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石灰吟的作者叫于谦,是的,生又何欢,死又何惧。万千利刃加于身,不能淹其志,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纵使刀山火海也不忘初衷,像石灰那样,要把清白留在人间,瘦弱文人,铮铮傲骨,两袖清风是他一生的最真实写照!

于谦以一人之力延续明朝200年(于谦力挽狂澜的三个震撼瞬间)(1)

于谦

于谦,公元1398年出生于浙江钱塘,永乐19年进士,明宣宗继位初年,其亲叔叔汉王朱高煦造反,宣宗以免重蹈“靖难之役”覆辙,亲率大军平定,御史于谦宣布其罪状,面对昔日位高权重的王爷,于谦不卑不亢,义正言辞的斥责于他,声音洪亮,一身正气,曾经不可一世的王爷,趴跪在地,浑身发抖,后得到宣宗赏识,人才难得,予以培养他日定是栋梁,此时必定是宣宗心中所想,故而升任他为江西巡抚,在众藩王和朝臣当中,一时声名大震!地方任职赏罚分明,不畏强权,敢为民做主,深受百姓爱戴,五年之后,升兵部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境内。

于谦以一人之力延续明朝200年(于谦力挽狂澜的三个震撼瞬间)(2)

于谦

宣宗去世,英宗继位,此时宦官王振,拉拢锦衣卫铲除异己,广结党羽,祸乱朝纲,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于谦逮捕入狱,后经朝臣极力奔走,藩王威胁王振别把事做绝,不得已将于谦放出,可见于谦在众臣和藩王中的地位甚高!

正统十四年,英宗朱祁镇受太监王振唆使,不顾朝臣反对,率领部分大臣和二十万精锐军队,亲征漠北,对阵蒙古强敌也先,因太监王振乱安排瞎指挥,在土木堡遭伏击,群臣悉数战死,二十万明军全军覆没,王振亦死于乱军之中,明英宗朱祁镇被俘!

于谦以一人之力延续明朝200年(于谦力挽狂澜的三个震撼瞬间)(3)

明英宗朱祁镇

力挽狂澜第一震撼瞬间,怒斥群臣,建议南迁者,当斩!

土木堡战败,英宗被俘,消息传到京城,举国震惊!家亲眷属战死,朝臣哀痛,后宫众女子一时天崩地陷,据探马来报,蒙古统帅也先,正马不停蹄,挟被俘英宗朝京师袭来,京师重地一时人心惶动,此时京城兵力空虚,主力皆战死于土木堡,蒙古铁蹄所过之处,攻城之后必行杀戮。京城达官贵人,商贾富户正打点行囊,携老幼妇孺准备南逃,呜呼,哀哉!大明要步北宋“靖康之耻,康王南渡”之后尘。

明英宗虽被俘,但国不可一日无君,英宗之弟朱祁钰暂行监国,大明朝堂,对此来犯强敌,纷纷商讨应敌之策,若战,兵力空虚,侥幸能战,能胜否?若不胜皆做无谓牺牲,故耳众臣纷纷建议放弃长江以北,重点商议,南迁之事!此时一声怒吼,洪亮之声响彻朝堂,建议南迁之人,当斩!此人兵部侍郎于谦,昔年,太祖出生布衣,尚能横扫暴元,我辈岂惧小小瓦剌!怎能重蹈北宋南迁的后尘,他力排众议,主张一战,时任吏部尚书和众老臣,皆占在他这边,监国亲王朱祁钰也被其打动,将防守北京的重任交付于他。

于谦以一人之力延续明朝200年(于谦力挽狂澜的三个震撼瞬间)(4)

蒙古铁骑

力挽狂澜第二震撼瞬间,急调天下兵马粮草北上勤王

他亲下兵部手令,大明国内二三线部队,山东河南浙江等地,备操军,备倭军及各省驻军,接到命令即刻起,立即北上,不得有误!有军队,没粮草,为之奈何?通州粮仓,粮数百万担,距离蒙古攻击部前锋,仅百里之遥,众臣担心有失,恐落入敌手,建议烧掉,于谦思索再三之后,令,所有北上勤王军队绕道通州,各取口粮,违令者,斩!经其调配,京城军队22万人,粮草充足,人心渐定。

于谦以一人之力延续明朝200年(于谦力挽狂澜的三个震撼瞬间)(5)

明军

力挽狂澜第三震撼瞬间,亲自率领军队列阵于九门之外,准备和瓦剌军同归于尽,战前军令如下:

悉数军队,皆列阵于九门之外,军队出城,立即关闭城门,不得入内,违令者斩!战端一开,后退者,斩!将不顾兵者,斩将!兵不顾将者,后队斩前队!更为要命的是,锦衣卫巡视内城,有丢盔卸甲者,杀无赦!

众将士皆明,后退必死,唯有战胜强敌,方有活路,此和打架斗殴,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狠者怕楞,楞者怕不要命,瓦剌强敌一出现,众将士抱必死之念,冲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剧情瞬间逆转,强敌变羊,瓦剌军抱头鼠窜,四下逃走,于此同时,德胜门前于谦令神机营设伏,火铳威力甚大,瓦剌死者万余,瓦剌进攻受挫,后退三十余里,不肯撤军,做垂死亡命挣扎,当夜,营地遭明军大炮袭击,黑夜军士正在熟睡,炮弹自天而降,也先营地,顿时陷入火海,死伤将士不计其数,无奈之下,只好败逃关外,此役,明军大胜,因一人之力,斗智、斗勇,力挽狂澜者,于谦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