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难赋

严学章|文

北京这波疫情快两个月。困在汉海堂里,除去发呆,就是写写画画。

李广射虎小古文简短版(学驴叫为王粲送行)(1)

近期间写了《登楼赋》,大草,14条屏。我当前的草书创作,也就这般模样了。

李广射虎小古文简短版(学驴叫为王粲送行)(2)

很喜欢王粲的《登楼赋》,一边写一边诵读,就想到襄阳的仲宣楼,想到王粲的才气。钟宣楼不高也不大,大概就是三层,在襄阳城墙的东南角。楼下是宽阔的护城河,碧波荡漾,绿树倒映。

李广射虎小古文简短版(学驴叫为王粲送行)(3)

王粲一登楼,就弄了千古名赋。老蟹天天登楼,天天在19层的汉海堂,比仲宣楼高多了,堂下的两座水库,水面也宽,水景也好,为什么就写不出个什么赋?哎!

李广射虎小古文简短版(学驴叫为王粲送行)(4)

古人因登楼而赋的,名篇颇多。现在的中华大地,到处高楼林立。芸芸众生,谁人不登楼?又有几人赋过?虽也偶尔赋了,哪有名赋?

李广射虎小古文简短版(学驴叫为王粲送行)(5)

书法创作《登楼赋》,我前前后后有过三次,时间跨度快三十年。这次的起因很偶然。

李广射虎小古文简短版(学驴叫为王粲送行)(6)

诗人文爱艺,要编一部有关《登楼赋》的书,邀我写篇大草《登楼赋》,书上要用。这么多年,我每年的书法创作计划,有大草这一项。就大草创作而言,曾经写过《琵琶行》《长恨歌》《蜀道难》等,都可算做一个时段的重要作品,这些诗作的情感句式,比较契合大草的表现形式。把《登楼赋》弄成大草,那种“兮兮”的赋式,适合大草吗?我心里没底。

李广射虎小古文简短版(学驴叫为王粲送行)(7)

“算了吧,近期事多,下次再合作。”我婉谢。“我让出版社把时间往后推,推到明年出也可以。”文先生很诚恳。

李广射虎小古文简短版(学驴叫为王粲送行)(8)

看来,我不得不试着把《登楼赋》大草一番。大草不是草率。你得把每个字的草法弄准确,然后要反复练习,达到熟悉。特别是要熟悉文辞文意,便于情感抒发。书法创作,楷、隶、篆重理性,行草重情感,小草是小情感,大草是大情感,狂草是狂情感。再大再狂的情感,也不能失控而漫无边际,也还要理性的救赎。

李广射虎小古文简短版(学驴叫为王粲送行)(9)

其实,我对《登楼赋》,是蛮有情感的。第一次写《登楼赋》,是1993年,襄阳搞第一届诸葛亮文化节,在市联工作的我,参与组织了一些文艺项目,亲眼目睹了一些古建筑的重建,其中就有纪念王粲的建筑仲宣楼。

李广射虎小古文简短版(学驴叫为王粲送行)(10)

王粲文采斐然,为“建安七子”之首,与曹植并称“曹王”。王粲赋今存20多篇,篇帙短小,大多为骚体。最为人传诵的是作于客居荆州时期的《登楼赋》。它摒弃了汉赋铺张的传统写法,以简洁明快的语句,忧愍世道,怀念故乡,热烈冀望太平盛世的到来;对自己的坎坷遭遇,也发出了强烈的感慨。赋中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是其一大艺术特色。在抒情小赋的发展过程中,这篇作品具有重要地位。

李广射虎小古文简短版(学驴叫为王粲送行)(11)

九十年代第一次写的《登楼赋》,书体多隶意,六条屏,算得上当时的代表作品。在后来的作品专项拍卖中,成交最高。

李广射虎小古文简短版(学驴叫为王粲送行)(12)

第二次写《登楼赋》,是2017丁酉年,因中原要修王氏宗祠,王粲是王家的名人,刻碑用。经办人找到我,谈好酬劳,我用六尺整宣,魏碑蟹楷完成创作。

李广射虎小古文简短版(学驴叫为王粲送行)(13)

三次书写《登楼赋》,一个近40岁隶楷的《登楼赋》,一个50多岁碑楷的《登楼赋》,一个60多岁大草的《登楼赋》。跨度近30年,神州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就是缺少了王粲式的《登楼赋》。那么多城市的第一高楼,那么多的登楼者观光客,就是缺少“赋”。这些高楼大厦,若能配上像《滕王阁序》《岳阳楼记》《黄鹤楼诗》那样的辞赋,该有多好。泱泱大国,现在硬是出不了一个王粲式的赋人。这一比较,老蟹就更加钦佩王粲的才华了。王粲短命,只活了41岁。他生前喜欢学驴叫。他死后,魏文帝曹丕在追悼会上,要求大家学声驴叫,为他送行。我想,我在写这大草《登楼赋》时,如果学着驴叫,边叫边草,是否会写的更好?2022年6月18日于汉海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