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说:娶个好妻子,你将会幸福,娶到坏妻子,你将成为哲学家。

有了模板,人生是可以预测的。苏格拉底就预测了自己的人生。

同一时代,东方伟人孔子也受困于婚姻,他却感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近则不逊,远则怨。”并最后选择离婚。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婚姻都是一场灵魂考验。

既然是考验,就有训练。绝大多数人没有这方面训练,尤其是女人。原生家庭给她的,她照单全收。

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降生,父母对我们都是有所期待的。如果你的降生是为了给出那份礼物,以此为契机,人生将会怎么演绎呢?

信念直接决定了你在现实世界的境遇。受害者思维,即便拥有一座金山,他也认为是个陷阱,害怕被索取,害怕自己给不了,害怕自己不配拥有。

当你娶到一位贤惠又能干的媳妇(娶个好妻子你将会幸福)(1)

这是一个生命模板

G”,在第二圈写了“选择”,第三圈是“创伤—痛苦”,第四圈是“负罪感—苛责”,最外圈是“角色、责任、还债”。

“这是我一直在努力搭建的大模型的简化版,”他解释道,“这个模型基于一大共识:我们来到这个充满奇妙天赋、才华和奇迹的世界,初衷是将自己的礼物送给每个人。比方说,”他指着中间的“G”说,“这就是你来到人间希望送出的一份礼物。但出于某种原因,你没把它送出去。你选择不这么做。”他指向第二圈,然后边说边指向每一圈,“是创伤让你拒绝送出礼物。创伤割裂了我们跟周围所有人的联系,迫使我们意识到分裂的感觉,给我们和我们爱的人带来了痛苦。我们看着自己的家人,看到他们深受痛苦的折磨,感觉自己要为此负责,因此产生了负罪感,觉得有责任把一切变好。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开始扮演角色,试图弥补自己所作所为造成的恶果。就算我们还记得,也不会想到要送出礼物,因为负罪感让我们觉得自己不配这么做,甚至觉得自己根本没有礼物可送出。我们会这么想,是因为我们‘很坏’。

人格决定思考方式。这些思考致力于为自己的偏见辩护,强化分裂。比如当我们得不到,就会向外求,思考各种方法,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而且你可以换个方式思考。对于你,为生命发生的一切负责。外部,意识到生命中所有的遇见都有使命。

外物都是内心过程的反映。过程包括图像,感受和信念。你相信分裂,感受到的就是分裂;相信整体统一,就能感受到彼此连接。

倾听心声,选择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负责,就是让自己配得上,现实就是这种信念创造的,意图=结果。

生命历程就可以改写:

当你娶到一位贤惠又能干的媳妇(娶个好妻子你将会幸福)(2)

1.天赋异禀/卓越不凡

2.给出内在的天赋礼物

3.感知联结(而不是分裂)

4.爱

5.送出更多礼物

6.体会幸福、安宁

7.感知家中的幸福、安宁

8.所有人都是赢家!

大师没有光,但可以让我们看见光。当你看见了光,你就跟世界有了连接,当你感受到了痛苦,就呼唤爱,就进入了更强大的领域;当你献出礼物,你就和世界融为一体。

你没有了自己,因为你更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