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本家荣德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

1951年,工商界代表荣毅仁在发言

荣智健8岁那年,他的父亲荣毅仁以及整个家族的事业,和初生的新中国一样同处在历史的路口,面临着新的抉择。

那是1950年的春夏之交,34岁的荣毅仁第一次来到了碧波荡漾的中南海。

在充满喜庆气氛的颐年堂里,荣毅仁应毛主席的邀请,参加了部分党外人士座谈会。

这一天对荣毅仁而言,应该是一生中最为难忘的。

红色资本家荣德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2)

荣毅仁与夫人杨鉴清

毛主席站在门口,亲自迎接他们。

当毛主席握住年轻的荣毅仁的手时,不无诙谐地说道:“荣先生,你是大资本家啊。”

一旁的周恩来则笑着说:“他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少壮派。”

两位领导人的打趣,让荣毅仁更显得毕恭毕敬。

毕竟,荣家的产业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尤其在上海解放前夕,除了他和七十多岁的父亲留下来之外,家族里的其他人连同大量的设备和资金,都已转移到海外了。

而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会如何对待他,荣毅仁并不清楚。

红色资本家荣德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3)

青年时期的荣毅仁

所以,对于毛主席玩笑式的调侃,荣毅仁的内心还是有顾虑的。

不过,毛主席接下来的一番话,让荣毅仁吃下了定心丸。

毛主席鼓励在座的诸位,要多为人民做好事,而且要一贯做好事,惟有如此,人民给予的荣誉和奖励也就越多。

这番话让荣毅仁感到十分宽慰,此前的担心和忐忑也已渐渐消散。

他知道,自己选择留下来的决定是对的。

而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开启,就像34年前,他降生在无锡时,整个家族的事业也面临着转折和起步。

红色资本家荣德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4)

上海圣约翰大学

荣家原是平民之家,但正好赶上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济起步和西方接轨的时代。

到1916年的时候,荣宗敬和荣德生两兄弟,生意已经从江苏无锡一路做到了上海,尤以棉纱和面粉生意最大。

荣毅仁诞生的那年,41岁的荣德生可谓荣归故里。

他怀着富裕起来后兼济社会的心态,在家乡修桥铺路和创办学校,事业如日中天。

红色资本家荣德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5)

毛主席与荣毅仁

彼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进行了两年,欧洲这些原本是列强的国家已经破败不堪,甚至连基本的生活物资都难以为继了。

荣氏兄弟果断抓住了这其中的商机,就如荣德生在日记里所写的那样,“时欧战已起……余认为可放手做纱、粉,必需品也。”

中国的出口业务大增,尤其是面粉和棉纱的出口额最大。

仅仅几年之间,荣氏兄弟就又增设了9家工厂。

从上海到武汉,彼时国内最大的城市,都有荣家的买卖,兄弟二人很快就成为了闻名全国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红色资本家荣德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6)

所以,自出生起,荣毅仁就生长在一个金玉之家。

不过从小时候,父亲就对他们小辈们要求严格,不许他们在外面摆富人的架子。

平民奋斗起家的荣德生深知创业和守财都很难,尤其是后者,由于后代们已经脱离了苦难的环境,在不接地气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家族在接续中的衰败。

家族的生意越做越大,也愈发容易招来是非。

更何况军阀混战,别说一个城市,就连整个国家都在三天两头易主,企业家们的生存环境十分艰难。

红色资本家荣德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7)

青年荣毅仁

荣毅仁十多岁时,国家实现了表面上的统一,按说接下来国家的发展,要靠着全部的实业家们来推动,然而国民政府方面却推行所谓的“统制经济”。

即过度强调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如此一来,企业家们的生存空间就更显得逼仄了。

更为重要的是,国民政府政府肆意处置企业家们的生意和财富,闹得人心惶惶。

荣毅仁11岁的时候,家里的产业被国民政府全部查封了,政府给出的理由是他们家没有购买足额的军费公债。

要不是通过老乡、国民政府元老吴稚晖从中斡旋,荣家或许就横遭不测了。

红色资本家荣德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8)

荣毅仁一家

正是因为处境艰难,荣德生对后辈们的要求和培养就更为上心。

荣毅仁中学毕业后,考入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

每年寒暑假回到家里,父亲就把他派到自家的面粉厂去实习。

父亲的良苦用心,对荣毅仁接下来的成长十分有帮助。

1937年,大学毕业后的荣毅仁,担任了自家一个工厂的经理助理。

年轻人气盛,雄心勃勃的他,准备在未来开设几十家面粉厂,要将荣家的面粉生意打造成大企业。

然而,他的这份构想还未实现,日寇就对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

国家陷入更大的动荡,生意的扩张亦化为了泡影。

红色资本家荣德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9)

