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Mikan橘子科技,这次想聊聊手机贴膜的事情,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全包的手机壳贴什么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全包的手机壳贴什么膜(你的手机还贴膜)

全包的手机壳贴什么膜

大家好,这里是Mikan橘子科技,这次想聊聊手机贴膜的事情。

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喜欢手机不贴膜,不戴壳的朋友了?笔者曾经也很喜欢各种贴膜,也购买过超级丰富的手机壳,然后第二年一切归于平静的历程,相信也有不少朋友是有过这样的用机经历吧:

· 第一年贴膜戴壳小心翼翼

· 第二年裸机使用随便乱放

要说到手机贴膜,以前也是一样新买的手机碰都不敢碰,每天小心翼翼的使用,直到贴膜到货才敢正常使用的。也因此练就了一身贴膜的本领,不是我吹,自己贴的膜,真的比外面贴的强多了,当年贴膜时甚至还会去浴室打开热水营造出湿润,无尘的"贴膜环境"。。。绝对严丝合缝,没有一点气泡和灰尘的。

直到后来使用iPhone X时因为购买了AC ,可以裸屏幕使用才发现原来iPhone的屏幕这样出色。。。以后一直到现在iPhone11就都是裸屏幕使用了。

现在想来其实要说贴膜的意义,更多是心理上的安慰吧,一个钢化膜薄薄零点几毫米,又如何能起到"防摔"的效果呢。。。对于划痕确实是有保护的,但这就意味着钢化膜有划痕时就马上换掉,否则不同样是一直使用有划痕的钢化膜进行使用了。曾经也考虑过钢化膜可以让机器在出二手的时候卖到一个更好的价格,但后来发现几张手感不错的钢化膜,几个手感好的手机壳也要好几百块了,而手机出二手因为划痕问题被减去的价格也就200,300块。。。

2.5D玻璃是手机贴膜的第一个严峻挑战,第二个挑战则是iPhone使用oled屏幕之后,高达458ppi的顶级OLED屏幕也让很多钢化膜刚一贴上就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像素点,极大的影响了屏幕的表现效果。笔者的iPhone X一直裸屏幕使用,换iPhone XS Max后曾经心血来潮贴上膜之后的效果差异特别明显,贴的还是100多元的HODA贴膜。

贴膜的缺点

· 高ppi的oled屏幕贴膜后会有像素点

· 屏幕变成非全贴合

· 触控敏感变差

· 丑

如果购买了碎屏险等意外保障,真的建议可以试着裸屏幕使用,不要等到手机卖出的那一刻才"第一次摸到,接触到,体验到手机的裸屏幕的效果"。。。

说完了贴膜,该轮到手机壳了

说到手机壳可真是买了超级多的手机壳了,曾经买过各种看似漂亮的外壳,要么是做工和品质感实际拿到手时都十分难以接受,要么是体积实在太大。

后来可以在厚度,做工和外形上满意的只有俗称"AJ"的透明壳和原厂的case了

但现在手机越做越大,本来就很大的手机再戴上壳就非常难以握持使用了。。。iPhone X时代由于不锈钢抛光边框又滑又热接触又容易出汗,摄像头凸起的还特别突兀,裸机使用一段时间后还是使用了原厂的皮质手机壳。

甚至后来还因为颜色又买了一个硅胶case。。。使用AC 还戴手机壳的也没谁了吧。。。

这种情况一直到iPhone XS Max,也是直接买了薰衣草灰色的硅胶case

然后因为太大,也太热,半年后敢在夏天之前换成了"AJ"壳

这些手机壳本身还是很满意的,手感舒适,厚度也可以接受。但因为iPhone XS Max庞大的体积,戴上手机壳以后根本很难拿住。。。更难堪的是当时XR不是也刚发布么,"边框停航母"的设计被不少使用iPhone X和XS的用户嘲讽,但XS戴上手机壳后的边框却远比XR裸机使用大的多啊,要是手机带壳,那还有资格去嘲讽别的手机边框大呢。。。

尴尬的是这两部手机直到要换掉的时候才体验了裸机的感觉。。。不过有一说一,不锈钢抛光发热时握着真心难受。

戴套的缺点

· 体积变大,重量更重,变成砖头

· 手感变差

· 边框停航母

· 散热变差,且无法感知手机发热,容易让手机长时间发热

· 无线充电会有一点影响

因为对XS Max的裸机手感和戴壳体积难以接受,在试用iPhone11时突然发现这才是想要的体积和手感啊,既然磨砂外框发热不是那么难受,摄像头也没有那一圈乱碰的金属了,就顺势换成iPhone11裸机使用了。

现在AC 等意外保障产品也十分丰富,那么,你的手机还贴膜,还戴手机壳吗?如果可以,不妨试试裸机的感受,真的用起来就回不去了。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喜欢的话欢迎关注我,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