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叶南圆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常常有病人咨询:我做了个胃镜检查,报告显示我有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我很担心,
“肠上皮化生”会不会变癌?
什么时候变癌?
我该怎么办?
在做胃镜检查的众多病人中,“肠上皮化生”是非常常见的诊断。
肠上皮化生的意思是原本正常的胃粘膜组织中出现了小肠或者大肠的粘膜上皮细胞,
通常由以下因素诱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胆汁反流、维生素C缺乏、吸烟、超重、年龄大于50岁。
统计显示,肠上皮化生发生癌变的概率为5%。
从肠化生过渡到胃癌的发展途径为:
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
从出现肠上皮化生到胃癌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不是所有的肠化都会癌变。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类型与胃肿瘤发生的风险具有相关性。
根据胃黏膜组织标本特殊染色后显微镜下的病理形态,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可分为Ⅰ、Ⅱ、Ⅲ三型:
Ⅰ型为完全性肠上皮化生,一般不具有恶性风险;
Ⅱ型为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常与完全性肠上皮化生混合存在;
Ⅲ型为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具有发展为恶性的风险。
大量的文献报道中,Ⅲ型肠上皮化生具有较高发生胃肿瘤的风险。
通过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病人的长期随访研究发现:Ⅲ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胃肿瘤的风险比Ⅰ、Ⅱ型要高5~10倍。
另外,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范围和癌症发生的风险也有关系。全胃各部位的组织标本中,检出有肠上皮化生的标本越多,胃病变范围越大,发生癌症的风险也越高。
专家建议:50岁以上人群应将胃肠镜作为常规的体检项目。
病人做胃镜检查,可以通过放大内镜初步判断有无肠上皮化生,精准活检,通过特殊病理染色进一步明确肠上皮化生类型。
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要先明确有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如果幽门螺旋杆菌阳性,需要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然后随访;如果阴性,建议对症治疗,同样需要随访。
肠上皮化生局限于胃体或胃窦,但伴有任一以下情况(胃癌家族史、肠上皮化生不全、自身免疫性胃炎、持续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肠上皮化生为Ⅰ型或者Ⅱ型者,建议2-3年复查一次胃镜;
胃体及胃窦均有肠上皮化生,且父母、子女或者兄弟姐妹患有胃癌的患者,或肠上皮化生为Ⅲ型者,建议每1-2年复查一次胃镜。
一旦随访发现发展为早癌或癌前病变,可以及时在内镜下切除,病人恢复快,一般预后良好。
肠上皮化生病人可适量补充抗氧化剂/维生素:
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有减轻肠上皮化生的功效。中成药治疗可能也有助于改善胃黏膜病理状况。
原创 麦吉科普 ● 转载需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