1956年全家合影

整个抗战期间,家族的生意虽然损失了35%,但大多数企业的所有权还控制在自家手里。

动荡不安之下,荣毅仁在生意场上也接受着历练。

事业上逐步接手了家族的生意,家庭上,他的儿女们也相继诞生。

荣毅仁先后有四女一男,分别是荣智和、荣智平、荣智元、荣智婉和荣智健。

抗战胜利后,荣毅仁原本以为,家族的生意可以借助国家经济重振的契机愈发增大,然而国民政府统治区的经济却很快濒于崩溃。

尤其在1946年的时候,荣毅仁的父亲更是遭到绑架。

国家的动荡、经济的崩溃,让很多企业家选择出走国外。

红色资本家荣德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0)

公私合营

荣毅仁选择留了下来,他不知道接下来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

但上海解放时发生的一个细节,让他对共产党产生了深深的好感。

那天早上,他开着汽车出门,看到解放军战士就露宿在上海街头,丝毫没有扰民,这让年轻的荣毅仁对未来的新中国,充满了无限期待。

尤其在参加北京的座谈后,抗美援朝期间,荣毅仁更是带领家族慷慨捐助。

接下来,毛主席更是将荣家的企业划为“完全守法户”。

从此,荣毅仁有了“红色资本家”的称号。

红色资本家荣德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1)

荣毅仁同上海工商界座谈

在接下来开始的公私合营期间,荣毅仁更是表现出了一个民族资本家应有的觉悟。

那是1955年,全国范围内的公私合营正在大力推行,很多企业家对于合营的事都有顾虑。

荣毅仁在10月份,进京参加了全国工商联的会议。

在会上,荣毅仁提出毛主席抽时间去上海,看看我们的工厂。

随后在11月全国工商联执委会议上,毛主席对与会的企业家们表示,只要大家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前途联结在一起,那个人的命运和前途都是大有希望的。

社会主义未来事业的发展是广阔的,大家的心要安定下来,不要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红色资本家荣德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2)

荣毅仁

毛主席接着又借用《打渔杀家》里萧桂英的故事,巧妙地向工商业界的“资本家”们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

既然要革命,就要舍得丢坛坛罐罐,民族资产阶级只要改造好了,同样也能融入到工人阶级行列中去。

毛主席的这番话让荣毅仁很受启发,回到上海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始着手推进公私合营的相关事宜。

而且,他还在上海市的人代会上表示,要把企业投资获得的利润购买公债,支援国家建设。

红色资本家荣德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3)

荣毅仁与陈云

对荣毅仁来说,想要在新中国做一名合格的同志和公民,就要与过去的自己的做好剥离,尤其是要放下资本家剥削的本性,努力进行改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在接下来的公私合营推行期间,荣家的企业和生意,逐步实现了国有化。

1956年1月,荣毅仁接到了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打来的电话,说是让他赶快回家,有重要的事情商量。

荣毅仁赶紧从申新纱厂赶回家里,发现陈丕显已经在等候他了。

原来,毛主席已经来了上海,今天就要到申新纱厂去看看。

荣毅仁没想到,去年在北京开会时说的那番话,毛主席记在心里了。

红色资本家荣德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4)

荣毅仁与撒切尔夫人

下午四点多的时候,毛主席在陈毅、罗瑞卿以及汪东兴的陪同下来到了申新纱厂。

毛主席见到荣毅仁,第一件事问的就是公私合营后,厂里的生产情况如何?

荣毅仁告诉毛主席,生产效益比以前要高。

接下来,毛主席并没有休息,而是在荣毅仁的陪同下直接去了车间。

一共17个车间,毛主席接连看了7个,而且从工人的工作情况再到生活,毛主席看得很细。

红色资本家荣德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5)

1993年,荣毅仁在江苏无锡农村

对于主席的关心,荣毅仁是记在心里的。

同年底,全国工商联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期间,毛主席又特意提到了,资本家的改造,要解决的是物质和思想两个问题。

尤其是在思想上,要让他们学习和革新新工作经验。

毛主席又特意拿出荣毅仁举例,说他现在还很年轻,不但能学更多的新经验,未来也可以大有作为。

听着毛主席如此鼓励自己,荣毅仁的内心也是激动不已。

红色资本家荣德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6)

第二年也就是1957年,荣毅仁正式出任上海市副市长兼市工商联副主委。

这是荣家自创业起家以来,第一次有人担任政府公职。

尤其是对荣毅仁来说,他的人生就此发生了新的转变。

1959年,毛主席要邓小平推荐几个党外人士,充实到国务院的部门里。

而在邓小平推荐的人选中,就有荣毅仁。

于是,荣毅仁离开长期生活的上海,正式到北京出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

那时,周恩来生怕荣毅仁刚到北京,住不惯胡同里的四合院,特意关照他,以后可以半年住在北京,半年回上海。

红色资本家荣德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7)

