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施培琦/图、视频

面对疫情,热血可以融化恐惧。面对他人,真诚总会得到回报。两年多的时间里,身为医务工作者的徐欧阳总共参与了15轮隔离点工作,累计工作时间达3500多个小时。同时,他是全欣公益服务中心团支部书记,缘梦之家志愿者服务社敬老项目负责人。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徐欧阳已经走过8年的历程。

2022年,他入选团市委“新时代上海闪光青年”选树宣传活动名单。超过三千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是他书写的“闪光传奇”。

“为什么要做志愿者?”

“我是用助学金上学的。正因为如此,我知道温暖与善意有多大的力量。现在,我想用有限的时间去做些终身难忘的事情。”

当代优秀青年四大皆空(新时代上海闪光青年)(1)

15轮隔离点工作

属于自己的战“疫”经历

徐欧阳总是带着一本厚厚的备忘录,上面每个日期下密密麻麻写着待办事项——这是他从小养成的习惯。在同事眼里,他就像内置了小马达,永远不断电,为工作而时刻高速旋转。

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总共参与了15轮隔离点工作,累计工作时间达3500多个小时。2020年3月27日,他主动请缨成为第一批医疗工作人员入驻入境隔离酒店。只有72小时的筹备时间,摸着石头过河,面对艰难险阻,他和同事们迎难而上。

“很辛苦,也很欣慰。”他这样总结自己的战“疫”经历。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对从新加坡回来的老夫妻,因不符合同住条件,僵持一夜不肯办理入住。在徐欧阳的陪伴和劝解下,老夫妻这才同意分开房间隔离。14天的隔离时间,徐欧阳为他们忙前忙后:教他们怎么使用手机连接WIFI、怎么下载微信、帮忙与其新加坡的女儿传话……老夫妻离开后,特意给他写了一封满满三页的感谢信。信的最后写到:作为中国公民而深感自豪与骄傲。疫情期间,从新加坡回国,入住隔离点获得徐医生以及所有医务人员如亲人般的照顾!”

“这三页信,老人家反反复复地写了很多遍。虽然信在污染区没有带出来,但我拍了照片,一直留在我的手机里。”徐欧阳感慨地说。

2022年,他积极参与各类防疫工作。1月在入境隔离点工作;2月参与方舱实验室应急核酸检测;3月,上海本土疫情严峻,我也积极投身于中心应急核酸采样队伍,为“大上海保卫战”贡献了一份绵薄之力;4月底至5月共22天参与新隔离点医疗支援;6月、8-10月在单位参与忙碌的门诊检验和体检工作;7月,他回到最初的隔离点,恰巧又一波本土疫情袭来,在高达四十多度的高温天奋战了21天,创下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数字,单日最高收住113位入境住客,单日核酸采样最高纪录鼻咽130余人次、环境采样117份。脱下防护服,衣服在滴水,皮肤起皱泛白。11月初至12月初,他又顺利完成28天的入境隔离点医疗支援,最高单日收住126人次,每日核酸采样鼻咽与环境加起来多达两百多管。他和同事们相互扶持,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挑战一个又一个极限。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刻骨铭心的战“疫”经历。

当代优秀青年四大皆空(新时代上海闪光青年)(2)

33篇口述人生

记录有血有肉的英雄故事

徐欧阳每天忙着核酸采样、核酸检测,有时变身“大白”去上海南站、入境隔离点做医疗保障,一做就是十多个小时,但他只要一有空,就扑在“口述人生”项目上,前后参与33个老党员的采访。

2020年,他接到团市委、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100位老党员“口述人生”项目任务,他对接33位亲历国家、社会、城市发展重要时刻、重大事件、重点项目的老党员,如“双百人物杨怀远”“雷锋同志生前连长虞仁昌”“抗美援朝老战士刘石安”等。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虞仁昌老人。“虞老是雷锋生前所在连的连长,当年是他亲自把雷锋从新兵连接回连队,后又任命雷锋为班长的。”几十年来,雷锋精神始终与时俱进,熠熠生辉,老先生作为宣传员功不可没。徐欧阳这些年来也经常带着大学生青年来听虞老讲雷锋的故事。

历时4个月,他组织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和上海杉达学院等五所大学一百多位学生走访老党员,深入学习党员前辈身上的红色精神,记录“四史”相关红色故事,传播好上海这座光荣之城的红色文化,传承好宝贵的红色基因。

经过他逐字逐句地校对后,撰写的材料和拍摄的影像已陆续在“上海青年志愿者”公众号上发布,《感悟百年路 奋进新时代》上海青年志愿者与百位老党员结对学党史成果汇编也于2021年9月出版,以此来献礼2021年党的百年华诞。

此外,徐欧阳每月定期开展敬老活动,组织高校大学生前往敬老院陪伴老人制作手工,他策划的diy内容丰富多彩,如押花扇、多肉微景观、香薰蜡片、中草药防蚊虫香囊和马赛克杯垫等,陪伴老人们度过精彩而难忘的闲暇时光,并为老人们留下“影像珍藏”。

当代优秀青年四大皆空(新时代上海闪光青年)(3)

三年来担任红色司仪

守护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脱下防护服,穿上一大志愿者服装,在徐欧阳身上,又能看到出中国青年的自信光芒。“在一大纪念馆里,我是一名领誓员。站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每每听见庄严的入党誓言响起,内心充满了激情。”他激动地说道。

2020年,他通过中共一大纪念馆第二次社会招募的层层选拔,成为“党的诞生地”志愿者团队中的一员,现已经服务了两年半。从普通志愿者到组长,他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在校期间他就积极加入党组织,在基层单位工作的他也连年荣获“党员先锋岗”,他从不忘记初心,愿尽自己的力量为人民服务。

2021年6月底,中共一大纪念馆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呈现给大众,作为优秀青年志愿者的他也踊跃投身于馆内的志愿服务,当年7个月,他基本每周一次到岗服务,组织团队集体宣誓,引导馆内秩序,并帮助团队处理排班,补贴发放等诸多事务。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志愿服务中,他热情细致,守护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并荣获2021年度、2022年度中共一大纪念馆“优秀志愿者”称号。

“担任红色司仪让我坚定了信仰,聆听大家庄严的誓言让我汲取了力量。”在志愿服务中获得自我体验和自我成长,这是这位“95后”青年的闪光人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