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提并论,将之地位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而2012年党的十八大更是独立成章的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如何加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1)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

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生态文明”?有学者指出,生态文明并不是指自然生态的“文明”状态,而是指用文明的方式对待生态;也有学者认为,生态文明不仅仅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包括“人与人”的关系。综合这些观点,基本上可以对生态文明作出初步界定:生态文明首先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为前提,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从而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

二、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

为什么国家要倡导“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常言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认知不到位,就不能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自觉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队伍中去。

1、工业化发展对生态资源的破坏

生态资源包括太阳能、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等,以水资源破怀为例,地球表团总水量达13亿立方米,但其中淡水却只占3%,而能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甚至还不到总量的1%!由于人类在漫长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无计划无节制地开采地下水以及对地上水资源的大量污染,据相关部门统计,全世界各地的地下水位都有普遍下降。

2、工业化发展对矿物资源的破坏

矿物资源也称为非再生资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稀土和其他各种矿藏。地球上这些资源的储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按照目前这种开采进度来看,现有矿藏储量仅可供人类挥霍几百年而已!甚至有些资源已接近枯竭,能源危机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3、工业化发展对环境的危害

为了从事各类工业化生产,人们习惯了滥垦滥伐、过度方牧、耕作加之一系列自然因素,长此以往导致了土地质量严重退化并逐渐沙漠化。“工业三废”(废液、废气、废渣)的粗放处理,更是直接对水质、大气、土壤、粮食作物影响巨大。

4、破坏生态文明,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近代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也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麻烦,甚至是巨大的灾难!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震惊全世界的“六大污染”(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核泄露事故、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德国莱茵河污染事故、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故、印度博帕尔毒气泄露事故),以及“八大公害”和“十大事件”,这些骇人听闻的重大事故都曾使生态文明遭到严重破坏,致使人类遭受的经济损失非常惨重!因此,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已迫在眉睫!

如何加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2)

(被污染的溪流)

三、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七大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个字的改动,寓意深远,影响重大!开展循环经济实践,做到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模式创新转变。同时淘汰一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企业,大力整治环保问题,维护生态文明平衡发展。坚持退耕还林,沙漠绿洲化等有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文明事业。

(二)、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倡导在生产、疏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体系。

如何加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3)

把祖国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好家园,既是亿万民众的共同愿望,也是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