荣毅仁上海故居

对于总理的关照,荣毅仁心里热乎乎的,他说自己来北京工作就是工作,以后会习惯的。

也是在这一年,荣毅仁的儿子荣智健从上海的南洋模范中学毕业,随后他考上了天津大学电子工程系。

相比于两个大姐和两个妹妹,荣智健虽然是荣毅仁的独生子,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家族产业都已实现国有化,父亲更是希望儿子能学得一身本领,并能自食其力。

在随后的十多年时间,荣家和彼时的时代一样,也经历了起伏和波动。

荣毅仁的大女儿荣智和和荣智平都已先后成家,并长期生活在上海,荣毅仁对她们倒是不甚担心。

红色资本家荣德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8)

荣毅仁无锡故居

让他放心不下的,当属三女儿荣智元了。

由于中学时期患上脑炎被误诊,导致其落下了痴呆后遗症。

待到最小的女儿荣智婉到了成家的年龄,荣毅仁的部分心思,又操心到了小女儿的婚事上。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朋友的撮合下,荣智婉被介绍给了马万祺的儿子马有恒。

两个年轻人虽然互有好感,但是长辈们的内心还是十分顾虑的。

红色资本家荣德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9)

老年时期的荣毅仁

马万祺与荣毅仁的背景一样,也属于工商实业界的人。

按说两家算门当户对,但在那个相对敏感的年代,两家的结合,恐怕会招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为此,媒人柯小麟就把这一情况,汇报给了叶剑英和外交部顾问廖承志。

叶剑英表示,既然两个年轻人情投意合,这桩婚事我赞成。

随后,他让廖承志再把情况汇报给周恩来。

周恩来接到廖承志的报告后表示,荣毅仁和马万祺结亲这是一桩好事,自己当然支持。

于是在1973年,两个年轻人在北京正式订婚。

红色资本家荣德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20)

老年时期的荣毅仁和夫人

而此时的荣智健,也刚刚结束了在四川凉山地区长达8年的劳动工作,被调入到北京的电力系统搞研究。

虽然基层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是对荣智健来说,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

荣家的后代们皆已长成,对已过了知天命之年的荣毅仁来说,人生中似乎再没有什么大事了。

不过此时的他还不知道,很快自己又将要“重操旧业”,在商业领域施展拳脚了。

那是1979年的1月份,邓小平特意邀请荣毅仁、胡厥文、胡子昂、古耕虞、周叔弢5位工商业界的代表,探讨接下来搞活经济的相关事宜。

红色资本家荣德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21)

荣毅仁之子荣智健

在座谈期间,邓小平亲自点了荣毅仁的“将”,希望他能够在经济和实业领域,重新发挥自己的特长。

中央的这份信任,给已是花甲之年的荣毅仁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接下来,荣毅仁就开始着手筹办,融海外资金为主业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主要是引进外资、兴办企业。

在其后的几次会议上,邓小平又特意告诉荣毅仁,“排除干扰,放手去做,全权由你负责。”

同年10月,直属国务院领导的中信公司正式成立,荣毅仁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或许连他自己也未曾料到,自己老年之后,还能再次涉足商业和经济建设发展。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信公司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

红色资本家荣德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22)

荣智健长子荣明杰

彼时,借助于改革的浪潮以及在海外荣家的生意,荣毅仁的儿子荣智健也前往香港创业。

并且在1986年的时候,他也加入了中信公司,并出任公司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3年,荣毅仁再次离开商界,出任国家副主席。

这也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由商业界人士出任国家副主席。

5年之后,荣毅仁正式退休,其子荣智健则继续在商界打拼,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带出了一个上市公司中信泰富。

红色资本家荣德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23)

荣智健之女荣明方

退休之后的荣毅仁,则远离大众视野,过起了近乎隐居的生活。

2005年,89岁的荣毅仁辞世。

又过了4年,他的儿子荣智健,因为在投资中酿下的巨额亏空,于2009年4月8日,辞去了中信泰富董事会主席一职。

红色资本家荣德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24)

荣智健次子荣明棣

有人说,荣毅仁的辞世,代表着一个家族企业百年来的正式谢幕。

而满头银发的荣智健,在2009年离开香港金钟中信大厦时,更是代表着商海的沉浮荣辱,其实就在转瞬之间。

红色资本家荣德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25)

荣毅仁之墓

如今,荣家的后人已遍布世界各地。

曾经,他们靠着面粉和棉纱,一步步从无锡走向世界,见证了百年来,中国的兴衰与曲折。

现在,他们将荣氏家族的光芒,散播到世界各地,造福更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