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蒜翁

卖蒜翁是大兴人,住在城外乡下,经常进城卖蒜。有一天酷热难当,他从城里回来,坐在半路上的一棵槐树下乘凉。鼻子忽然流血不止,止住血后,他信手捏起被血弄湿的土,捏了一个小泥人。

过了一阵儿,他休息过来,把泥人放在树洞里离开。几个月后,大槐树附近的村庄开始闹鬼,一个红衣红裤的鬼骚扰妇女。大家持器械守夜,但还是有妇人失踪,早晨会在大槐树下发现,神情迷茫就像喝醉了酒,自己也说不明白怎么到了槐树下。

民间真实故事吕秀才 古代志怪故事卖蒜翁(1)

有一天卖蒜翁又经过这里,照旧坐在槐树下歇息。路过的村民都侧着身子不敢对槐树正视。卖蒜翁很奇怪,就大声问他们怎么回事。众人不敢回答,快速经过。卖蒜翁追出去一里,路过的人才停下脚步说:“大槐树下出了一个红衣妖怪,你坐在那里没被害了性命真是万幸。”卖蒜翁听说妖怪是红色,心里一动。他把树洞里的泥人拿出来打碎,扔到河里。从此妖物绝迹了。出自《鹂砭轩质言》。

我(沧海一粟)小时候听奶奶讲过一个故事,山东老家有户人家,夜间院子里出现一个怪物。半人高,圆滚滚没有手脚,半夜时候就在院子里晃动。后来,胆大的人一棒子打去,怪物倒地,是一个竹篓子。原来,主人前些天编篓子的时候弄破了中指,血染在篓子上,竹篓子开始作怪。

听到这个故事后,我很往心里去。有一次上山割草割破了手指,鲜血弄到草叶上,回家惴惴不安了好久,生怕野草成精到家里作怪。

秦楚材

秦楚才是宋代政和年间建康人,某年去京城办事,住在汴河边上的客店里。夜间,听到院子里来了好多人。并把每个房间都从外边反锁。他从窗缝向外看,只见十多个锦衣花帽的男子在院子里支上油锅,又搬来一座神像。众人跪在神像前不知道祈祷些什么,间或听到了自己的名字。那些人祈祷完起身,投掷“杯珓”卜卦。

秦楚才明白这些人要对自己不利,看到那口大锅里的油已经沸腾,他非常害怕又无计可施。惶恐之下想要自尽,被仆人李福拦住。到了四更天,那些人好像没从卦象上得到启示,把油泼在地上,带着器具离开。

早晨,店主人开门祝贺说:“客官前程无量虎口脱险,可喜可贺!”秦楚才惊魂未定问到底怎么回事,店主人说:“有一伙京城恶少结成了一个教派,行事诡异外人难窥究竟。只知道他们崇拜的神叫狞瞪神,隔几年就烹杀一个青年男子祭神。您不但脱离了危险,也给我们小店免去了官司啊!”

民间真实故事吕秀才 古代志怪故事卖蒜翁(2)

秦楚才回忆起,从宿州开始就遇到了这些人,一直或前或后地跟随。

他离开客店后,路遇一个脸上有刺青的道士,道士提着一个小篮子,对秦楚才作揖说:“和君一别三百年,终于找到你了。”说完从篮子里拿出一块银子赠送,道一声他日再见,飘然离去。

同行的人怂恿说:“这是意外之财,换了铜钱请客吧!”大家一起来到银铺,铺子里的人拿着那块银子反复审视,爱不释手,说道:“我家三代开银铺,没见过质地这么上乘的银子,您要换多少铜钱?”秦楚才明白这银子是仙人之物,于是不再换钱,拿回去制作了酒杯、汤匙等五件小东西。

三十年过去,秦楚才无病无灾。绍兴十六年,那五件银器忽然不见,一个多月后他也病故了。

故事出自宋代《夷坚志》,清代《右台仙馆笔记》中也记载了一个神秘教派。一个士人流落他乡,在某大户做塾师。几个月来宾主相处融洽。有一天,主人对他说,家里要来亲戚,没有地方住,让士人放假几天 ,腾出房子来。士人无处可去,和主人商量,住在后院一个放杂物的小黑屋里。主人嘱咐他不要出来看。

次日晚上,主人家来了很多人,塾师忍不住走出来偷看。只见十几个乡绅打扮的人站在大门里对外张望,好像在等什么人。良久,来了一个黄胡须的矮胖子,大模大样登堂入室,众人跪拜。主人妻子又把女儿请出来和矮胖子同坐,包括主人夫妻,大家又对着二人跪拜。主人女儿凤冠霞帔,神情冷淡,对大家略略点头会理。矮胖子双目朝天,对众人置之不理。

跪拜完,矮胖子对众人摆摆手,拉着主人女儿进了房间。半个时辰后出来,开始摆上宴席。矮胖子和主人女儿首座,主人夫妻次之,其余人等依次坐在下首。胖子酒足饭饱离开,其间一句话没说过。

塾师明白了,主人是入了什么不为常人所知的教派,又坚持了一个月,找个借口离开了那户人家。

梅县令

通州石某是朱虹桥的名医,某次他去扬州办事,中途住在一个老旧客店。秋风破屋,让人心生悲凉。他正对着孤灯吸烟,忽然灯火变暗,一个老叟悄然走入。石某以为是其他房间的住客,就站起来打招呼,老叟回礼并未说话,一副很矜持的模样。石某客气地问他姓名,对方也不回答,只是默默踱步。就这样,主客默对良久,老叟慢慢走出屋子,不知去了哪里。灯光也随之明亮起来。

民间真实故事吕秀才 古代志怪故事卖蒜翁(3)

石某觉得很诧异,第二天早晨向店主打听,店主得知老叟的衣着相貌后说道:“不要怕,他是我们这以前的县令,因为为政清廉,卸任后无路费归乡,病死在客店。棺材寄存在这好多年了。魂魄不时出现,但从不害人,只要敬而远之就可以了。 ”石某不由肃然起敬,要去看看县令的灵柩。

店主人把他带到后院,破屋子里停着一具朱漆棺材,上面的灰尘有半寸多厚。拂拭灰尘,看到棺材头上有字,某某地县令梅君酉之柩。石某买了供品香烛祭奠,然后离去。(梅县令两袖清风,最后连魂魄都滞留他乡,让人同情)。《鹂砭轩质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