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鹊”吐红果(苏子河水冲石)
库布里雍顺——满族来源于长白山
这是一篇美丽的古代神话传说故事,是发生在原始渔猎氏族社会时代。故事的主人公库布里雍顺(满语,意为“山上英雄”)出生在依靠打猎为生的家庭,而他下山后所到的大部落还在实行酋长管理制度,原始氏族内部的野蛮争斗时有发生,亟待走向文明和平相处。这需要有一名能调解纷争,团结大家共同和睦生活的人来管理。《天鹅仙女》和《库布里雍顺》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时代产生和流传下来的两个美丽传说。
很久以前,长白山叫不咸山,山上长年积着白雪,所以后来叫做长白山。山顶上有座方圆80多里的天池。山脚下有几百里的大森林,是狼虫虎豹的世界,是人们打猎的好地方。在密林深处有一家人家,父母早年去世,只留下亲姐妹三人,老大叫恩古伦,老二叫正古伦,老三叫佛库伦。姐儿仨一个比一个漂亮。老大性情温柔,老二性子有点野,老三天真活泼,且很有心机,她们全靠采集野果和打猎过日子。
一天,姐儿仨到林子里采集野果和打猎,半天工夫就装满了筐篓,她们说说笑笑就来到了天池边。大家放下筐篓,就下去洗澡,在水中玩得特别痛快。到该回去的时候了,佛库伦起来要去穿衣服的时候,空中飞来一只美丽的喜鹊,在她头上盘旋,突然从喜鹊嘴里掉下来一颗溜圆的红果落在她的衣服上。由于她忙着穿衣服,便把红果含在嘴里。这时,二姐问她:“三妹,你又拾到什么宝贝了?”
佛库伦嘴里有东西回答不便,急性子二姐向她背上就拍了一巴掌,说:“死丫头,捣什么鬼!”红果一下子就进到佛库伦的肚子里。结果,她就怀了孕。大姐和二姐以为她生病了,就好好照顾,给她吃野鸭蛋、灵芝及人参保养身体,不久生了个大胖小子。没想到,那胖小子一个月就会叫额(妈),没多久就会跑了,小小孩子什么都问、什么都学,特别聪明,学会了许多东西。
一晃这孩子长到10岁了,但看上去像十七八岁的英俊少年。姐儿仨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库布里雍顺,姓爱新觉罗(黄金之意)。长到十二三岁时,库布里雍顺坐着木筏,经过99天,顺河流到一个住着百十户人家的部落停了下来。这里人分为三姓,互相间经常因为不大的小事就打得头破血流,很不和睦。库布里雍顺进行说服开导,人们的矛盾缓和下来。大家知道他是天女所生,为人公平,就把他最先看到的漂亮姑娘嫁给他做了妻子,还推举他为酋长,带领三姓地方的人,建立了鄂多里城。
库布里雍顺就是满族的祖先,所以清代时期,人们在库布里湖边竖起一座“天女浴宫碑”,表示大家不忘根本。
这个传说,与《天鹅仙女》的故事内容大体相似,都是说佛库伦误食红果(朱果)之后生下库布里雍顺,之后,他团结部落,生息繁衍,形成满族起源。乾隆皇帝所著的《盛京赋》中,讲其祖先的来历时,是说仙女下凡于长白山天池吃了仙果而来,与《天鹅仙女》故事情节基本一致。《库布里雍顺》的故事,是说长白山土生土长的姑娘所生之子繁衍了满族后代,这个传说也近似于神话,无论是天鹅还是喜鹊的朱果,生出库布里雍顺,都是神话故事。要全面理解这篇满族来源故事,至少还应了解如下几个问题:
一、满族发祥于长白山。远在原始部落集聚的渔猎生产时代,长白山地区就已经有满族的先人繁衍生息。他们学会了打猎、制造木筏在水上通行的本领,最大部落有上百户人家,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规模和社会组织。人们修建了古城,创造了古代文明。1743年乾隆所著的《盛京赋》中,用了61个字描述了长白仙女生圣子及其姓名来源的故事,确认了这一传说可以说明满族的来源。在沈阳诸多民间故事中,得到皇帝认可的仅此一篇。
二、满族是长期形成发展起来的。发源于长白山的满族,以后逐渐向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及全国各地发展,以至于建立了统治中国276年的清朝政权。满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大体上是:先秦时期叫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唐时期称黑水靺鞨,宋辽金西夏及元明时期称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形成了满族,皇太极于1635年定本族名为“满洲”,后改称满族至今。
三、沈阳市的满族人是陆续迁移来的。沈阳地区的满族是已有4000多年在此地居住史的古老民族。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夏朝及后来的商朝、周朝时期,满族的先民就已经在东北和沈阳地区繁衍生息。汉、晋时期在沈阳地区已有满族先民挹娄、勿吉。唐代曾于乌苏里江下游今俄罗斯境内设置沈州,辽代时将沈州南迁到沈阳,契丹人将这些来沈的人称为熟女真即满族人。辽代,还于辽阳府设有满族人的肃慎县。金代时将原辽国熟女真与渤海国遗民迁至今沈阳地区安家立业,并设置沈州显德军统辖下的乐郊、章义、辽滨、挹娄、双城五县。后来,又把大批系籍女真及渤海国遗民迁到“浑河路”,增加了沈阳的满族人口。直至明清两代,尤其是通过清八旗制组织形式,在沈阳少数民族中人口中,满族人占最多。
沈阳市的满族人口增长较快。1910年,沈阳满族人口为5.7万人;1953年为11.3万人;1986年为22.1万人;2000年为38.3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54.38%;2010年为38.8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54.38%,居于首位,主要居住在东陵区和沈北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