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中的鸿门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最有名的宴席了。在这场宴席上项羽名义上宴请刘邦,实际上就是想杀掉刘邦。

项羽为何不重用范增(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听范增)(1)

但是项庄正打算通过舞剑刺杀刘邦时,项羽阵营中另一员大将项伯却站在了项庄的对立面,反而保护了刘邦。项伯可以说是刘邦能逃得性命并且最后翻身的最大功臣,也可以说是项羽失败最大的罪人。

但奇怪的是,项羽为何根本没有处罚项伯这个“叛徒”呢?

其实现在回顾这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其实有许多的人已经开始认同这是项羽有意放走刘邦的……

为何这样说?本期我们就来聊一聊《资治通鉴》中记载的鸿门宴。

项伯为何会选择帮助刘邦?

项羽为何不重用范增(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听范增)(2)

图注:影视剧中的张良

第一、知恩图报。

项伯在楚国灭亡后,曾经犯下杀人罪,跟着张良在下邳躲了很久。张良是六国余孽,干的是颠覆秦朝的买卖,项伯跟着张良,肯定从事的是反秦的事业,也很清楚张良的谋略。

所以项伯知道了项羽打算攻打刘邦的时候,赶紧去刘邦军营中找到张良,让他赶紧逃走。所以说,项伯其实本意只是想把张良给救出来。

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与俱去,曰:“毋俱死也!——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一

但是张良认定刘邦比项羽有前途,于是张良以乘人之危离去不仗义的名义马上把消息透露给刘邦。

项羽为何不重用范增(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听范增)(3)

图注:影视剧中的项伯

刘邦大惊失色,赶紧拉拢项伯替自己求情,项伯一边是老朋友张良,一边是刘邦低三下四苦苦哀求,还和项伯约定当亲家。

项伯心一软就答应做中间人,回去就跟项羽解释刘邦不是你想的那样,过几天刘邦会来鸿门亲自给你道歉,项羽也就奇怪的息怒了。

项羽因为项伯的一番劝告,就奇怪的不再出击了,几十万人的交战朝令夕改,这也太奇怪了。

项羽为何不重用范增(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听范增)(4)

图注:影视剧中的刘邦

第二、非项羽本意

其实杀刘邦的想法本质上并不是项羽提出来的,而是他的谋臣范增的意见。

范增认为刘邦这个人心怀远大,而且有“天子气”,应该乘弱小的时候消灭掉。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是项羽想将刘邦置身于死地,项羽起兵攻打刘邦是因为曹无伤告密刘邦把秦朝“珍宝尽有之”。

项伯回来解释说刘邦把金银财宝都点好数量,就等着交给项羽,所以项羽一听马上就消气了,可见项羽满心想的都是秦朝的财宝,至于刘邦有没有天子气根本不是自己关心的重点。

项羽为何不重用范增(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听范增)(5)

图注:影视剧中的范增

所以当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刘邦时,项羽根本不理会。这让范增很生气,于是范增临时召集的项庄,让他刺杀刘邦。

一般的刺杀都是埋伏好刀斧手,哪有这种儿戏一般的刺杀?更是体现范增这是看项羽不动手,临时起意打算替代项羽做主了。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一》

所以,范增虽然迫切想要杀刘邦的,但是他犯了替领导决策的大忌

杀一个盟友这种事情,必须是领袖项羽才能决定的,既然项羽无视范增的提醒那就是说明项羽暂时不想杀刘邦。而范增自作主张,派项庄舞剑,这是严重影响了项羽的权威。

所以项伯这时候拦住项庄,很难说是来自于刘邦的指使还是项羽的指使。

项羽为何不重用范增(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听范增)(6)

图注:影视剧中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第三、除了刺杀,对刘邦还有其他解决的办法

当初各诸侯约定的是谁先进入关内就称王。而当刘邦率先进入关后,并没有以关中王自居,反而根本不提这个约定,行事非常低调。

这就让已经消了气的项羽觉得刘邦这个人还是很不错的,这样一个人如何对自己构成威胁呢?而且刘邦怎么说对于讨秦大业都是有大功的,此时要将刘邦刺杀于鸿门宴上,于情于理,都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项羽为何不重用范增(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听范增)(7)

图注:影视剧中的樊哙

而且项羽看到刘邦麾下都是樊哙这样屠狗杀猪的粗野之人(张良当时不是刘邦麾下),而项羽这种贵族世家,根本看不上。

所以项羽表面上赞赏樊哙你很猛啊,直接表扬喝酒生吃猪肉。不负责任的猜测项羽看樊哙恐怕和我们看某些猎奇主播一样吧。

资治通鉴里面这一段写的极有画面感:

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羽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一》

比起直接杀掉刘邦,项羽更想通过明升实降的方法,把刘邦给搞到偏僻的蜀地去,让他在蜀中当一个汉王不就完了?

