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型和骄纵型父母的区别(专断型放养型忽视型)(1)

现在回想一下70年代的叔父们,他们这一辈的人,父母对于教育这件事是没有那么关注的。普遍人的方式就是能上小学就上,上到一半上不下去了,回家干活就行了。

过去,你读一个大学出来当一个大学老师,大学教书,一个月大概挣30多块钱。你如果在工厂里面当一个工人,也和老师差不多。如果你在工厂里边能当一个工程师,和教授是一样工资,那个时候都是按照级别区分的。

所以,整个社会的人没那么焦虑,大家觉得我的孩子上大学也好,不上大学也好,反正回报都差不多。这时候你会发现,大家的教育方式就趋于松散、趋于放松,也不会挑学区房,老师的压力也没有那么大。

反过来,当这个社会上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大,一个能够赚钱的人,一天赚几十万上百万都有可能。一个人如果不能赚钱,一个月赚两三千,三四千,这个生活就差距太大了。

从大概率上来讲,教育的投资回报很大,也就是说,你上一个好的学校,和你上一个普通的大学,或者甚至没有上大学,你所收获的收入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才有了直升机妈妈一说:“教孩子就是要盯死他!你盯得越死,这个孩子将来越有出息。因为孩子根本不知道他需要什么,只有我们知道他需要什么。所以,现在看起来他不高兴,但是将来他一定会感谢你。”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到底该怎样教养孩子呢?

控制型和骄纵型父母的区别(专断型放养型忽视型)(2)

“爱,金钱和孩子”里说到几个观点:我们到底该不该让孩子勤奋?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大概有四种最主要的教养方式:你又是哪种父母呢?

第一种教养方式叫做专断型(勤奋型):你就回忆一下,八十年代以前,大量的家庭教育就是大声地呵斥,打骂,管着、盯着孩子这种方法。

这种方式之下,孩子没有什么发言权,父母跟孩子之间也没有过多的交流。父母最主要就是发布指令,如果孩子做不到的话,他会用强权来要求他一定要做到。

第二种教养方式叫作放任型:特点是他显得很开明,他会关注孩子,但是孩子做任何事,哪怕孩子做了一些错误的事,他也会笑一笑。然后就这样,随着孩子去。

这个父母对孩子是相当宽容的,是以孩子的意见为主导的这种方式。这种叫作放任型的教养方法。

第三种教养方式叫作忽视型:忽视型是最糟糕的一种,就是完全不管。有的父母生下孩子以后,就忙自己的事去了。现实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例子,就是完全不喜欢带孩子,也不愿意管孩子的事。

所以这个孩子从小到大,是一种被忽视的状态。就是有一大类孩子,是在被忽视的家庭当中长大的,很多心理问题,那个是最糟糕的。

第四种教养方式叫作权威型:权威型方法是通过说理和塑造价值观来跟孩子沟通。也就是说在权威型教养的过程当中,父母和孩子是经常沟通的,而沟通的实质内容,最主要的是要推进这个孩子价值观的形成。

控制型和骄纵型父母的区别(专断型放养型忽视型)(3)

也就是说它在教育回报上,在孩子和父母的亲子关系上,以及在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上,权威型都是值得推崇的。

但是权威型需要一个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父母自己得懂育(其实更贴切共情),而且也得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脾气(情绪)。你想,如果控制不住情绪,就很容易变成了专断型。如果放松,就不去传递,不去沟通,就很容易变成放任型。

所以,权威型是在中间的,是恰到好处的一种方式。

所有的父母在选择不同的教养方式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有两种驱动力朝着两个方向。

一个驱动力叫作利他心,意思就是放任型,孩子怎么高兴就让他高兴,我就希望看到孩子开心。

一个驱动力叫作父爱主义,意思是专断型,也叫“勤奋型”的那个驱动力,就是我觉得我的想法是对的,我觉得这样才能够表达我对孩子的爱。

如果你读完这两个驱动力的观点,请你反思一下:我的父爱主义在起作用,还是我的利他心在起作用?

如果是利他心起作用的话,你会更加偏放任型一点。

如果是父爱主义起作用的话,你会更偏专断型一点。而这里决定一个家庭教养方式的,或者在一个社会当中,哪种教养方式最多的,主要是取决于经济问题。

那么,对于完成大学教育指标来讲,是每个父母对孩子的迫切希望,毫无疑问的就“权威型”,权威型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完成大学教育这方面的指标是相当好的。

如果有条件的话,父母最应该做的是孩子的权威,给孩子提供的是价值观,跟孩子沟通,孩子对父母认同,它不是靠大喊大叫来推进的。

其次,你做一个宽容、现代,放松一点的放任型的父母。那最次你也得管着他点,别说我没办法,我没学过,什么都不懂。但你最起码管着他点,最糟糕的是完全不管的类型。

但是大量的家长就是在放任型和专断型之间徘徊。那如果你是在这两者之间的话,那你也应该选择管得多一点,最糟糕的就是“忽视型”,完全不管。

控制型和骄纵型父母的区别(专断型放养型忽视型)(4)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管”?

现在的孩子管紧了,和你对着干,或者表面迎合,私底下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走,你越看越着急,越看他越是逆着走。打又不行,骂又无效,碎碎念还招他摔你的门。

我的建议是:

1、把唠叨的话改成认可和鼓励。最亲的人给到的认可和鼓励是最能使他自信,一旦自信就一定越来越好。

2、把张口就要批评(发火)的话,改成跟孩子心平气和地说清楚,正确的做法产生的结果,错误的做法产生的后果。教会孩子按事实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遇到问题只会暴躁的发脾气。

3、把教育放在安抚好孩子情绪后,再孩子情绪平和后,顺便给他上个教育,这个时候90%是会听的。

4、能用行动证明的事情,一定不要用嘴来代替,我相信我们所有的本领都是用我们的双手体验出来的结果。

假如父母还有一点学习能力的话,希望你可以成为一个权威型的父母。在家里真正有权威的人,是说话很少的,情绪稳定的。权威型的父母是价值观层面的沟通,是让孩子能够欣赏你,接受你,理解你的价值观。

聊一聊你觉得教养孩子难在哪儿?

@头号解忧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