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与“圆滑”本是不相容的两个概念,虽表述有些不太一样,但在有些时候它们算是“近亲”。
原则就是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和标准,圆滑俗话也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仔细比较一下这两个词,原则好像是大范畴的概念词,而圆滑则是在大范畴下的某一个具体的反映。通常情况下,有些人会犯这样一个误解,总认为坚持原则的人就是君子,圆滑的人就是小人。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情况下两者是可以变通的。
对于圆滑这个词,200多年前乾隆年间的纪晓岚已经有过很好的解释。他认为做人要“处事圆滑、内心中正、不同流合污而为人谦和”。这个意思就是说处理具体事情的时候,可以适当掌握尺度,依情况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但是内心一定要诚实忠厚,做人要保持诚信(摘自百度)。做事在讲究原则的条件下也要讲求事情的分寸,也就
是我们经常说的“度”,只要做到适度,原则才可以得到很好体现。
每个人做人做事都会有一个原则,坚持原则可以使我们品行得到进一步的匡正,使我们的作风更加地端正,使我们的内心更加地坦诚。原则一定要建立在真诚相待的基础上才会有意义。人与人内心的沟通和交流也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实现的。但在大是大非方面,原则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比如,涉及到国家利益的时候,这个时候原则的尺度就大于圆滑,坚持好它,才能体现出一个国家(民族)的气节,才能彰显出一个国家(民族)的尊严。在抗战时期的英雄吉鸿昌被迫流亡国外,当别人问他是哪国人时,他大声说道:“我是中国人。”,那个时候中国东北三省已经沦陷,外国人更是对中国不屑一顾,但他坚持了中华民族的气节,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更是体现了作为一名炎黄子孙的爱国情怀。想想那时那些圆滑汉奸走狗是多么的卑鄙无耻,宁愿卖国去讨好那些侵占我国领土的外国人。所以,原则在这种意义下是绝不能等同于圆滑的,因为他们已经是水火不容了。
清朝的康熙皇帝是一个十分英明的君主,在他执政期间明知道明珠和索额图不和,也知道他们两个结党营私,但有时还是表面装着不知道,对他们还是厚爱有加,为什么康熙这么做呢?我想原因就是康熙想利用这两个政党制约来平衡权利。试想一下,如果康熙把一方给拿下了,那么对方党羽岂不是诛连九族?国家的一半辅臣一下子倒下去了,哪另一方岂不势力更大了吗?这样下去,岂不动摇社稷的长治久安?在这个层面上我想这康熙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平衡。但在这个原则里面也加入了自始至终的一个关键因素--圆滑,这个圆滑的体现就是如何利用平衡权利来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做人做事原则很重要,但对待事情一定要“谦和中正”。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探求究竟才能体现原则,如果囿于这种思想,我想做人做事也就真正失去了原则。坚持原则的基础就是谦和中正,如果“诚”字没有存在于做人做事之中,那么原则离我们也远去了。它们相通是有条件的,但这个条件怎样把握,怎样定格才能做到谦和中正,我想适度就是一个最好解释。
做人的根本,对事的态度,原则和圆滑都很重要,但要把握好这个“度”,因为只有运用好它,有时才能助你一臂之力。
在这个社会,君子也要圆滑,小人也要原则,难道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