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给孩子找一个陪练老师特别不容易。音乐学院的学生更愿意教课,都觉得做陪练收入低。愿意做陪练的学生,我们又怕他们水平不够,总之很为难。”
“孩子学琴的培训机构里,就有陪练老师,但需要把孩子送到培训班,这样又增加了来回路上的时间。”
在琴童和家长的种种需求下,一款线上乐器陪练软件在琴童圈悄悄火了起来。它和线上的英语课类似,通过网络真人陪练,配合主课老师教学,提供专业的练琴指导。面对这种陪练方式,很多家长如获至宝,“终于不用天天为了练琴和孩子生气了。”但线上陪练到底应不应该推广,什么样的琴童更适合使用,值得好好讨论一番。
力挺方:
线上平台让练琴更高效
“至少有人‘盯’着他,能保证每天弹一个小时。”7岁的童童目前就是这款线上陪练软件的用户。童童学琴两年,目前正在准备钢琴三级考级。由于父母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每周一节的钢琴课,家长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后,就回到车里继续工作,一个小时后再把孩子接回家。他们对于孩子的学习进度不了解,为了让孩子能够把钢琴坚持弹下去,从去年年底开始使用线上钢琴陪练。
修平学琴1年,对于认音和节奏都能理解,但就是不喜欢唱谱,长期不唱谱,他的识谱速度比其他的孩子慢,学习新曲子时也会比较慢。“他的钢琴老师反复和我们家长强调过唱谱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老师‘逼’着他,带着他,他能唱一些,但是回家我们带着他练琴的时候,他就不配合,说‘我在心里唱’。但过了好长时间,他识谱的速度还是很慢,我们都跟着他上火。”听说有线上陪练后,佳奕妈妈帮孩子挑了一位男老师,“因为孩子的钢琴老师是一位女老师,我们就想挑一位严厉点的男老师,能管得住他。”为了让每一位琴童可以匹配到自己喜欢的老师,如果在线上平台试课阶段孩子喜欢这个老师,可以一直选这位老师的课;如果对老师不满意,可以换其他老师。在试过两位线上男教师后,佳奕自己选择了现在的陪练老师。陪练老师每天和佳奕一起互动,逐渐引导。现在佳奕识谱速度比原来提高了很多,每周再去上钢琴课自己心里有底了,家长也松了一口气。
像修平一样,很多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小毛病,这些问题发现容易,改起来难。大部分的孩子学习乐器,都是每周一节课,在45分钟或一小时内改正几个月、甚至几年养成的坏习惯实属不易,反复利用有限的课上时间改习惯,不仅影响学习进度,也会打消孩子学琴的积极性,增加了很多学琴的开销。线上平台的出现,成为了孩子们的“纠错器”,很多小问题可以在平时的练琴中得以解决,最大程度地提高练琴效率。学习乐器,是一个长期、反复性的训练,如果练习时错音没有及时发现,反复练习后就很难再改正。第一时间帮助孩子发现错误,就能让孩子尽早改正,避免越练越错。这样看来,线上陪练软件的确解决了一部分孩子下课就忘、指法不对、节拍不稳、无人指导等一系列练琴问题。
质疑方:
线上平台是把双刃剑
通过与众多老师、家长的沟通了解后,笔者发现,需要陪练的学生可以分成三种。一种是为了考级,需要花大量时间突击练习,这个时候家长会帮孩子“临时抱佛脚”:“每次考级前,老师也很忙,每个学生都想要加课,但老师和孩子的时间都有限。所以这个时候找线上陪练多带着孩子练习,可以保证演奏质量。”虽然这款线上陪练平台的介绍中表明,所有线上陪练老师全部来自高等音乐学院,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却出现了线上陪练老师无法指导钢琴六级考生曲目的尴尬局面,这让家长对该款软件背后的师资力量产生了怀疑。线上教师能力良莠不齐,挑选陪练老师时更需要家长们擦亮眼睛。
第二种选择线上陪练的原因是家长工作过忙,没有时间督促孩子练琴,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就选择用陪练陪伴孩子。线上陪练平台虽然能起到陪伴的作用,但对于年龄过小的孩子还是不太适合。高蕊是一个6岁男孩的妈妈,她在使用过线上陪练平台后,还是选择了找陪练老师来家里指导孩子练琴。线上钢琴陪练的方式是在iPad上外接一个鱼眼镜头,通过鱼眼镜头陪练老师能够看到学生的双手是怎样弹奏的。但老师看到的画面是孩子的脸还是手,镜头转换键在学生这里,学生要根据陪练老师的要求进行切换。“孩子比较小,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线上课程虽然分为25分钟和45分钟两种,但即便是25分钟的课,有时候孩子走神儿了,视频画面对着的是孩子的手,老师是不会及时发现的。他上线上课程,家长还是要坐在边上陪着他。”高蕊说,传统面对面的学习方式,孩子更加专注,感受也更直接。
第三种情况是孩子在练琴过程中需要有人指导,而家长又辅导不了。然而,对于线上陪练,中国音乐学院考级评委战华娜就表示不赞成。战华娜同时也在一线从事音乐教学,有着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她看来:“老师会根据孩子课上的表现,留相应的作业,不会留孩子完不成的作业。在课上孩子就应该已经将新知识掌握了百分之八十,剩下的百分之二十需要课后去思考和练习。如果孩子长期使用陪练软件或是找陪练老师,会让他们产生依赖心理,线上的老师或软件明确直接指出了问题,孩子就不会自己动脑思考。恶性循环,孩子在学新内容的时候,投入度就会下降,觉得不会没关系,可以问陪练老师。”
建议:
不同阶段 不同方法
上个月,陈曦、吕思清、宁峰等5位小提琴演奏家在国家大剧院的五月音乐节上,带来了一场西方小提琴经典作品音乐会。陈曦的妈妈李建华,从陈曦3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到出国读书前,陪伴儿子学琴19年。她把自己的经验、心得体会写成了《晨曦初露——青年小提琴家陈曦母亲回忆儿子的成长经历》一书。在她看来,家长在孩子的学琴道路上是无可取代的,老师的方法、家长的陪伴,孩子的努力,三者缺一不可。在长期学琴的过程中,孩子心理上的变化,家长是最容易发现的,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疏导,帮助孩子走出低谷。家长对于孩子学琴的态度是否坚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表现,也是孩子能不能坚持学下去的重要因素。在学琴初期,孩子坐不住的阶段,家长的陪伴和鼓励至关重要。即使家长不懂,家长的关心、陪伴对孩子也是一种安慰。
美籍华裔钢琴家、星海音乐学院附中钢琴学科主任孙鹏杰认为,在学琴初期,孩子在练琴中遇到各种问题都是正常现象,这一阶段有陪练的陪伴,确实在曲子的准确率和完成度上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孩子看到自己的“小成绩”会更愿意学琴。不过,在孩子对弹琴已经产生了兴趣后,应该尽早让孩子养成独立练琴的好习惯。如果在面对简单的曲子时,一味地依靠陪练,没有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了中级阶段就要开始“还债”。从这个时期开始,钢琴演奏需要加入孩子自身对音乐的感知、自发的创作力,而这些东西只有靠孩子自己去培养。这时再脱离陪练,对孩子来说会更加痛苦。
学琴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门技术,更多的是对音乐的领悟力。通过学琴,能够养成孩子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坚韧的品格、感受音乐美的鉴赏力。而这些,都需要孩子自己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