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过格

原文经句:

云谷出功过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且教持准提咒,以期必验。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

内容提要:之前我们学习到,了凡先生接受了云谷禅师“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教诲,了解到改变命运的方法之后,发下了大愿:要改过、要考中举人、要行三千件善事,以报天地祖宗之德。接下来,就涉及到落实层面的问题了。这三千件善行如何计算呢?或许有人认为,这还不简单,只要每天从早到晚拼命做好事,见到每个人都去帮助,三千善行不是很快就能完成吗?实则不然!这三千件善行是有计算方法的。

  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是善行的标准,云谷禅师送给了凡先生的《功过格》就是标准。了凡先生按照《功过格》“逐日登记”,把每天所做的好事和犯下的错事都记录下来,再对照计算“功”和“过”的具体方法做个评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比如,某人在一天中做了20件好事,却犯了25件错事,按照标准,功过相抵,统计下来这一天是有5“过”的。——由此看来,此人当天虽行了20件善事,但过大于功,两相折抵之后,非但没有积累善行,反而还有过。

  以上记录自己功过的方法是对体力和脑力的检测,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我们平时总是太忙碌,刚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转眼之间就忘掉了。通常情况下,人的特点是:总记得自己帮助别人的好事,尽量忘掉自己给别人添的麻烦、犯下的错误、造成的伤害和痛苦;反之,对于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容易忘却,对他人伤害自己的事情却牢牢记住;而有修为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善于记住别人的功劳和恩德,记住自己的过错;看到别人,常升起感恩心,反观自己,常升起忏悔和愧疚心。——对于这一点,我们普通人应该有的心境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德日进,过日少”,日新又新!

  除此之外,了凡先生计算善行的方法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袁先生讲,改过比行善更重要!他发愿要做三千件善行,指的是功过折抵之后积累下的善行,这是非常不易的。我们实践之后往往会震惊地发现,如是一天记录下来,自己经常过大于功,这样日积月累其实是在损耗福报!——由此可见“改过”之重要!

  《了凡四训》中讲了“改过积善”的原则,《功过格》又定义了具体的功过标准,下面我们共同了解和学习一下《功过格》。根据每个事件善恶影响力不同,功过的大小亦不同。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一百过”的事件(做这一件事就相当于犯了一百个过错)都有哪些:

1 “致一人死”,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导致一个人死亡;

2 “赞人溺一子女”,鼓励赞扬别人杀害一条小生命;

3 “失一妇女节”,使一位妇女失去节操;现在社会上一夜情、包二奶的行为,尤其是所谓的PLAY BOY不尊重自己、不尊重女性,过失是非常大的;

4 “绝一人嗣”,使一人断绝后代、后继无人。

与之相对的是“一百功”:

1 “救免一人死”,挽救一人的生命,最典型的是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见义勇为的、抗震救灾的勇士,功德都非常大;

2 “阻人不溺一子女”,坚决劝阻他人因为家境和经济的原因杀害小生命;

3 “完一妇女节”,想方设法成全保全一个妇女的节操;

4 “为人延一嗣”。

今天我们只是简要介绍了“一百功”和“一百过”,在这些性命攸关的事情上功德是非常大的;反之如果犯下过失也是非常大的。建议大家一定要抽时间从头到尾仔细读一读《功过格》,有可能的话每天读一遍,对照自身将会深受启发。

从此,袁坤仪每日详察自己身、口、意各方面的善与恶,事无巨细记录于功过格中,并将自己的号改为“了凡”。如此几十年日日自省,行善积福,果然不断突破命数…… 用“功过格”自省改过的修行方法,与袁了凡先生生活在同一时期的莲池大师(1535-1615,明末四大高僧,净土宗第八祖)更是极为推崇,甚至亲自将原有功过格进行删除订正,增加新的内容,改名为《自知录》。在此书序言中,大师讲述了自己提倡功过格的缘由——“予少时见太微仙君功过格而大悦。旋梓以施。……”自从小时候见到《太微仙君功过格》后,大师便异常喜悦,立即刻板印赠。后来出家,行脚参访,乃至归隐无人深谷,专心禅定,就没有空再这样做了。直至年老,再次见看到此书,心中的喜悦依然相同。于是修订改名后,再次印赠。

为什么如此重视功过格呢?莲池大师认为古人说的“人苦不自知”很有道理,一个人若迷迷糊糊不了解自己行为的前因后果,就会放纵情欲任凭己见,慢慢地沦落成衣冠禽兽而还不自知,这是极其可悲的! 功过格的作用,不仅仅是简单记录,“兹运心举笔,灵台难欺,邪正淑慝,炯乎若明镜之鉴形,不师而严,不友而诤,不赏罚而劝惩,不善龟而趋避,不天堂地狱而升沈。驯而致之,其于道也何有。”而是,在记录自己一天的功过时,举心运笔,是邪是正都不能隐瞒,就好象明镜照身形,这样自然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不必等到亲眼见到天堂或地狱,才懂得如何选择前面的道路。 所以,莲池大师强烈建议,如太微仙君所言,每个人都应该放一份在床前,每天晚上睡觉前,自己检查一天的功过。积日而月,积月而年。或者用功抵过,或者用过抵功,加减消除,这样自然就了知自己的罪福,何必还去算卦看相呢?这就是为何将它改名为《自知录》的原因。

