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讲《从天道角度看孔子》,老慢原创。

7.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乎所有资料都显示,这句话是说孔子谦虚低调好学。但是,如果这样理解,既不符合天道,也不符合常理,更不符合孔子的性格特征,还没有客观事实支撑,所以,老慢认为,大家对这句话的理解是错的。

首先,从天道角度看,只能在老天爷和客观规律面前谦虚,人,必须服从于天,服从于当前的客观环境需求。好学,是学习如何匹配,匹配天意,匹配当前的客观环境需求。所以,如果说孔子得谁跟谁谦虚低调,肯定是错的。

其次,常理也不该如此。三人一块出去,绝大多数情况,谁也不值得你学,更难有值得你拜师的人,他们俩很可能比你还倒霉,学什么呢?学如何更倒霉吗?

再次,孔子是顶梁柱性格,言谈举止中,向来都是舍我其谁,是非常积极有为的一个人,非常真诚,根本没有低调谦虚的意思,所以,以他的性格,不会真谦虚,更不会假虚伪。

最后,整个《论语》,没有一件孔子出行然后拜师、跟谁学什么的案例,都是他在教育别人,指点别人。所以,如此解释,显然没有事实支持。

“行”字的写法

这个“行”字,老慢讲过,就是“在十字路口,需要决策往哪边走”的意思。所以,三人行,讲的是“一人一个主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决策呢?”

前面几节,孔子讲了自己的三好人生,讲了应该远离四大恶人,这一节,孔子就是在讲,想要三好人生,你得学会动点脑子,学会如何决策。

获得三好人生,应该如何决策呢?这就是要找“师”来决策。

三人行必有我师你怎么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1)

“师”字的写法

第一个“师”字,根本含义就是“匹配”,两块东西连在一起,配套了,匹配在一起,就是“师”。第二个“师”字,只不过进一步描述了如何匹配。“师”字的右边,是“根据天道,顺应天意,然后,找到当前最恰到好处的那个匹配点”,这就是具体的匹配技术。

所以,“师”的造字本意是“寻找匹配点”。能发现匹配的人,指点大家如何才能匹配天意的人,当然是高人,因此,“师”有高参、老师、师傅的含义,进一步,“军师”能指引大军行进的方向,引申为出征的大军,出师。

因此,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的意思是,想活的好一点,不仅要远离上一节讲的四大恶人,更要有脑子,找出客观上的匹配点,然后,才能决策自己的前进方向。换句话说,客观的匹配才是你的老师、高参,才能让你获得三好人生,别的,都是瞎掰,忽悠。

所以,孔子接着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匹配度高,你才能从之,匹配度低,你只能改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你怎么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2)

“善”字的写法

这个“善”字,本意恰恰就是“客观上产生吉祥结果”的意思。通过“师”,通过“客观的匹配技术”,客观上,你的工作更顺利了,你的生活更幸福了,你的身心更健康了,这才是真正的“善”。

所以,我认为,我以为,我觉得,我估计,我希望,我梦想,什么最好,这些都是瞎掰,客观上你的所作所为与当前的客观环境需求匹配了,并且产生了好结果,这才是真的唯一的好学问,孔子讲的就是这个天理。

————————————

老慢;(账号:laomansixiang)

只发老慢的原创思想,讲天道,讲八维测评技术,参考老慢的新书《老子的天道》与《天道易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