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给学生备课,课文是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轻轻诵读这首诗时麻木了好久的神经突然触动起来。回想起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是在2009年上大学时在上《古代文学史》这门课上,当时老师给我们讲解这首诗,让我们一起朗读。整整十年了如今再次看到这首诗,许多没有的滋味都泛上心头……

诗歌欣赏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生活匆匆暂憩读首诗)(1)

人在年少时对诗词或许仅仅只是背诵,或者随口而出成为交谈或者聚会当中的装点甚至是活跃气氛的催化剂。每个人不可能永远停留在金色的年华,工作、结婚、生子……生活的现实一页一页在揭掉、呈现。以前的浪漫,年少的幻想都是一一破碎。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工资待遇……你和周围的人一样眼光也落到了这些具体的事情上来,为生活开始辛苦而奔波,因为你知道家里有老人,有小孩,有妻子,他们都离不开你。

诗歌欣赏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生活匆匆暂憩读首诗)(2)

这时自己回过头来猛然间想起或者读到年少时读过的诗词有种如遇故知、心心相印的感觉。正如前面所说自己读到阮籍诗:“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此时阮籍的孤苦、悲凉,自己忽然明白了,是从心底顿悟的那种感觉。

那些从农村走向城市的人读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该鬓毛衰。”时是不是有特别的感动。在城市化的潮流,在梦想与事业的追求中,我们许多人都离开那个生我养我的乡村,变成城市当中的“漂泊者”就像一株从乡村被移植过来的树木,虽然看起来也葱绿,但是根没有扎实。许多的风吹雨打都会让我们飘摇不定,甚至连根拔起。

诗歌欣赏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生活匆匆暂憩读首诗)(3)

我自己进入城市工作、成家已多年,但处事却很谨小慎微,在前年自己在工作的城市郊区买了房子才稍微有了一点稳定感。我应该属于那株“移植成功”的“绿植”吧!但当自己在繁忙工作之余或者抱着孩子时,看着匆匆的人流我时常会回顾起自己在乡村的生活。那些放羊奔跑,割麦、收玉米、背柴、种菜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有时也会夹杂一些思念。这种思念是复杂的,有留恋,有感慨,有庆幸,有苦楚……静心中重读那一首首诗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诵读中过去的那种情感慢慢升起。

诗歌欣赏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生活匆匆暂憩读首诗)(4)

人慢慢都会回归生活,以前关系比较好的高中、大学同学以及朋友,大家都是天各一方生活在不同的城市。现在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即使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的也是不常联系。大家没有结婚前都是每周一小聚,结婚成家后只是偶尔在微信上闲聊几句,逢年过节发个祝福短信。这已经很正常了,因为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小家庭奔波忙碌着,这一切似乎再正常不过了……

诗歌欣赏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生活匆匆暂憩读首诗)(5)

诗歌依然是以前读到那些诗歌,然而人却已不是过去的那人,此时读诗却是别样的厚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