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用典慈母手中线)(1)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摘自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2015年2月17日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解释】

《游子吟》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儿行千里母担忧”。子女年纪再大、事业再成功,在母亲的心里也只是一个小孩子。母亲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孩子保重自己,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孩子,启迪他们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母亲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母亲也影响是一个家庭的家风。

母慈儿孝顺,是一种美好的家风。“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它在培养亲情、稳定社会、处理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春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特别引用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是要借此呼唤国人要重视家庭建设,培养和传承好家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