在序言中,莲池大师甚至发出感叹:“人间顾可无是录乎!”——人间难道可以没有这本自知录吗!并且认为,此书若在儒家,就是四端百行;在佛教,就是六度万行;在道教,就是三千功八百行。所以,在序言的最后,莲池大师切切劝诫:唉!世间的人沉湎于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中,耗时费神,从来不感到丝毫厌烦,而偏偏不能在睡前十几分钟,整理思虑,澄清心神,真是迷惑颠倒啊。古人如孔子的弟子曾参一日三省自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言不信乎、传不习乎”,如赵清献公和袁了凡等夜里焚香向天地禀告自己一天的作为,还有龙树菩萨等用黑豆白豆记录自己的善恶。这些都是贤智者所不废弃的。那么每日记录善过又有什么不合适的呢?!

功 过 对 照 表(功)

准100功

1.完一妇女节 2. 为人延一嗣 3. 救免一人死 4.阻人不溺一子女

准50功

1.免堕一胎 2.收养一无倚 3. 葬一无主骸骨 4. 白一人冤 5. 救免一人流离 6. 救免一人军徒重罪 7. 发一言利及百姓 8. 当欲染境守正不染

准30功

1.施一葬地与无土之家 2. 化一非者改行 3.度一受戒弟子 4.完聚一对夫妇 5.收养一无主孤儿 6.成就一人德业

准10功

1.荐引一有德人 2.除人一害3.编篡一切众经法4.以方术治一人重病 5.发至德之言6.有财势可使而不使7.善遣妾婢8.救一有力报人之畜命

准5功

1.劝息一人讼2.传人一保益性命事3.编篡一保益性命经法4.以方术救人一轻疾5.劝止传播人恶6.供养一贤善人7.祈福祉灾许愿不杀生 8.救一无力报人之畜命

准3功

1.受一横不嗔2.任一谤不辨3.受一逆耳言4.免一应责人5.劝养茧渔猎人屠人等改业6.葬一死畜类

准1功

1.赞一人善2.掩一人恶3.劝息一人争4.阻人一非为事5.济人一饥 6.留无归人一宿7.救人一寒8.施药一服9.施行劝济人书文10.诵经一卷11.忏百拜12.送佛号千声13.请善法谕及十人14.兴事利及十人15.拾得遗字一千16.护持僧众一人17.不拒乞人18.接济人畜一时疲顿20.见人有忧善为解慰21.肉食人持斋一日22.见杀不食23.闻杀不食24.为己杀不食25.葬一自死禽类26.放一生27.救一细微湿化之属命28.作功果荐沉魂散钱粟衣帛济人29.饶人债负30.还人遗物31. 不义之财不取32.代人完纳债负33. 让地让产34.劝人出财作种种功德35.不负寄托财物36.疏河掘井、修置三宝寺院、造三宝尊像、及施香烛灯油等物,施茶、施棺等一切方便事37.自“作功果”俱以百钱为一功

功 过 对 照 表(过)

准100过

1.致一人死 2.赞人溺一子女 3.失一妇人节 4.绝一人嗣

准50过

1.堕一胎 2.致一人流离 3. 破一人婚 4.致一人军徒重罪 5.抛一人骸 6.教人不忠不孝大恶等事 7.谋人妻女 8.发一言害及百姓

准30过

1.造谤诬陷一人 反背师长 2. 摘发一人阴私与行止事3.抵触父兄4.唆一人讼 5.离间人骨肉6.毁一人戒行7.荒年囤积五毂不售

准10过

1.排一有德人2.修合害人毒药3.荐用一匪人4.非法用刑5.平一人坟 6.毁坏一切正法经7.凌孤寡8.诵经时心中杂想恶事9.受蓄一失节妇10. 外道邪法授人11.蓄一杀众生具12.发损德之言13.恶语向尊亲、师长、良儒14.杀一有力报人之蓄命

准5过

1.讪谤一切正经法2.传造一浑名歌谣3.见一冤可白不白4.恶口犯平交5.遇一病求救不救6.杀一无力报人之畜命7.阻绝道路桥梁8. 非法烹炮生物使受疾苦9.编篡一伤风化词

准3过

1.嗔一逆耳言2.毁人成功3.乖一尊卑次4.见人有忧心生畅快5.责一不应责人见人失利失名心生欢喜6.播一人恶7.见人富贵愿他贫贱8.两舌离间一人失意则怨天尤人9.欺狂一无识10.分外营求

准1过

1.见人惊不慰2.役人畜不怜疲顿3.没人一善4.不告人取人一针一草5.唆人一斗殴6.遗弃字纸7.心中暗举恶意害人8.弃五谷天物9.助人为非一事10.负一约11.见人盗细物不阻12.背众受利伤用他钱13.醉犯一人14.负贷15.见一人饥寒不救济16.负遗17.诵经差漏一字句18.负寄托财物19.僧人乞食不与20.因公持势乞索巧索取21.拒一乞人22.人一切财物 23.食酒肉五辛诵经登三宝地24.废坏三宝尊像以及殿宇器用等物 25.食一报人之畜等肉26.杀一细微湿化属命27.斗秤等小出大入28.覆巢破卵29.贩屠刀渔网等物30.自“背众受利”俱以百钱为一过。

了凡四训表格(了凡四训功过格)(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