体形态和位置,请直观观察分析。
“人”字同样一撇一捺,撇长捺长,撇高捺低。撇为斜撇,中竖线与结体主体区上边线交点起笔,撇向远离对角线之上;捺画则先直斜并向对角线靠近,至尾变平势,深入结体主体区太阴部位而转平势。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