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达索系统公司旗下有一款享誉全球的三维CAD软件Catia。

说起这个Catia软件,不少人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法国人会取这样一个名字?

缘由其实很简单,Catia是这个软件英文名称的首字母缩写。

Catia的全名叫“Computer-graphics Aided Three-dimensional Interactive Application”,中文的意思是“计算机辅助图形三维交互式应用”

这个软件最初是美国人研发的,后来卖给了法国人,并在法国人手里发扬光大。

下面,我就来梳理一下这个软件的前世今生。

1965年,美国军火商洛克希德公司开始了一个名为“Project Design”的CAD/CAM项目,着力研发自己的CAD/CAM系统,并为此请了两个超级牛人,研发出了一个只在内部使用的软件。

但是的CAD/CAM产业刚刚起步,很多大型公司都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研发。

1967年前后,法国军火商达索航空公司也成立了一个研发小组,目标是开发出一款可以建立飞机外形模型的几何软件,并且能将外形数据发送给设计和制造部门。

进入70年代,CAD产业开始商业化,麦道等公司纷纷将原本内部使用的CAD系统对外销售,利润非常客观。

洛克希德公司也不甘寂寞,于1972年成立了一个独立运行的部门来开发和销售自己内部使用的CAD软件系统,并给这个软件取了一个名字CADAM,这个名字也是首字母组合,全称是Computer-Augmente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

三维软件catia教学(知名三维CAD软件Catia的前世今生)(1)

法国达索公司曾经就是洛克希德公司CADAM的客户。

1975年,法国达索公司从财务状况紧张的洛克希德公司手里买下了CADAM 源程序,并在其基础上融入了法国本土的UNISURF系统的一些优势功能(该系统包含了众所周知的贝塞尔曲线和曲面定义技术)。

1978年,达索航空推出了一款三维交互CAD 软件,取名为CATI(没看出,就是四个字母CATI)。这个软件功能非常强,大大提高了达索航空的设计效率。比方说,过去需要4个月才能完成的风洞机翼设计和制造工作,用CATI只需4个周。

1981年,达索航空也加入了CAD/CAM系统商用化的市场浪潮,成立达索系统公司,将CATI改名为CATIA。

三维软件catia教学(知名三维CAD软件Catia的前世今生)(2)

说到CATIA的发展就不能不提IBM。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IBM在大型机市场占有统治地位。

洛克希德公司的CADAM系统和达索公司的CATIA系统都是需要运行在大型机上的,为了巩固各自的市场地位,早在1978年IBM就与洛克希德签署了捆绑销售协议。

CATIA横空出世后,急需销售渠道,IBM无疑是最佳选择。

IBM公司精明得很,他们对比了两个系统的优劣差异,发现CATIA的优势在三维,特别是复杂建模和曲面几何加工方面,CADAM的优势在二维或者说2.5维制图方面。

两个系统不仅不会产生直接竞争,反而存在差异性互补,同时销售两个系统将会增加自己的硬件效率。

于是,1982年,IBM开始销售CATIA,并且很快成为其主要的销售渠道。

一个产品的成功其实取决于很多因素,就CAD软件来讲,除了技术因素,销售因素也非常重要。

CATIA的出现让洛克希德公司感受到了压力和危机,他们很快将自己秘藏不露的三维设计功能推向了市场。

同年,洛克希德公司发布了具有三维功能的CADAM版本。

这给IBM带来了一个难题,就是卖谁的三维CAD?

后来,经过内部激励的争论,IBM最终选择了达索的CATIA系统。

洛克希德公司自然不服,经过积极争取,1984年末,IBM才同意销售带三维功能的CADAM V20 。

而此时,达索已经发布了CATIA V2,补齐了其二维制图功能的短板。

可以说,CADAM V20和CATIA V2的发布,直接导致了法国达索和美国洛克希德在三维CAD/CAM领域的“白刃战”。

当然,两个公司的竞争中,最大的得利者是IBM,因为不管客户买谁家的系统都离不开IBM的大型机。

三维软件catia教学(知名三维CAD软件Catia的前世今生)(3)

1989年,洛克希德公司遭遇了一场恶意收购,为了使自己成为一家更精简、财务更具偿付能力的公司,洛克希德以1亿美元的价格将CADAM卖给了IBM公司。

1991年底,IBM将CADAM的大型主机版和工作站版部分卖给了达索,换取了达索系统约10%的股权。其最初目的是IBM将从达索收购CATIA,不过,最终它以相反的方式结束。

从此,CATIA开启了三维CAD软件领域的王者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