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肠直肠癌发病率逐渐攀升,很多人一听到大肠癌就担心要切除肛门而害怕治疗,其实肿瘤在肠道的位置不同,其治疗方法和治疗预后也是不同的。
一般的下消化是指从回盲瓣到肛门的范围。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由盲肠、结肠(可分升、横、降、乙状结肠)、直肠、肛门所组成,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残渣中的水分重新吸收、让粪便成形,也是粪便储存的地方。大肠(盲肠及结肠)发生的癌症一般统称大肠癌,其实肿瘤长在大肠的部位不同,治疗方式和预后也有所不同,在医生眼中,大肠癌和直肠癌,甚至可说是不同的癌症。
大肠总长度约120-140厘米,呈现一个门字样,占据了腹腔的四周。过去大肠癌主要发生在乙状结肠,但随着大肠镜检查的普及,由于可以检查整个大肠,因此右边大肠、也就是升结肠,发现肿瘤的比例也有所提高。
直肠则是乙状结肠以下、肛门以上的一小段肠道,长度约12-15厘米,最主要的作用是储存粪便。肿瘤如果长在肛门往上15厘米内的距离,就称为直肠癌。直肠因为最接近肛门口,容易检查,因此发现癌症的几率相对高,比例约占大肠直肠癌的三分之一。
直肠癌治疗,患者是否保留肛门是个难题
临床上直肠癌的手术处理,会比大肠癌来得困难些。
一方面是与解剖的位置有关,不同于大肠癌位于腹腔内,直肠癌位于比较狭窄的骨盆腔,旁边有不少骨骼存在,而且相比较来说男性的骨盆腔比女性狭小,所以手术可以操作的空间有限。
另一方面是否保留肛门需要考虑。结肠的肿瘤手术切除,其实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因为结肠较长,不过手术的时候为了清扫肿瘤,会在肿瘤前后两端多切一部分,大约就是5-10厘米,保证清扫干净。
但对直肠肿瘤来说,长度有限,患者一般都想保留肛门,所以清扫距离有限,只是多切除1厘米左右。
是否保留肛门,还是要根据肿瘤的位置和患者的想法要求,应该和医生一起探讨所有可能性,目前的医疗手段,治疗医生考虑是能保留肛门就尽量保留,但如果是低位直肠癌,也就是肛门上5厘米以内的肿瘤,那么就要先把肿瘤清干净,之后才考虑肛门是否保留的问题。
侵犯外括约肌应做人工肛门
低位直肠癌患者即使接受肛门保留手术,由于剩下的肛管有限,多半会影响排便控制,只是症状轻微或严重的差别,称为低位前切除综合征,患者的排便习惯会出现波动式变化,可能一天拉十多次、过几天又便秘,对生活造成很大困扰,出门在外时不知道何时需要找厕所。
所以,对直肠癌患者来说,手术后排便方式一定会改变,只是造成的影响是大或小。一般建议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比如减少蔬果等纤维素摄取量来减少排便量。有些病人认为饮食忌口和排便的不确定性,会影响生活质量,选择做永久性人工肛门;也有人原本坚持保留肛门,但后来因为排便的问题太大,又动第二次手术改做人工肛门。
但如果肿瘤已经侵犯到外括约肌,多半不建议硬要保留肛门,因为外括约肌是控制排便用,肿瘤侵犯势必需要切除外括约肌,日后就会面临大便失禁的问题,做人工肛门是较为妥善的方式。
在肿瘤没有侵犯到外括约肌的情形下,如果要保留肛门,目前有两种常见的术式:直肠拖出手术或括约肌间切除,原理都是切除内括约肌,保留外括约肌及肛门。
阻塞性大肠癌,可能做暂时性人工肛门治疗大肠癌患者一般不需要切除肛门,但有时需要做暂时性的人工肛门,比如阻塞性大肠癌,先做暂时性的人工肛门帮助排便,目的是减压,让胀起来的肚子消下去之后,再动手术切除肿瘤以及移除人工肛门。
虽然这个人工肛门只是暂时性,并非永久存在,但有些患者仍介意随身有粪袋,这时另个选择是先放人工支架,让肠子通畅,再做清肠工作、准备手术。
手术方式要根据患者病情,以及经济能力判断
直肠癌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腹、腹腔镜等手段,这些方式都可以将肿瘤清除干净,只是方式和费用不同,一般来说损伤越小,越先进的一些手术方式,也就越贵,但先进的手术方式也不一定就适合患者。
比较这些手术方式,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最大优点就是伤口小、恢复快、疼痛较少,不过并非每个患者都适合,如果手术中无法确保肿瘤可清除干净,可能再转用传统开腹手术。
直肠癌手术前先放疗或化疗
不同于其他癌症通常手术后才做放射线治疗或化学治疗,直肠癌通常是手术前先进行,目的是希望肿瘤可以缩小,便于手术切除,以利于肛门的保留,临床上适用对象主要是直肠癌中期患者。至于手术后是否需要进行辅助性化疗,目前没有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有效,过去是基于大肠癌有效,所以直肠癌也对照处理,对术后病理报告偏向预后不佳的患者,建议做辅助性化疗。
晚期患者可以考虑靶向药物治疗
至于肿瘤已经转移出去的晚期直肠癌,治疗选择主要是靶向药物。
目前一般采用的靶向药物有数种,不过常用的是包括血管新生抑制剂或表皮生长抑制剂,临床上都与化疗合并使用,使用哪一种需视病况决定使用,比如检测KRAS及NRAS基因没有突变,才可使用表皮生长抑制剂的靶向药物。
整体来说,晚期患者治疗有反应,平均存活期约30个月。至于现在热门的免疫治疗,在大肠直肠癌的应用是有条件的,必须带有基因型MSI-H,使用免疫治疗才有效,但费用较高,临床上应用不多,主要是符合的患者比较少。
如何早期发现大肠癌?
大肠癌的癌前潜伏期长,早期发现的治疗效果良好。建议普通人,每2年做一次粪便潜血检查,如果检查出阳性可进行肠镜检查,40岁以后尽量做一次肠镜检查。大肠直肠癌目前治疗方式很多,早期大肠癌在配合治疗下,5年存活率甚至可以大于9成。
#健康真知计划# #谣零零计划# @头条辟谣 @头条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