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欲望,是很难有止境的。最初的目标达成后,会迅速生成下一个目标。权力的欲望,有时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尽管“金钱”本身就是一种权力。

《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九》:王经少贫苦,仕至二千石,母语之曰:“汝本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经不能用。为尚书,助魏,不忠于晋,被收。涕泣辞母曰:“不从母敕,以至今日。”母都无戚容,语之曰:“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孝有忠,何负吾邪?”

王经年轻时家里贫穷,做官做到俸禄二千石(dàn)(时),母亲对他说:“你原本是寒门子弟,官已经做到二千石,到这个地步可以停住了。”王经没有听从劝告。(后)官至尚书,尽心竭力辅佐魏(曹髦),不归附晋(司马昭),(事败后)被逮捕。(抓走前)哭着向母亲辞别说:“没有听从母亲的告诫,才有今天(的结果)。”(他)母亲完全没有悲伤的表情,对他说:“做儿子要孝顺,做臣子要忠诚。(你)有孝有忠,哪里辜负了我呢?”

各种版本均认为王经为农民——“农”是职业,“民”是社会身份。这里有三个误区:一、“九品中正制”的社会背景下,纯粹的农民,基本上没有进阶的可能;二、《世语》所谓“寒家子”即是“寒门”,是破落的世族,与其从事的职业没有关系;三、《三国志》有“始经为郡守,经母谓经曰:`汝田家子,今仕至二千石……'”“田家子”就是农民?地主,甚至大地主,出身世家豪门的“隐居”者,也有亲自下地务农的。如果把“田家子”直接解为“农民”,那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也是农民了。诸葛亮是农民吗?

鬼谷子和水镜先生(诸葛亮是农民)(1)

,