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2月24日电 法国音乐家雅尔近日在巴黎接受欧洲时报网专访时谈起了与中国结缘近40年的点点滴滴他是一位为中国改革开放输送“氧气”的先行者,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法国音乐家雅尔?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法国音乐家雅尔(外媒关注法国音乐家雅尔)

法国音乐家雅尔

中国日报网12月24日电 法国音乐家雅尔近日在巴黎接受欧洲时报网专访时谈起了与中国结缘近40年的点点滴滴。他是一位为中国改革开放输送“氧气”的先行者。

谈起中国,雅尔显得非常兴奋和快乐。他自豪地说:“在中国发展的特殊阶段,我是第一位来到中国演出的西方艺术家。”

1981年10月,雅尔在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举办了音乐会,盛况空前。据说,现场观众就有15万人,而通过电台和电视台的转播收听收看雅尔音乐会的听众和观众人数更高达5亿。

那个时代,中国的广播电台刚刚开始播放西方音乐。中国民众听到雅尔的电子音乐时,既感到新鲜,又很惊讶。

导演娄烨曾经和雅尔谈起,他15岁的时候,有一天和同学们守着收音机,等着收听雅尔当时风靡世界的音乐作品“氧气”。

雅尔感慨道:“那时,中国开始转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能够去中国演出,真的可以说享有了一种‘特权’,我感到很幸运。”

“中国让我感动的,是那些富有诗意的一面”

雅尔说:“中国让我感动的,是那些富有诗意的一面……中国人就像是东方的意大利人。当他们跟你不太熟悉时,会显得很拘谨。而一旦熟悉了之后,他们就显得很自然,说话也会打手势,使用肢体语言,并且非常热情好客。”

在雅尔的记忆里:“那时的北京,有蓝天,也有薄雾。人们都穿着那个时代特色鲜明的绿色和蓝色的服装。只有在孩子们身上才能见到鲜艳的衣服。他们就像是花坛里的鲜花,被裹挟在一片绿色和蓝色之间。”

“北京的长安街比巴黎的香街还要宽,也没有汽车的噪音,只有自行车的铃声。偶尔一辆汽车驶过,才会依稀听到喇叭声。”

“夏天的夜晚,人们穿着背心,蹲在泛着昏黄的街边路灯下,打牌,下象棋。”

这一切,在雅尔这个西方人的看来,充满了异国情趣,“那么特别,那么富有诗意”。

这是雅尔与中国的第一次结缘。

“再次到中国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个面向世界开放的中国”

时隔23年,也就是2004年10月10日,雅尔获邀在中国举办的法国文化年上演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我的演出被安排在了故宫的午门前。我觉得那样的事情很难再发生了,可能不会再有人在故宫前演出了。”

令雅尔感到奇特的是:“第一次到中国的时候,我觉得中国好像还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国家,矗立于世界之外。2004年,当我再次来到中国时,看到的却是一个面向世界、开放的中国。中国几乎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雅尔透露,除了举办两次音乐会,他还多次到中国旅行,而每隔一段时间到中国就会发现不同的中国。他说:“每一次,我都以为自己已经了解了中国。但是,再一次到中国之后,就会发现跟以前的想法并不完全相同。”

雅尔认为,“在北京奥运会之前,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而中国的转变,“是阶梯式的向上发展,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

雅尔表示,对于世界,中国有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中国并没有对外扩张,没有对外殖民”,突然之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影响波及世界各地。“如今,地球上五分之四的人所穿的衣服都是中国生产的。”

“只要遵守中国的做事规则,就能够在中国做很多事情”

在采访中,雅尔表现出一种对中国的亲切感。 “作为一个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见证者,我与中国建立起来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彼此忠诚与尊重。”

雅尔说:“只要遵守了中国的做事规则,那么就能够在中国做很多事情。我在中国的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我当年去中国的时候,就没有带着任何偏见。况且,我所看到的中国,与我之前所想象的完全不同。”

他也特别强调了自己的出生地——里昂和中国的联系。雅尔说,“我是里昂人,这一点很重要”。由于里昂与丝绸之路关系密切,“使得里昂人与中国有着一种非常特殊的关系,并对中国有着特殊的看法。”

“中国对我的音乐创作很有影响”

雅尔表示:“中国对我的音乐创作是有影响的,这种影响不是在乐章的结构方面,而是在音响方面、视觉方面和情感方面,以及对待生活的方式、时间的观念等等。”

当年,雅尔到中国的音乐学院举办“大师班”,“与中国音乐家一起分享我在电子音乐和现代音乐方面的经验。这对我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雅尔倚在蓝绿色沙发上、指着茶几上的两张专辑对记者说:“11月中旬,我的新专辑发行。特别的是,新专辑以我第一次我中国演出时的一首Equinoxe的乐曲为基调的。”

他指着专辑封面说:“封面上的头像是所谓的‘观察者’或者可以被叫作‘监督者’,我觉得以这种形象为基点,来进行音乐创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雅尔深思片刻后说:“我常常扪心自问,经过了40年,人们的生活发生什么样的改变?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到处充斥着那些高科技产品,高科技手段,人类就像被监视了一样。”

雅尔有点激动,“无论在法国还是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依赖手机和电脑,而这些依赖性却被作为科技发展的研究目标,渗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点滴中,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参照物。”

雅尔不敢想象:“或许再过10年,15年之后,一旦这些科技发展到一个阶段,人工智能控制了一切……”

他说:“这些都给我新专辑的创作带来了灵感。就我个人而言,我对新科技很感兴趣,也很关注地球生态与环境的问题。”

雅尔认为:“目前,中国正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或其它清洁能源,并且也在大力开发人工智能技术。所以,现在正是我们要将目光转向中国的时候。因为中国能够帮助我们的这个地球。”

他强调:“我的音乐创作所关注的环保和高科技等领域的问题,与当前中国发展所做的事情是相一致的。”

“为什么自己会与中国发生这么多的联系”

雅尔抬头看了看客厅墙上悬挂的一幅张晓刚的画说:“以前,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与中国发生这么多的联系。现在,我明白了,是生活让我慢慢明白了这些。我与中国的联系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雅尔说,2019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年份,他希望藉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庆典活动之际,能有机会再一次到中国举办一场音乐会。

值得一提的是,雅尔目前的伴侣是一位在中国知名度非常高的影星。对此他用了“幸福”这个词。

雅尔其人

让-米歇尔·雅尔(Jean-Michel Jarre),1948年8月24日生于法国里昂,法国著名电子音乐艺术家,是法国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莫里斯·雅尔(Maurice Jarre)的儿子。他是电子音乐先锋,并以举办宏大的室外音乐会而闻名,在他的音乐会上常使用大量的激光、焰火等视觉效果。他是世界上最早实验电子音乐和数字音乐的艺术家,他的音乐会现场观众众多,观众数量之多,曾三次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收录。

上世纪20世纪70年代中期,雅尔签约宝丽金。他的第一张专辑《氧气》(Oxygène)于1976年发行,销量超过1500万张,获得了国际性的巨大成功。到目前为止,仍是法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唱片。

1995年,雅尔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慈善大使,曲目Eldorado成为该组织的官方主题曲。

1981年10月,雅尔在北京和上海举办音乐会,并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转播。

2004年10月10日,雅尔应邀为法国文化年在北京故宫午门前举行一场音乐会。

雅尔曾与法国女星伊莎贝拉阿佳妮(Isabelle Adjani)订婚,但后来阿佳妮取消了婚约。目前,雅尔的伴侣是一名中国影星。

(编辑:严玉洁 党超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