项羽的想法估计很简单:汉中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想争天下也出不来,就算出来了,我这里还封了三个王挡住他,我这边从容调兵,刘邦还能打得过我不成?

项羽为何不重用范增(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听范增)(8)

范增为何一定要杀了刘邦?

刘邦和范增无冤无仇,为何当时范增一心想将刘邦置于死地呢?

史书记载范增出道的时候"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最早是在义军失败后,范增找到项梁,提出义军的失败是因为没有一个精神领袖。范增跟项梁说:民间都在传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所以我们要成功,就要立楚王!

《资治通鉴》记载项梁听了范增的话,找了个放羊娃立为楚怀王。“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

项羽为何不重用范增(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听范增)(9)

图注:放羊娃一夜之间成国君

但是范增辅佐的项梁没多久就战败身亡了,范增这时候还是楚国的大将,自身地位也是非常高。楚怀王当初派三位大将援救赵国,这三位大将分别是上将军宋义,次将项羽,末将范增。可以看出范增在楚国的地位和项羽差不多。

因为范增有跟着项梁混的经历,所以在项羽杀掉上将军宋义后,范增就跟着项羽混,也被项羽尊称为亚父。

但是范增的本心到底是更偏向楚国还是更偏向项羽呢?

项羽听了范增的计谋,取消了秦朝的郡县制,把天下又重新分给了各路诸侯,但是这些项羽所封的诸侯王竟然都反了项羽,这就让项羽对范增很是不满意。

项羽为何不重用范增(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听范增)(10)

范增这位七十岁的老人,生活在战国时期,估计他最大的梦想也就是恢复楚国或者恢复六国。但是项羽后面杀掉了楚国义帝,自称西楚霸王,很难说这一举动让范增满意。

后来刘邦部下陈平,轻而易举的用一个很夸张的一顿饭的离间计就离间了项羽和范增,要是他们二人真的情同父子,陈平如何轻易离间得了呢?

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资治通鉴-汉纪二

今天我们再来看鸿门宴,是因为我们都知道未来的历史,知道这是项羽杀掉刘邦最好的机会。

但实际在鸿门宴上,心高气傲的项羽根本不认为刘邦是自己的对手,对刘邦惊心动魄的杀局,对于项羽来说,只是看了一出戏而已。

项羽为何不重用范增(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听范增)(11)

图注:王宏剑创作的油画《楚汉相争—鸿门宴》局部

鸿门宴的主角与其说是刘邦和项羽,倒不如说是范增和项羽。

而且项羽通过“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举动,也判断出范增在办事上有越殂代疱的迹象。这恐怕才是范增和项羽最后分裂的根源所在吧。

读史书,就是要读懂历史背后的秘密,鸿门宴刘邦能得以逃命是来自项羽默许,来自项羽和范增的暗斗。

虽然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是真正读懂了《资治通鉴》,就会发现这只是鸿门宴真相的一种可能。

项羽为何不重用范增(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听范增)(12)

司马光为了编纂《资治通鉴》,在洛阳不问政事十五年。这才把上起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部写进这部400万字的皇皇巨著中。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起名为《资治通鉴》,它成书后因为饱含的治国理政,为人处事的道理,也立刻作为历朝历代皇帝、太学生们的御用教材,

可以说凡是读通了、读懂了《资治通鉴》就相当于读懂了整个一千三百年的英雄豪杰,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全面提升。

但是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直接阅读文言文还是很晦涩难懂的。因此,以史为鉴向大家推荐这套好书——精装四册版白话《资治通鉴》。本书组织全国百名大学教授进行了整理,并以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商务印书馆等权威机构进行校勘。从内容、版本上力求精准、科学。

因为编纂此书的学者本都是国学大家,因此这套书绝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作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这一套在做活动,一套四大本,现价98元。可以说是很超值了。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购买。之前的5000多本卖完了,现在又新进一批,数量不多,就快没库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